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韓國經濟示範特區 十年黃粱一夢
2013/06/14 00:51:27瀏覽202|回應0|推薦1
10年,是韓國人最喜歡的標記,「10年歲月,可以讓山河移位、江山變色」就是韓國人最常掛在嘴邊說的話。10年,也是韓國推動經濟自由區的歷程,當年全力鼓吹,如今卻變得沒有存在感了。
 當台灣政府正積極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之際,已經有10年歷史的韓國「經濟自由區」,依韓國人自己的說法是:「愈來愈沒有存在感了!」
 「自由經濟示範區」與「經濟自由區」,只有幾字之差,台灣才剛要推動,就有不少質疑聲。已故韓國總統金大中在2002年以將韓國打造為「東北亞商務中心國」的雄心下,推出了「經濟自由區」的政策,一開始也是備受質疑。
 經濟自由區 大不如前
 金大中的政策,到盧武鉉主政時,為了更為順利的推動、並能達到招商引資的目的,為「經濟自由區」量身訂制「特別法」,經濟自由區成為韓國的特別行政區,在組織、人事、財政等擁有自主權,也就是說,經濟自由區是韓國的「特區」。
 從2003年指定仁川為第一個「經濟自由區」起算,到2013年,名義上,韓國已經有了8個經濟自由區。按照原來的規畫,政府前後將挹注123兆韓元(約合新台幣3.265兆元),期能在2020年完成這8個經濟自由區的佈建。
 
 在經濟自由區內原本應是國際高科技業者入駐的園區,如今成為農田與可釣魚的水塘;應是國際學校的校區,如今不是雜草叢生,就是變成花圃;應是醫療中心的院區,成為附近居民的菜園...。
 10年歲月,讓經濟自由區的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10年來,經濟自由區招到的商、引來的資只有68億美元,這數字說明一個事實:經濟自由區,是個失敗的政策。
 當初韓國設定的經濟自由區是,至少要在園區內吸引70%的外資企業,結果,園區內93%都是韓國企業,讓經濟自由區這類特區變得跟一般工業區沒兩樣。
 吸引不到外資的原因很多,然而,追根究柢主要問題是卡在法令,雖然,韓國以特別法與特區的形式,賦予經濟自由區相當大的自主權,然而,當特別法遇到特別法時,例如,醫療法與教育法時,就會面臨修法的問題。
 修法 常是問題根源
 一旦碰到修法的問題,韓國也就和台灣一樣,國會是另一個難關。
 這讓許多外資因而卻步,外資不來,也難靠韓國企業撐大局,進一步讓區內不少計畫遭到撤銷。例如,黃海經濟自由區,原本打算在區內建設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區域,然而,當韓國政府針對韓國國內1萬5千多家的中小企業進行入駐的調查的時候,卻只有5家業者表達意願,於是,這項計畫也不得不宣告「流產」。
 事實上,台灣最為熟知的仁川松島經濟自由區,還沒完全開發就已經有近20%的計畫,已「消失」在計畫項目中。
 喜歡說「韓國能,台灣為何不能」的人,想想韓國經濟自由區的10年發展歷程,再來看看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有何感想?

資料來源:2013/6/9 工商時報  譚淑珍 

本心堂評析:
所謂特區內醫療法與教育法的修法問題,問題直指特區內工作的外籍藍白領人士是否也能加入國家的健保體系?而國外學校是否能在特區內設學校,甚至學生畢業後能直接在特區內不論是本國或外國投資企業內工作,等等問題都會將經濟政策影響層面擴大。
若以企業投資觀點,特區內要能長久吸引廠商投資意願,關鍵也許在
台灣這個投資點環境對潛在的投資招商對象而言,在台營運是能提高競爭力的(供應鏈、服務水準、品質、營造有利於試驗性創新的社會文化、國際人才的自由移動、政府單位的效率)
也許降盈所稅是自由貿易經濟示範區引資初步的手段,但當國際企業願意把愈多價值鏈中高附加價值的活動放在台灣發展,才有可能創造更多實質長久的本勞常態性就業機會,而非只有更多外勞的就業機會。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