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4/11 16:19:36瀏覽514|回應2|推薦17 | |
Classical Music to Stop Procrastinating 自行理髮記說到理髮,在台灣要比在美國方便得多了,因為在台灣的街頭巷尾,不但都常可看見理髮廳,而且理髮也很便宜(男士理髮,至今還有許多地方都仍只需台幣一百元)。此外,在台灣可以隨時走進理髮廳理髮,不需要事先打電話預約;在美國理髮,則大多需要先打電話預約,價錢也並不便宜,而且還要給小費。 有一個星期四的早晨,我打電話到一家我常去的理髮廳,預約了星期五的傍晚五點半,要去理髮。我想星期五傍晚理完髮後,接著便可以輕鬆的度過週末。這個理髮廳裡有幾位理髮小姐,她們都是三、四十歲,還不到五十歲。去理髮許多次,在她們的談話中,我可以聽出她們幾乎都是來自附近一個村莊的好朋友,姐妹淘。她們都樸實無華。 在美國的理髮小姐,多半是來自家境比較貧窮,負擔不起高等教育昂貴的學費的家庭,或是對正規教育不感興趣,因此在中學時代便去專門訓練美容和理髮的機構學習技能。 在這家理髮廳,我習慣由一位年近四十的女士理髮。她是個親切和善的女士,為我理了幾年的頭髮,因此不需我多說,她就知道要怎麼理。她也會邊理髮邊跟我閒聊,讓我感到輕鬆自在。 這個星期五的傍晚,下班後,我依約到了理髮廳。理髮廳的女老闆對我說:「今天瑪麗沒法為你理髮了,就由我來替你理吧。」 我聽了感到有些意外,不由得說:「我不是已經跟她預約了嗎?」 女老闆說:「瑪麗昨晚突發心臟病,去世了。」 這個消息除了令我深感意外與震驚之外,也深刻的感到,人生的無常,許多事情都難以預料,也難以掌握。 此後,我便由這家理髮廳的一位韓國女士幫我理髮。她雖然是四十多歲了,仍可以看出她年輕時的美貌和好身材。在幾次的交談中,得知她是嫁給一位駐紮在韓國的美國大兵,跟着一起回到了美國。後來兩人離了婚,她便靠著學會理髮的技能來維持生活。 在我退休後,有一天在前院跟鄰居佛萊德聊天,看見他新理了頭髮,忍不住說他新理的頭髮好看,並問他是到哪裡理的頭髮? 他說,就在離我們社區不遠處的一家,叫做 Great Clips 的理髮連鎖店。他接著說:「在那裡理髮比其他理髮廳便宜許多,而且,雖然你可以電話預約,或是上網預約,其實你不預約也可以。只要不在他們繁忙的時段前去,你往往都不需要多等。」 我在得知理髮店就在社區附近,不需要開車太長的距離,而且不需預約,也更為便宜,我當然忍不住也想去那兒試試看。一試之下,我發現除了上述的好處之外,還發現他們更給年長者(Senior)打折(忘了是八折還是七五折)呢!已經退休的我,自然是屬於可以打折優待的一群人了。自此我也跟佛萊德一樣,成了那裡的忠實顧客。 在那兒理髮,打折後,我只需付十二美元,加上小費三美元,總共只需花我十五美元,就夠了。我在那兒也理了好幾年的髮。 去年我從台灣回到美國後,第一次去理髮時,意外的發現,理髮費漲價了。非但如此,連小費也漲了。過去幾年,小費是隨客人給:兩美元、三美元、四美元、五美元……隨客人的意。沒想到,現在小費的數量卻列在單據上面:五美元、六美元、七美元、八美元……(最少是五美元)。 我後來看見佛萊德的時候,忍不住說理髮漲價了,問他知不知道是何時開始漲價的? 佛萊德說,他已經很久沒在那兒理髮了,因為他在亞馬遜購買了一套理髮用具,在家就由他的太太摩妮卡幫他理髮,既省錢又省事。他又加了一句:「現在很多人都在家理髮喔。」 我好奇的上網,到亞馬遜的網站查看有些什麼電動理髮工具,發現真是琳琅滿目,便宜的一套只要二、三十美元,貴的上百美元,中價位的大概是四、五十美元。我心中一算,如果買了一套中價位的理髮工具,只要在家理兩次髮,理髮工具費就回本了誒! 我在 Line 上告訴阿秋有關此地理髮漲價,小費增加,以及我的鄰居佛萊德購買電動理髮工具,在家由摩妮卡幫他理髮等等情事。 阿秋說:「你買一套理髮工具帶回來台灣,我也可以幫你理髮呀!」 我說:「妳又沒用過那些理髮工具,知道怎麼用嗎?」接著我說:「台灣理髮那麼方便,那麼便宜,不用了啦。」 阿秋回答說:「應該很簡單,沒有問題啦!你下次返台,就買一套理髮工具帶回來啦!」 於是,我在返台的時候,真的就帶回了一套約四十五美元的電動理髮工具。 阿秋找機會要為我理髮顯身手。我有點遲疑,不過繼而一想,如今我頭頂的頭髮稀稀疏疏的,給阿秋當實驗品,應該沒什麼關係吧?於是牙根一咬,就豁出去了。 阿秋選了一個導梳(guide comb)套上電動推子,就在我的頭上「犁田」了。我隨他擺布,直到她說大功告成。 通常男人理髮,頭頂的頭髮會留得長些,頭的兩側(在鬢角上面)則會剪得短些。我發現自己像是理了一個大光頭,因為整個頭顱的毛髮都剪得一樣短。 阿秋說:「若覺得不好看,出門就戴帽子啦。」 我說:「反正頭上剩下沒幾根毛髮,也沒有什麼好不好看的問題啦。」 就這樣,阿秋為我理了幾次頭髮,我才返回美國。回到美國,我心想,如今美國理髮比在台灣貴了許多,我是不是更應該在家理髮?於是我又上網到亞馬遜的網頁搜尋,看看有沒有可以自行理髮的工具? 結果我發現基本有兩大類:一種是圓形的(等於沒有固定剪髮的方向,可以隨便在頭顱上悠轉),一套約三十五至將近五十美元;另一種則有如一塊石頭,必須用手掌握著,按一定的方向剪頭髮,一套約五十多至六十多美元。 我查看了購買者對這兩款理髮工具的評語,發現圓形的比較便宜,看起來也似乎比較容易使用(因為沒有剪髮的固定方向),此外,剪下的頭髮會收集在裡面的收集孔裡,髮屑不致掉落滿地。但這款理髮工具有一個大缺點。由於它是圓形的,而且蠻大的,它沒法去剪在兩耳附近的頭髮,因為耳朵如果罩在圓形的剪髮工具裡的話,裡面鋒利的刀刃會連耳朵也一起剪了;此外,雖說它裡頭有容器能夠收集髮屑,但許多使用者抱怨說,這個收集容器,動不動就阻塞。 至於有如手握石塊的那一款,缺點是必須適應手握用具,按固定的方向剪髮,而且比另一種類型貴了許多。 衡量了半天,我決定要買後面這一款理髮工具,並且選擇了比較貴的品牌(Remington ),連稅將近七十美元,因為有人的評語是:很滿意,而且使用了七年才損壞,需要更換。 收到這套理髮工具後,我大概看了一下說明,就決定試用一下。這套理髮工具共附了九種導梳(guide comb):頭髮最短可剪到只剩下零點一五公分,最長是一點五公分。我對要使用多少公分的導梳才合適,可說毫無概念,於是就隨意選了零點二公分的導梳,在洗澡前,在浴室脫光衣服,站在大鏡子前,手握理髮工具,在腦袋上剪起「草」來。原想要很有系統的從右「犁」到左邊,一行一行的「犁」,然後再從前往後,一行一行的「犁」。 然而,理論規理論,實際是實際。我發現自己拿著那塊有如石頭一般的理髮工具,很不習慣,手忙腳亂。因為鏡子上顯示的影像,和實際的方向正好相反,要自己對著鏡子剪髮,其實並不如想像的那麼輕鬆容易。 在手忙腳亂中,我失手竟讓那如石頭一般的理髮工具,「匡」的一聲,摔落到地板上。我心中一慌,深怕會在使用的這個第一次,就報廢了。 我趕緊撿了起來,試了一試。還好,它沒有摔壞,仍能運轉,只是那個零點二公分的導梳的卡榫卻摔斷了,不能用了(所幸仍有其他八個尺寸不一的導梳可用)。 我把我的整個腦袋,前前後後,左左右右的「犁」了幾次,這樣,雖然我在鏡面上看不到自己的後腦勺,但我相信自己並沒有漏剪了任何地方。 等我剪完頭髮,清掃地上的髮屑後,便痛痛快快的洗了一個熱水澡。 我再站在大鏡子前,看到我有了個大光頭(顯然的,使用零點二公分的導梳,把頭髮剪得太短了)。 其實,我頭頂上灰白的頭髮,原本就已稀稀疏疏的,和光頭大概也相差不遠吧?何況,正如阿秋所說的,我如果不喜歡,出門還可以戴帽子啊。 不過,我相信熟能生巧,我只要再試幾次就必然能夠得心應手吧?更何況我只要再為自己理個兩、三次髮,我所省下來的理髮費,就把購買理髮工具的費用賺回來了。在那之後,每為自己剪一次頭髮,就為自己賺了一次理髮費,不是嗎? 自行理髮記 https://old.ksnews.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4/ksnewsim20250411001-20250411001-2025-04-10_23-10-24_991467.pdf (2024-04-11 於更生日報副刊) 【附記】 這篇文章刊出時,距離文稿寄出的日期,約四個月。 ![]()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