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政府如何拚經濟?解決缺工問題(一)
2016/01/18 15:15:51瀏覽298|回應0|推薦12

新政府如何拚經濟?解決缺工問題()

一、前言

近年來,台灣的民間投資動能大幅減弱,主要原因在於業者面臨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的困境,就算政府積極號召台商鮭魚返鄉,但回台投資的意願相當薄弱,多數返台投資業者正面臨缺工等問題,讓原本有意回台設廠的業主打退堂鼓,進而轉往東南亞或印度新興市場。鏡頭龍頭廠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表示,明年啟用的自有新廠,目前遭遇缺水問題。受到出口大幅衰退影響,去年台灣GDP逐季走低、年增率難保1%,經濟陷入困境,各產業均期待新政府能提出更具前瞻性發展的產業政策,解決缺水缺工等問題。

 

二、如何改善缺工逼產業出走的問題

()外勞本勞薪資須脫勾

     前行政院長陳沖表示,雖然現行勞基法本外勞的薪資不能脫勾,但未來如果有特別法,或是在特別區域就可以研究。陳沖並說,如果不讓雇主在國內脫勾,讓他們跑去國外脫勾,最後將會把台灣勞工的工作機會都帶出去。陳沖也說,如果國內不能讓本勞、外勞的薪資脫勾,最後企業出走,反而會影響本國勞工的工作機會。陳沖強調,他的出發點是希望可以增加國內勞工的就業機會,外勞本勞薪資不脫鉤對台灣低薪現像只有惡化,內政部公布,截至去年6月底,在台灣境內外籍人士以外籍勞工517000人,與前年同期相較,外籍勞工增加55000人。外勞本身是一個供需的經濟問題,東南亞部分國家勞工過剩,國內無工作可作,因此願意離鄉背景到外國打工,外勞會視薪資多寡決定去留,若台灣付給外勞的薪資太低則根本請不到外勞,若付的薪資過高,則外勞會蜂擁而至且滯留不歸造成社會問題,所以無關人權問題,有關外勞本勞薪資脫鉤的問題已爭議甚久,前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堅持不脫鉤,結果基本薪資調升全部讓50萬外勞獲利,也造成台灣外勞人數持續爆增,目前有51萬人搶奪台灣基層就業市場,且勞委會公布的資料是台灣外勞薪資較外國低,筆者懷疑此資訊之正確性,因為在印度的報紙曾報導馬來西亞給印度工人每月僅6000元台幣,而沙烏地阿拉伯勞工部和菲律賓協定菲傭每月最低工資400美元。那麼富有的沙烏地阿拉伯的外勞薪資竟然只有400美元,台幣不到12000!新加坡香港也都是本外勞薪資脫勾,所以建議政府應讓外本勞薪資脫鉤回歸經濟供需關係,外勞薪資降低後台商及外商回台投資意願可望上升,則提升基本工資才有意義,另外為降低本勞失業率及提升本勞薪資,應立法規定外勞本勞配比,像印尼漁工殺害台灣老闆就會提升雇用台勞意願,素質較低的外勞薪資與大學畢業22K薪資相差無幾是不合理的。

    每月基本工資自七月一日起調整至20008元,時薪調至120元。基本工資已破二萬,但大學畢業生起薪仍未擺脫22K的陰影。這個「基本工資」並不能滿足勞工的「基本生活」所需,今年的「加薪四法」,也是欲以公權力來提升員工薪資。企業的薪資無法調升原因之一是企業競爭力不足,營利有限,其利潤不能支撐較佳的工資,這是政府經濟政策問題。昏庸、做濫好人、搞民粹、無遠見及慢吞吞官員是無法幫人民加薪的,經濟學者馬凱談認為只要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薪資自將全面提升。但是目前台灣失業率持續居於四小龍最高,從台灣奇蹟到台灣崩壞,工作機會消失同時工作條件也在崩壞中!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找不到全職工作,變成打工、派遣工一族,然後像慢性病一樣逐漸淪為窮苦族,當台灣勞工的人生面臨崩壞危機,台灣社會也跟著崩潰,是誰把台灣弄窮了!我們要很嚴肅的探討此一問題。賣雞排式的創業無法振興台灣經濟,無法真正解決失業問題,真正要解決台灣的失業問題要像南韓的三星企業將各種工業產品行銷到全世界去,由製造產品到行銷可創造出無數的就業機會。

     由於台灣政府傻傻不脫鉤外勞本勞薪資,讓符合勞基法外勞薪水大漲,最近印、菲、越聯手要求調高不適用勞基法之家事外勞薪資就是不脫鉤外勞本勞薪資後遺症,印、菲態度強硬,7月起印菲外籍監護工送件薪資若沒填17500元,一律被拒,很多雇主忍痛加薪;台灣談判時應個個擊破,台灣應大量開放越勞停用印尼勞工凍結菲勞,民眾應配合政府強硬起來才能談判成功。

()設立自由經濟特區

    政府宣稱傚法南韓設置仁川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第一階段先以「六港一空」自由貿易港區做為先行開放的地區,透過「境內關外」的核心〈指經濟示範區雖在境內,但享有貿易自由化的免關稅優惠,視同「虛擬境外」〉,以「前店後廠、委外加工」的營運模式〈示範區內的「前店」,交由區外的工業區「後廠」進行委外加工〉;第二階段則於「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通過後啟動,可由中央劃設或地方政府申設示範區,逐步擴大經濟自由化,達成「自由經濟島」的口頭目標。區內以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為主;智慧物流、國際健康、農業加值、金融服務、教育創新。策略方向為(1)法規鬆綁(2)營造便捷經商環境(3)促進人員、商品與資金自由流動(4)開放全球化市場(5)進口商品減稅(6)便捷取得土地台灣需設立自由經濟加工特區,不須遵守一般規定,免稅且國際化,讓企業自由引進外勞解決缺工問題。自由經濟加工特區外勞與本地基本工資脫鉤,開放一定比例外籍勞工來台,使用更多廉價勞力,外籍人士免簽證及工作經驗,陸籍核發商務多次入出許可,只要公司達一定經濟規模,得申請員工人數開放20%大陸人士來台居留。自經區將台灣及進口農產品加工出口,善用農業技術致力創新加值;降低關稅,增加台灣前店後廠加工出口產值。區內加工出口,可增加本地農業原物料需求,建立產銷平臺,可增進農民收益。

()廢除12年國教並增強技職教育

    聯合報的社論提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想買下一家技術學院,他有感於鴻海提高薪水條件卻仍找不到合用的人才,於是決定辦教育,「自己的人才自己教」。教育部官員及馬總統應羞愧鑽地,當前大學生普遍抱怨薪資低及找不到工作,而產業界憂心人才培育青黃不接、學難致用的問題,政府無能到找不出解決方案,還在亂搞12 年國教。社論說在「廣設高中大學」的教改口號下,教育發生了「通貨膨脹」現象,不少學校升級的只是名稱,師資、課程、教學內容並未一併升級。結果是滿街失業找不到工作的劣質大學生,回顧台灣教育的發展軌跡,在由經建會強力主導「人力規畫」以配合經濟發展所需的年代,普通高中與高職的數目曾經是三比七的懸殊比例。要讓技職教育回到健全軌道上發展,首先社會要有敬重「職業達人」的風氣,年輕孩子從當麵包師傅到調酒師、美髮師,也都有站上國際舞台「為國爭光」的機會。既然各界對技職教育的關切日深,主管機關要改革,要承認錯誤,要政策轉彎,就要趁早去做。

     教育不能不食人間煙火,只重形式而必須回歸國家社會的基本需求面,教育是為了社會培植人才,研究是為了解決社會的問題,12年國教經費來自政府編列的預算,是人民納稅的血汗錢,應有擔負社會責任的想法,12年國教沒有差異化,又普設大學供過於求,學生素質日益低落,身無一技之長,導致企業無才可用,青年失業率攀高。當教育與社會脫節,這個社會怎麼可能不生病,產業步入衰退,無法創造就業機會,民眾消費力減弱,連帶衝擊到服務業,最後人民沒有所得,政府沒有稅收,一旦舉債落入惡性循環將發生社會大悲劇。除了升學制度更複雜,導致許多人為不公平外,12年國教上路後,可能全面摧毀技職教育體系,現在的國三生都等著免試上高中,對產業實習課程興趣缺缺,「叫都叫不動」,沒人想讀技職學校,未來技職人才恐怕更為短缺。如果學生依年齡區分,教他們一樣的知識,這不會出現「好東西」。當世界都提倡用科技創新學習,企圖打破教育藩籬,只有台灣還墨守成規,競爭力將蕩然無存。政府想出的超額比序辦法,對很多的孩子已經變成夢魘,因為他們往往來自弱勢家庭,沒有什麼門路找到做志工的機會,複雜的過程更是變相加重學生負擔。有人批評台灣有如看來悠哉實已落後於國際競爭大勢,年輕一代是不是真的太安逸,太沒有進取心了。

   「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很慘,再搞三年更慘不是?」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表示,12年國教是老方法,公平的結果卻是失去競爭力,無法培育人才。他憂心台灣將被邊緣化,到時「我們的子孫怎麼辦?」林百里2012年應新北市府之邀,前往公私立高中職、國中小校長會議演講。他說,十二年國教和九年國教都是「老方法」,這個制度就像是工業化的生產線。如果學生依年齡區分,教他們一樣的知識,這是一種公平,但不會出現「好東西」。當世界都提倡用科技創新學習,企圖打破教育藩籬,只有台灣還墨守成規,競爭力將蕩然無存。林百里比較台大、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前者表現普通,後者卻能發明很多創新產品,關鍵在於鼓勵創新的學習風氣,顯見並非人的問題,制度才是關鍵因素。台灣沒有黃金、石油,未來資訊科技得將靠創意,「但我很擔憂台灣的競爭力。」林百里強調,有人說我們跟菲律賓一樣,但事實是菲律賓比我們還前面,亞洲高速光纖經過菲律賓、香港、新加坡,就是沒有經過台灣。「因為我們(政府)都不理,都在吵架」、「台灣就這麼成為孤島」、「子孫該怎麼辦?!」他說,現在處於「破壞」的時代,各種行為、科技、商業模式全部都在改變,亞馬遜、蘋果、臉書、谷歌等企業在各領域不斷創新,改變消費者行為。他強調,再不積極發展雲端產業與創新學習,台灣恐怕會被永遠邊緣化。大家知道12年國教將摧毀台灣競爭力嗎?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43967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