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位黑人女博士的追尋 (下)
2009/04/09 21:32:38瀏覽554|回應0|推薦3

在著歧視黑人的問題,而黑人女性又是更受歧視的族群,來哈佛讀書的學生,受父母、社會的影響,不知不覺就會有種族歧視。

哈佛名師19

分析評論:

1.      哈佛大學為什麼要聘請莎拉‧勞倫斯 賴福擔任他們的教授?因為,美國社會確實存在著歧視黑人的問題,而黑人女性又是更受歧視的族群,來哈佛讀書的學生,受父母、社會的影響,不知不覺就會有種族歧視,但是,如果他們能夠與賴福討論黑人女性的觀點,就會打破種族歧視的問題。

2.      為什麼哈佛大學的校長希望打破學生的種族歧視?因為,歧視,就是一種無知造成的偏見,這會造成一個人思考受到限制,如果哈佛的學生能把這種無知打破,那麼,哈佛學生的思考就會比其他學校學生的思考靈活,有更多獨立思考能力。

3.      為什麼賴福描述她母親的小說可以被哈佛認可,而龍應台描述自己生活經驗的作品不行?

4.      賴福受過教育學社會學二門社會科學的嚴格訓練,她能寫小說,顯然也受過文學訓練,另外,她的母親受過醫學訓練,她應該也有基本的科學知識,她的外祖父是牧師,她受基督教文化薰陶,對《聖經》有信仰。

5.      但是從龍應台的言論看起來,龍應台沒有任何深度的宗教信仰,沒有科學知識,也看不出她對哪一門社會學科或學派有堅定不移的實踐信念。

6.      同樣活二十年,因為每個人的知識修養不同,能夠詮釋的深度廣度會產生很大的差距。

7.      如果一個人只讀三本書,他就只能用那三本書的觀點來看自己、看世界;如果一個人精讀十本書,而那十本書都是經典,那麼,他就會用那十本經典的角度看自己、看世界,詮釋的深度與廣度就會差很多。

8.      賴福對她家人的看法,反映她的教育學深度,能刺激學生思考、產生獨立自主的意志,也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與社會的真實,學會如何與人互動,並且把基督教「在逆境中奮發向上、愛人如己」的價值觀,透過鉅細靡遺地描述一個黑人女性的實踐過程,傳達給他的讀者。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briel33&aid=283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