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一例一休”影響巨大:企業勞工齊聲叫苦
2017/02/20 21:52:38瀏覽517|回應0|推薦25

台灣“一例一休”影響巨大:企業勞工齊聲叫苦

 

一、前言

蔡政府的昏庸官員一直在亂搞改革,可謂已動搖國本,美國總統川普不僅要求美國企業將海外生產線移回美國,而且積極向外商招手,而台塑集團屢遭雲林等地方無理抗爭,環評延宕,計畫赴美投資新台幣5,000億元,台塑強調是被逼出走,且台塑也正評估加碼投資大陸寧波及北崙廠。而鴻海集團由日本夏普帶頭,將投資70億美元在美國蓋液晶面板廠;另總裁郭台銘投資的日本堺顯示器公司亦與大陸廣州市政府簽署協定,將在增城投資人民幣610億元,光是台塑和鴻海的海外投資計畫,總金額就超過新台幣1兆元,如果台商紛紛棄國內而前往海外投資,則台灣低薪失業將是致命打擊,可是我們看到的是民進黨官員無人憂慮經濟,還是熱衷搞政治鬥爭。

民進黨強推的“一例一休”自實行起就爭議不斷,台灣各界也不斷發聲請求修改“一例一休”。 而在最近,一份由台灣工業總會等7個團體開展的的“一例一休對產業影響”問卷調查結果出爐。調查結果顯示,“一例一休”對台灣企業造成的衝擊巨大,先前企業所擔心的情況,已全部出現,而勞工所期望的情況卻並未出現。 台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認為,“這是個全民皆輸的政策。”

 

二、“一例一休”影響調查出爐

      原本政府希望「一例一休」提高加班費,減少員工工時,然而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勞工還沒領到加班費,企業增加的成本已轉嫁到民眾身上,食衣住行育樂紛紛喊漲,一例一休新制倉促上路,各行各業怨聲載道,據多家媒體19日報導,台灣工業總會表示,“一例一休”上路儘管未滿兩個月,但對企業的衝擊已相當明顯。調查顯示,72.8%的企業人事成本將年增3%以上,27.2%企業每年會增加1-3%,而人力密集及規模較小的企業,其每年人事成本負擔更高,對營運形成重壓,甚至威脅生存。單一企業每年實際增加人事成本金額,最多為新台幣12.81億元。面對“一例一休”總體衝擊,調查顯示,當中14.2%的企業將生產線外移或轉單因應,6.2%的企業則乾脆歇業。 還有企業表示將凍結工資、不接急單、增聘外勞、請求當局補償、縮小規模、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加班、老闆自己做、盡量不在休息日加班;其中僅15.5%的企業用“加速自動化”因應。

    對於“一例一休”增加的成本是否會轉嫁到消費者,調查顯示,46.3%的企業考慮調漲產品或服務價格,中小企業及服務業對成本提高的負荷能力較低,調整售價的比例較大,而製造業以代工為主要的生產型態,面對國際競爭壓力,大部分無法將成本轉嫁到產品售價。

 

三、企業勞工齊聲叫苦

一例一休影響巨大遠超過笨蛋官員想像:

()算法改變 加班費變貴了

  ()想加班也不行 部分勞工「變相減薪」

   ()連鎖餐飲業喊漲 超商排班成難題

   ()勞工分紅恐變少 工商大老憂通膨

    ()客運業者頭大「影響史無前例」

     ()由於人事成本增加,許多醫療院所已研議減少周六門診,部分診 

    所將假日掛號費調高50元不等。

()製造業搶買機器人 朝「關燈工廠」邁進

       一例一休引發的負面衝擊與社會不安遠高於政府預期,為避免不利影響繼續擴大,政府應果斷暫停實施一例一休,並盡速研擬適足夠彈性的勞工法令以因應不同性質的行業,否則造成資方、勞工、消費者“三輸”局面及國家經濟大崩盤,政府的心態可議,視企業如盜賊,擔心企業強迫勞工加班,大幅縮減應有的彈性,同時大幅過度提高加班費計算方式,一言蔽之就是思慮不週,錯誤的時間用錯誤的順序作錯誤的事。 

  政府漠視修法過程中學界與業界呼籲應給企業更大彈性及警告失去彈性後可能的惡果,但白癡政府與綠委仍強行通過。一例一休的荒謬及後遺症,在於政府拿一個30多年前,針對工廠生產線訂定的勞工法令,硬要套入知識經濟時代。台灣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語重心長地說:“很少一個政策衝擊面會這麼大,不論勞工、雇主都受到影響,這個全民皆輸的政策,希望當局要盡快調整,否則傷害只會越來越大。”蔡練生表示,“一例一休”若再不修正,勢必掀起產業外移潮,其中以“出口型製造業”最為嚴重。主要因這類產業以代工居多,面對國際競爭,無力將成本轉嫁給終端消費者,只能被迫將產線轉移到海外。據了解,不僅很多台灣企業有此打算,連美僑、日僑商會等外資也有撤資想法,對台灣經濟的傷害超乎預期。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9269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