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製造2025」將中國變成超級強國
2024/05/12 08:58:52瀏覽779|回應0|推薦24

「中國製造2025」將中國變成超級強國

 

一、「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變強必經之路 

   製造業是現代工業國家強國的根基。滿清末年,中國沒有先進製造工業以致遭列強欺凌差點亡國,而日本明治維新後迅速成為工業強國,日本就是靠強大的製造業才能發動侵華戰爭。總之,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國家連自保都很困難。「中國製造2025」就是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建設中國成為世界強國。中國在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下,製造工業快速發展,建成了世界種類最齊全,最獨立完整的的製造業體系,有力推動國家現代化並顯著增強綜合國力。然而,與歐美先進國家相比,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産業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製造2025」政策成為提升中國製造業強大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2015年,中國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中國製造2025」十年計畫,想用10年時間實現製造業自力更生、創新強國。但期間,美國為打壓中國崛起,發動貿易戰竭盡全力阻止中國製造業發展。目前距2025年只剩下7個多月,依據南華早報報導,2015年時,中國多數汽車都來自西方國家,天空全由美國波音及歐洲空中巴士飛機主宰。如果沒有進口工具機,許多中國工廠就無法運作。電腦和手機中的晶片、作業系統和軟體多來自美國,當時中國處於工業價值鏈的低端,產品低廉但技術落後。「中國製造2025」倡議就是力圖讓中國製造透過科技進步,生產出高品質、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產品。2018年,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發動貿易戰來破壞中國的強國計畫。拜登2021年接任美國總統後,更進一步對中國實施晶片禁令等措施。自貿易戰爆發以來,由於擔心美國進一步打壓,中國政府一直低調避免公開討論「中國製造2025」。但資料顯示,該計畫提出260多個目標,涵蓋10個關鍵領域,其中 86% 以上的目標已經實現,電動車(EV)和再生能源生產甚至遠遠超出預期目標。 

   依據南華早報報導,美國對中國惡意的貿易製裁和關稅戰給中國製造業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但「中國製造2025」的10年目標仍然很大一部分已經實現,中國消費者購買的電動車數量已超過燃油汽車,最受歡迎的是中國本土汽車品牌;中國製造的C919客機已開始商業飛行。5G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中國鐵路乘客即使在穿越隧道時也能享受高速網路。中國擁有比任何國家都多的智慧工廠和自動化終端,採用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的高階手機非常暢銷,中國造船廠產能已超過美國200倍以上等。雖然仍有一些目標未實現,包括用於電路製造、洲際客機和寬頻網路衛星網路的先進光刻技術,但今年中國政府提出了「新生產力」計劃,被視為「中國製造2025」的延續。如今,面對中國質優價廉的高科技產品,特別是光伏、大型風力發電機、電動車等產品,西方正考慮發動新一輪貿易戰和製裁。但縱觀西方迄今為止採取的限制措施,事實證明這些西方制裁效果有限,甚至適得其反。在光刻技術領域,華為技術公司已經實現了用於高端晶片製造的兩次或多次曝光製程。然而,中國尚未實現最先進的EUV微影技術的產業化。在電動車領域,中國先進的電動車受到全球消費者的追捧,中國去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但中國電動車越受好評,受到的製裁就越多;它們已成為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新一輪制裁和關稅的主要目標。此外,除華為外,大多數中國汽車製造商的自動駕駛晶片仍依賴英偉達等美國公司,未能達到國產化率目標。不過,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從今年開始,中國高階晶片在電動車中的使用將大幅增加。 

二、「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方針和目標 

 「中國製造2025」的基本方針是(1)創新驅動,把創新擺在製造業發展的核心位置,突破重點領域關鍵技術,促進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及智慧化。(2)質量為先,堅持把質量作為製造強國的生命線,加強質量技術攻關、自主品牌培育。(3)綠色發展,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全面推行清潔生産及構建綠色製造體系。(4)結構優化,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關鍵環節,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5)人才為本,堅持把人才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根本,加快培養製造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其中綠色、創新、質量、人才及結構都是關鍵字,可看出「中國製造2025」的深謀遠慮。中國的航太工業受制裁最久但如今發展已有超越美國之勢,中國的太空科技突飛猛進,幾乎實現了所有目標,包括火星登陸探測、北斗衛星導航、天宮太空站、登陸月球背面以及建造全球最大的商業衛星觀測網路對地觀測。在能源設備技術領域,中國製造2025計劃使中國成為世界引領者。中國開發了高溫氣冷堆、鈉冷快堆和釷基熔鹽堆在內的新一代核電技術,還創造了世界第一的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及風力發電,規模最大的長距離輸配電網路。 

   中國在機器人、農機、生物製藥、海洋工程等領域均已達目標,中國企業可以自主設計和製造世界上最先進的超導磁共振系統,該系統可以產生5​​特斯拉的磁場,比計畫目標高出70%。其價格僅為西方同類產品的十分之一,大大降低了需要核磁共振檢查的中國患者的醫院檢查費用。中國企業研發的抗癌藥物已開始進入美國市場,價格僅為西方製藥公司同類藥物的一小部分。技術進步也顯著增加了中國的農業產量。儘管耕地有限,但得益於無人機、自動播種機和生物技術的使用,中國生產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蔬菜。中國企業生產的機器狗等產品也以領先的性能和低廉的價格擊敗了國際競爭對手。此外,中國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工廠,能夠生產各類民用和軍用船舶,大部分關鍵設備實現了自主生產。《中國製造2025》完成率最低的產業是新材料,目前僅75%。懸而未決的目標包括大尺寸深紫外線非線性晶體、低成本鈦合金粉末、某些特殊超導材料、可使鋰離子電池動力汽車續航里程增加一倍的石墨烯電極材料以及一些特殊材料的產業化。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從未停滯,西方的圍堵加速了中國實現技術自力更生的步伐。事實證明,中國製造業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顯著進展。 

三、中美貿易戰最後贏家仍是中國 

   中國經濟專家林毅夫認為中國不會步日本的後塵,日本的情況不會在中國發生。1990年代日本出現人口老化,經濟成長放緩。儘管中國也面臨老化挑戰,但對經濟成長而言勞動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效勞動,即勞動力數量乘以勞動力品質。中國現在是“質量紅利”。林毅夫認為,除上述「人才紅利」外,國家技術創新及產業升級也很重要。中國可用舉國體制來搞技術研發和突破,中國這些年能在新科技領域有所突破,離不開政府的產業政策。美國的霸權是建立在軍事霸權、經濟霸權、政治霸權及文化霸權上。美國以全球6% 的人口消耗了全球35% 的資源,,這意味美國大量攫取世界資源以滿足其消耗。美國航母已不再威風,美國的產業空洞化、種族歧視惡化加上缺乏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必然造成美國衰退。   美國肆無忌憚且粗暴干涉別國內政,動輒發動戰爭,貽害國際社會。美國慣於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發動顏色革命,挑唆地區爭端,甚至直接發動戰爭。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大搞壟斷打壓、技術封鎖,遏阻中國科技和經濟發展。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動用國家力量打壓和製裁中國企業公司,美國追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已將10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從大方向來看,美國本身基礎工業已空洞化,無法廉價生產大量武器。經濟方面,美國國債高築,貿易逆差嚴重,是全世界最大負債國家。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永遠強盛,美國強盛已久,但美國崇尚霸道、顛覆他國、挑起戰爭、種族歧視、不講道義及只顧私利已喪失領導世界的氣度。從任何角度看,中國都是一個崛起的大國,而美國霸權卻在相對衰落。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806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