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百年最強厄爾尼諾形成 將對中國氣候產生重大影響
2016/03/20 08:07:08瀏覽727|回應0|推薦23

 

一、前言

    中央氣象局說台灣雖不在聖嬰事件的主要影響區域但仍受一些影響,一般而言,當強的聖嬰事件(即指標超過1.5)發生時的冬天,台灣易出現暖冬、隔年易出現春雨偏多 的情形,而颱風生成的位置則有距離台灣較遠的現象。當強的反聖嬰事件(即指標超過-1.5)發生 時的冬天,台灣易出現冷冬、隔年易出現冷夏,颱風生成的位置會距台灣較近。不過,研究顯示每 個聖嬰事件的差異性相當大。氣象局分析台灣的春雨,得知除了受聖嬰影響外,也和印度洋的海溫變化有關。另外,近幾年聖嬰現象的位置也偏西,是所謂的非典型聖嬰。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機構發佈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年,氣候異常引發自然災害影響了全球近億人,亞洲最為嚴重。該機構呼籲各國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報導,天氣系統的最新衛星影像顯示「與199712月有驚人相似處」。當年發生最嚴重聖嬰現象,導致極端天氣,在19971998年估計造成23000人死亡。聖嬰今年已在美國造成多起天氣異常情況,如東岸許多地方在耶誕前夕,氣溫升高到攝氏20多度;南部和中西部發生風暴和幾近破紀錄的洪水。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衛星影像指出,還會發生更嚴重的乾旱和洪水,聖嬰天氣可能讓數千萬人民面臨飢餓、缺水和疾病。聖嬰由赤道附近太平洋溫暖海水分布變動所造成。一般來說,風自東向西強力吹拂,但聖嬰現象使推動海水的風減弱,使得溫暖海水東向回流,因此東太平洋變得較暖和。而海洋溫度與風流有關,風流減弱,會讓海洋更為暖化,也就是聖嬰變強。

 

二、百年最強聖嬰現象形成

    強烈聖嬰現象及氣候變遷造成極端天氣肆虐五洲,海洋水溫異常使南加州漁業遇到難關,由於海洋溫度升高,魷魚和其它魚類已經遷移到更往北的海域。最近越南嚴重乾旱 60萬人缺用水,加上海水倒灌土地鹽化嚴重,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最近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乾旱及土地鹽化,導致約575000人缺乏用水。秘魯受到聖嬰現象影響,在過去一週出現20年來最豪大雨勢和最高溫天氣,導致洪水和土石流,阻礙主要公路,迫使眾多民眾疏散。衣索比亞乾旱嚴重陷30年來最嚴重乾旱,衣索比亞至少有1020萬人需要糧食救援,去年全球氣溫達136年有記錄以來最高點,根據英國和美國氣象學家發佈的最新數據,2015年是有資料記錄的136年以來最熱的一年。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警告:最強大聖嬰2016才要登場,專家預測2016年情況會更糟,可能成為聖嬰破壞力最大的一年。在2014年持續至今的這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之前,近百年間僅發生過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即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根據各國氣候中心監測,本次聖嬰事件自20149月開始發展,截至20162月已經持續了18個月,每個月海溫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高的累計值(即累計強度)26.9,且海溫已連續7個月(20158月至20162)比常年平均值偏高超過2,在201511月達到峰值,海溫偏高達2.9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持續時間分別為14個月、13個月,每個月海溫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累計值為21.523.1,海溫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峰值分別為2.82.6

    冬季亞洲大陸平均降水量偏多五成以上,創歷史紀錄,聖嬰對全球氣候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地球表面由71%的海洋和29%的陸地組成,海水錶面溫度的變化,可能會使大氣環流發生變化。聖嬰事件發生後,會通過熱帶海—氣相互作用等,影響全球天氣和氣候。歷史分析表明: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的兩次超強聖嬰事件,造成全球氣候異常,導致全球糧食減產。此次聖嬰事件已對全球氣候產生明顯影響,去年全球表面溫度繼2014年以後又創新高,成為有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20161月,北極氣溫有記錄以來第二次在冬季上升到了零攝氏度以上;印度半島等地頻遭暴雨,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經歷了20年來最嚴重旱災,導致森林和農田大火頻發;印度受到了罕見高溫過程的襲擾;澳大利亞夏季遭受高溫熱浪侵襲,引發森林大火;南非、衣索比亞等國出現了嚴重乾旱,導致非洲多國糧食嚴重減產;巴西等地出現了持續性的乾旱,拉美多地出現了暴雨洪澇,去年耶誕節期間,美國東部地區許多城市的氣溫打破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受聖嬰事件的影響,去年夏季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降水異常偏多,而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水偏少,呈現“南多北少”的降水分佈特徵。入秋以後,南方地區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特別是11月份廣西、湖南和江西等地出現罕見“冬汛”。去年冬季,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以上,創歷史最高紀錄。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指出,“2014年、2015年接連刷新過去一百多年來溫度的最高值,自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疊加,共同造成溫度的變化,再疊加一個超強聖嬰事件,整個把全球的氣候攪亂了。今年中國大陸中東部地區連續三次遭遇寒潮天氣,這是少有的。”今年亞洲各國防汛抗旱形勢嚴峻,各地氣象局應繼續加強監測,做出滾動預測,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的次年,1998年夏季,我國長江流域、東北地區發生流域性特大暴雨洪澇。1982/1983年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的次年,1983年夏季,長江中下游發生嚴重洪澇,東北出現低溫,黑龍江6月氣溫為1951年以來同期最低。聖嬰事件對氣候的影響仍將持續,並且可能增大。這將會導致亞洲今年防汛抗旱的形勢更加嚴峻。

 

三、「聖嬰」現象對台灣氣候之影響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聖嬰」與台灣氣候較有相關第一是會出現「暖冬現象」,第二是「春雨偏多」,第三是「颱風侵台次數偏少」。聖嬰現象對台灣產業之影響,

聖嬰現象是由於海水溫度的變化進而改變了大氣環流,首先受到改變的大氣環流,影響各地天氣型態改變,如原來雨量少的地區可能會豪雨成災,反之,原來降雨量多的地區卻成了乾旱型的天氣,另外颱風的數目減少,但颱風的威力卻增強,因此種氣候的反常高溫或豪雨氾濫,引發病毒的大流行,像A型肝炎、大腸桿菌、霍亂、漢他病毒、登革熱及日本腦炎等疾病都直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

    由於天氣的異常會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如:農作物減產後,引發糧食短缺,甚至於飢荒,造成社會問題,經濟蕭條,嚴重時甚至於可爆發社會大革命。在引起旱災的聖嬰現象醞釀之際,亞太地區出現不合時節的乾旱天氣,可能使從菲律賓的熱帶椰子農場到澳洲溫帶小麥田收成都受影響。亞太地區氣象官員說,令人聞之色變的聖嬰現象已在太平洋海域醞釀若干時日,重現時機已經成熟,雖然這次威力也許較弱。聖嬰現象對全球生態和經濟的影響與其造成氣候異常的區域有密切關係,主要受災地區集中在受氣候條件改變影響之環赤道太平洋帶上,造成之災害主要為乾旱、豪雨以及漁獲量與農作物之損失等。全球化的浪潮席捲至今,連帶的聖嬰現象也影響到台灣,根據氣象 局歷年的觀察顯示,異樣的氣候現象季近年來頻頻發生,不只造成農業和財產損失,更可能在 未來帶給台灣無法預測的災害!由於影響層面小自一地的生命財產損失,大至一國的經濟,涵蓋面甚至廣及許 多國家,在了解預測聖嬰現象的重要性之後,歐美先進國家、日本、中國、澳 洲等均投注許多人力與財力,去瞭解聖嬰現象,以及發展聖嬰現象預測能力。

 

 

圖源自人民日報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50719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