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7/03 14:18:03瀏覽338|回應1|推薦3 | |
澄清報載『目擊福島「死城」宜縣長堅決反核』之疑點 報載宜蘭縣長林聰賢上周率團考察日本福島災區,回來反核更堅定,昨天建議以地熱取代核能發電,但是林縣長對地熱能發電所知不多,給媒體及民眾錯誤訊息對國家能源發展影響是不好的,根據世界能源署的統計,地熱能、風力及太陽能在2010年全世界的電力供應中僅佔3.7%,根本吃不飽,地熱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岩,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內部的溫度高達攝氏7000度,而在 80至100公哩的深度處,溫度會降至攝氏650度至1200度。透過地下水的流動和熔湧至離地面1 至5公哩的地殼,熱力得以被轉送至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溫的熔岩將附近的地下水加熱,運用地熱能最簡單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這些熱源,地熱能的利用可分為地熱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大類,地熱能在紐西蘭及冰島地區應用相當廣泛。不過地熱能的分佈相對來說比較分散,開發難度大。民國70年4月在國科會贊助下,清水建造國內第一座3000千瓦地熱發電場,但因熱水中二氧化碳大量逸出,ph值升高與碳酸鈣過飽和,結果在井口、井壁產生碳酸鹽沉澱,堵塞通路,基於成本考量在82年11月停止使用,所以地熱能顯然無法作為台灣的可靠發電能源。 林縣長說到日本福島重災區,猶如死城,空無一人,吃什麼都要請人家先驗一下,很不安心;他已邀日本前首相菅直人訪台,分享處理核子災變經驗。事實上日本現在復原很有進展,離福島一廠 報載立委田秋堇、陳歐珀、礁溪鄉長林錫忠及多名議員一同前往福島,縣議員江聰淵昨在記者會說,有核災災民問浪江町町長「我可以結婚嗎?」町長苦笑不知如何回答,事實上日本有很多專家可以回答,聯合國的85位專家已說明民眾接受的劑量無致癌風險。報載他們在日本遇到前首相菅直人,座談時菅直人指出,台灣設定 另外台灣與日本地理位置的差異性也使台灣不易發生大海嘯,(1)擠壓版塊的不同,日本群島恰好位於歐亞板塊、菲律濱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的交界地帶,多個板塊的擠壓使得這裏地震頻繁,據統計全世界五分之一的6級以上地震發生在日本群島及週邊地區。台灣雖也位於菲律賓板塊與歐亞版塊交界處,但顯然較日本所受的版塊壓力小,地震當然也較日本少(2)日本海岸與台灣海岸海底地形有差異,海嘯多來自太平洋的海底地震,會從台灣東部靠近,而在台灣東部的海底,海底深達數千公尺,,菲律賓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處,海底地形非常陡峭,造成台灣東部海岸地形成峭壁,容易使波浪受到折射而遠離,不利海嘯成形,從太平洋傳來的波浪受到阻擋易折射出海,不易沿海岸上溯,不利海嘯能量堆積,對台灣影響較小(3)日本缺少島鏈的保護,太平洋上有兩個島鏈,第一島鏈沿日本向西南方,經琉球群島、台灣、菲律濱群島及加里曼丹島與歐亞大陸隔海相望,第二島鏈沿日本本州向南,經伊豆群島、小笠原諸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帕勞群島等延至塞班島,這條島鏈上的島嶼面積較小,彷彿陸地綴向大海的細碎項鏈稱為第二島鏈。島鍊的存在可破壞海嘯的前進,具有保護的屏障作用。台灣與日本相比,台灣有第二島鏈及部分第一島鏈的保護,日本本州福島電廠海域無島鏈的保護,直接面對太平洋深海海嘯的侵襲才會災情慘重。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