書看多了想睡覺,山看多了想登山,
海看多了想航海,雲看多了想流浪。
3月3日〈為何選擇「漂流」為計畫形式?〉
小時候海邊學游泳,也不算游泳,只是設法讓自己漂浮。
年輕時走海灘,發現海洋藉由漂流,送給灘岸許多禮物。
後來當討海人,從事鯨豚觀察,推行賞鯨活動及執行許多海洋計畫。
前些年,獨木舟手工划過自己家鄉海域。
今年,想用純天然力形式,漂流回到最原初的海洋感受。
3月6日〈漂流和動力航行的差別〉
現代動力航行依賴引擎、GPS等設備和儀器,航海幾乎用不著身體感官。
昔日討海人看天、看海來感知將有風暴,他們會說:「啊,天頂白雲牽絲,水面凝油,將有風暴。」現代討海人看螢幕(氣象報告),來了解天候海況。
人與環境的感知能力,因為依賴進步而逐漸退步。
漂流計畫暫時放下航海科技,試求尋回人與海最根本的感知與最原始的對話。
3月15日〈閱讀黑潮〉
車過大武海岸,春天水氣重,望海視野矇矓,入夏後,這裡看得到蘭嶼,以及近岸流過的黑潮。
想到今年九月,"黑潮101漂流計畫"將從蘭嶼外海往北漂流。今天儘管視野矇矓,仍遠遠感受黑潮近切的暖意。
一旦讀懂黑潮,我的心將浮現一座島嶼,和一個不再迷航的自己。
3月28日〈清水斷崖日出航次〉
清晨,船隻乘著黑潮攀著曦暉再次接近清水斷崖。
不曉得多少航次、多少遍來到崖下仰望斷崖。每次的感受與震撼都不相同。
過去海上捕魚及鯨豚觀察經驗,一直認為,崖下海域是黑潮最接近台灣陸地的點。
這次來,心底存著「黑潮101漂流計畫」,崖下,我的心幾近貼著海面,特別知覺自己隨黑潮遠道而來的滄桑。
4月19日〈黑潮〉
黑潮從看不見的遠方,嚥下艷陽光澤,記憶體溫。
輕撫島嶼。
濕熱水氣託海風拂上山嶺,儲值養料,請魚鮮滋養陸地,大洋氣魄,讓島嶼長了志氣,不再狹隘。
◎出處:廖鴻基 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