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7/16 13:31:39瀏覽1990|回應0|推薦4 | |
吉田昌郎是一位負責任的前日本福島一廠核電廠廠長,他的逝世令人惋惜與哀悼,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曾公布了一段約6分鐘的視頻,吉田昌郎廠長和現場工作人員對核電廠重建情況進行了說明。作為事故發生後的首次公開發言,吉田廠長先就核電廠事故给民眾生活造成的影響表達了深深的歉意。他說:“為了使當地居民儘快回到家鄉、為了使核電廠穩定下來,我們正在努力實施(工程表中的)第2步計劃。”,事實上日本東電前董事長清水正孝曾向日本災民下跪請罪,所以從日本民眾看來,吉田並不是英雄,他有太多的責任與壓力要去承擔。 2011年3月12日的下午,因氫氣累積的壓力而造成一號反應爐的建築物爆炸。吉田下令注入海水的決定並未能挽救福島的災情,1~4號機全受損,5號機及6號機共用僅存的一台柴油緊急發電機才保住爐心冷卻系統未出狀況。吉田讓所有核電廠的工作人員團結在一起,提高大家的士氣一起為核災奮戰不懈是事實,但在核災應變上及預防上的缺失也是難辭其疚。首先身為廠長未能洞悉福島一廠的弱點,福島一廠設計預想的海嘯最大浪高是 福島搶救過程中也犯了一些錯誤,東電總部在全黑後80分鐘要求緊急供電車支援,因交通堵塞無法到達,在18:20 東電要求東北電支援一輛緊急供電車。截至當天傍晚 1號機組供電中斷、冷卻系統失靈,情况危急。隨著温度升高、壓力增大,燃料棒裏的鈾丸開始熔化並滲出鋯護套。鋯護套温度升至攝氏1200度後與水作用生成氫氣。19時45分内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宣布進入核緊急狀態”。東電需做兩件事:釋放蒸汽緩和反應器壓力容器内的壓力;注入海水以有效冷卻機組。兩項措施各有缺點,前者放射性物質會進入大氣,後者因海水鹽分而導致機組“報廢”。21時許即海嘯5個多小時後,政府施壓東電,要求立即釋放蒸汽。東電猶豫不決。供電裝置和備用供電裝置同時失靈的狀況,東電派出的第一輛緊急供電車因交通阻塞,没能抵達核電廠;第二輛東北電力支援的緊急供電車23時抵達,因石礫及海嘯後泥濘及電纜太短無法與機組聯機。直到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