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習近平力推的「新質生產力」
2024/05/15 00:30:18瀏覽400|回應1|推薦17

習近平力推的「新質生產力」

 

一、新質生產力的意義  

    2023年9月,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強調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2024年1月,習近平稱「新質生產力由技術突破、生產創新配置、產業深度轉型,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為基本內涵,以生產力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新質生產力的「新」是指能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的新型人才;數據為要素的新勞動對象;人工智能的新勞動工具;大數據中心等的新型基礎設施。而新質生產力的「質」是指把數據作為驅動經濟的新質生產要素、把生產工藝及品質大幅提升的績效,要以新技術新產品驅動新的社會需求。人工智能將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新質生產力是要聚焦未來人類發展的前沿科技,用科學技術提升來換取經濟產出的提高。也就是說,科技創新是重點,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綠色低碳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都是新質生產力涉及的領域和產業。另一方面,上述的新技術要與數智化機器設備、數智化勞動者、數字基礎設施、海量數據、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要素緊密結合,才能形成生產力新形態。新質生產力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高質量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放棄傳統產業,關鍵是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新質生產力」的例子很多,如C919大飛機的實現商業飛行、自動駕駛汽車在道路的行駛、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的投入運營、神舟家族太空發展的接力,華為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開發、蛟龍潛水器探秘深海等。新質生產力帶給人民生活便利,無論是網絡購物、移動支付、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遠程辦公等大家習以為常的生活應用,還是智能駕駛、空中的士、5G遠程機械人手術這些新興領域,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現。聽起來模糊的新質生產力,不僅能為各行各業帶來重大變革的前沿技術,同時也應用在大眾身邊。經濟想要飛躍就要創新,京東方從創辦之初技術上處處受制於人,到如今擁有累計自主專利申請超9萬件,是中國企業依靠創新闖出發展新路的一個縮影。創新不是「實驗室」裡的空談,要成為「生產線」上的產品。綠色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目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速綠色化、低碳化的高品質發展階段。  

二、「新質生產力」的內涵

   新華社發文稱,從經濟學角度看,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它是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高效能、高質量,區別於依靠大量資源投入、高度消耗資源能源的生產力發展方式,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例如汽車並非新行業,但是數字化及改造升級的創新可使此行業有極大發展空間。由於中國經濟的舊有增長引擎包括全球化、城市化、工業化、人口紅利和債務推動型增長,都在不同程度地減弱。因此,必須尋找新的增長動力,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和創新是長期的戰略方向。經濟學家卡蘿塔·佩蕾絲認為人類歷史經歷了五次技術革命,每次革命都會帶來新的技術、新的生產要素、新型基礎設施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既是重要戰略機遇,也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生態環境、文化體驗、經濟發展、社會服務、環境品質及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以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和堅實的物質基礎為支撐,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是當務之急。加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密切關注前沿技術發展、要以前瞻性技術創新應用培育新興產業,以硬科技賦能現代產業體系,為新質生產力的持續發展蓄力。同時要面向人工智慧、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介面等重點方向,發掘培育一批優勢企業及相關研究機構,加速推動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 

  「新質生產力」要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利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全面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產業創新水準與競爭力。對於深化人才制度與體制改革,尤其是針對尖端科技領域的稀缺人才,探索建立差異化、長週期、多元化的專業人才評估體系也很重要。要深化大學、職業院校和企業間的合作,打通科研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創新的「介面」。要利用科技對傳統人才培育體系進行資料化、資訊化、智慧化、數位化的轉型升級。 

三、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核心,習近平提出的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重大理論創新。生產力不僅是創造財富的源泉,而且是社會制度變遷與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當今世界,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經濟全球化進入更加曲折發展的新階段。新質生產力理論對新時代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具有重要現實指導意義,中國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制造業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中國必須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提倡新質生產力,從注重規模轉向提升質量,從發展優先轉向統籌發展和安全。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形成更有效率、更利於創新的制度安排,以此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要花大力氣解決好創新效率與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與引進使用、要素配置與合理流動等體制機制問題,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不斷建立適當機制,推進科技創新,及時將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推動綠色發展,強化要素支撐。著力構建傳統產業煥新機制,傳統產業不是低端、低效的代名詞,通過技術、市場及政策賦能同樣可以成為新質生產力的產業載體。 

   「新質生產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快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盡快補齊產業基礎短板。鼓勵企業融入和布局全球創新網絡,加大對企業知識產權的輔導、服務力度。著力構建未來產業培育機制。未來產業代表著科技和產業的發展方向,是創新技術與多領域深度融合的產業。放眼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由於前瞻性技術、顛覆性技術及產業應用的前景還不清晰,發展未來產業要把著力點放在創新系統和產業生態上,而不是僅僅聚焦於某個具體產業。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80612881

 回應文章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4/05/17 18:37
愛國之情,強國之心,躍然字句之中。
何偉(H101094880) 於 2024-05-18 06:23 回覆: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