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3/18 08:05:40瀏覽732|回應0|推薦20 | |
重讀《擊壤歌》,看到小蝦和小靜趕赴七星山賞雪,兩人抱了一大袋雪,直打顫。而此刻,我的視線延伸至窗外,正好是藍天白雪的畫面,柏樹垂掛著一根根冰柱。寒冷的北方,宅家的午後,打開iPad,點入YouTube,恰巧聽到張大春訪問朱天心。 我年少時,沒讀過《擊壤歌》的人應該不多,那時在朋友圈裡,隨便遇見一個人,就能談幾句小蝦、貓咪、小童、宜陽……動不動就相約走一趟長長的紅磚道,笑著,鬧著,想起小蝦說:「然後該是一個涼涼綠綠的五月天,小童乾乾淨淨走出我的世界。」 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十七歲的朱天心寫的文字,雖然裡面有一些思想已經不合時宜,重讀時,依舊被她十七歲的純真和坦誠迷住。「今天無來由地想蹺課,也不覺得罪惡,就蹺了。」當人心越來越脆弱,當世界越來越荒謬時,特別想回到遙遠前的那一天,與同學蹺課去淡海,我們在沙崙海灘光著腳,踩碎浪花,大聲唱歌。 年少時體會的繁華是萌萌無辜的繁華,年少時體會的荒涼是輕靈自帶濾鏡的荒涼,煞有其事,比較像是多情的沉湎。「眨眨眼睛,我覺著累了。西門町是一片Lobo的歌聲,但是我也曾聽過蟬鳴聲;中華路上是一片車子的廢氣,但是我也曾經嗅到過橘紅玫瑰的香甜。但是又怎麼樣呢?青春有時是件累人的事。」天知道當年的我,多麼耽溺於這樣的句式!想來是盛夏烈焰,點燃感性的燭光。不管升學壓力有多大,我逕自讀著,感傷著,內心漾起波紋。 才氣縱橫的年輕作家不少,為什麼《擊壤歌》被譽為台灣好幾代青年的「青春聖經」?我想是書中那種調皮又撒嬌的語氣,烘托出純正的少女感,即使有些無病呻吟,也長出了一對浪漫的翅膀,飛過文學的天空。或許,是朱天心詩意的霸氣,穩穩擎起時間的花梗,看那些花兒燦爛奪目,爾後,隨風四散飛。因而青春洋溢的畫面,隱隱然發出慨歎,矛盾得如此動人。 女孩對友誼的認知與需索,過於潔癖且理想化,簡直令人心疼。「有人交朋友可以一段日子裡有一種朋友,清清爽爽的,卻不冷情,我卻沒辦法,總是牽扯不完,罪過還是在我,因為總要我的每一個朋友跟我一起成長,我硬要他們的生活方式跟我理想的一樣,可是我總忘記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每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路。日後一旦我發覺朋友跟我的生活方式不同,我會好傷心,躲在床上想我過去的一切都已雲消霧散了,真個人生如夢。」書中那些瑣瑣碎碎的校園生活,與同學朋友的親暱與彆扭,都是成長過程中的主旋律,很能獲得大眾共鳴。 後來,朱天心出版的書,我買了也讀了,卻沒有驚豔之感。做為讀者難免有一點惆悵,感覺沒有任何一本比最初的真實更甜美,她曾經締造的不期然顯現的文學感召力,減弱了。倒不是指文學價值,而是回憶。納博科夫在《說吧,記憶》寫:「我的回憶洋溢著一種安全感、幸福和夏日的溫暖。往日是那麼的具體、實在,相形之下,現今反倒像幽靈一樣。」這或許能解讀朱天心過去與現在的文字,在我心中留下的深淺痕跡。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