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化創意的生機與商機
2009/04/13 23:43:03瀏覽497|回應0|推薦2

[鍾喬 中國時報2009.04.13摘要]本土不本土,原本該是「在地化」以重建「另類全球化」的想像。現今,卻似乎只是「政治正確」的文化風尚,恰是習於追隨政治正確的流行時尚吧!

華山文創產業的政策思維,開宗明義寫著:「整合文創領導品牌,為台灣文創旗艦中心,建構國際文化交流的平台」的標簽,活像烙印名牌皮包上的正字標記。文創與商機在創意上進行聯想,本無可厚非。問題在於偌大方向上,只有商品性的想像,便不免令人憂心。 

今年的年初,林懷民在「文化總會」的「文創圓桌論壇」中直言指出:「教育還是最重要的根基,去找和創意產業有關的學校做重點培植,確保人才源源不斷;台灣的問題就是闖出一個東西來之後,無法源源不斷繼續下去。」 

沒有扎根的長遠計畫,就永遠將事情擺在一個官方辦事,希望民間多多參與的多元、民主假像中。這反應在我們文化主管機構的政策中。例如,在北、中、南興建耗資龐大的流行音樂廳、文化園區,卻甚少思考如何有計畫地在都市和鄉村,展開以民眾為主體的藝文教習機制,在一個「小而美」互動體系中,就能親炙文化的真善美。又例如,一個接一個的文化BOT案,到底意味著文化的生機或只是創造了商人的商機呢? 

文化與教育都是百年大計,創意要和扎根一起思考。一旦創意只為了吸引更多媒體的關照,就會自然地朝著要辦這樣或那樣的「節」來做收場。反正「量化」的評估,最容易轉換成「政績」。這裡不是說,文化藝術的「節慶」不好,而是要找到既多人參與又生產出文化內涵來的「節慶」,到底該注入何種精神內涵呢?就得擺在第一位來思考。若只以招引商機為前提,操作文化創意,只會帶來觀光化景致,無從碰觸到「確保人才源源不斷」,這是簡單卻不易解的習題。(作者為「差事劇團」團長)

參考資料:

減稅救經濟是不實廣告?擴大教育投資

台灣經濟新定位/擴大教育投資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briel33&aid=2846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