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20 14:58:13瀏覽732|回應6|推薦26 | |
(Joshua Oak瀟碧攝於 2.19.2007) 此文乃阿丹爹「沙塵豹」所著,暫棲瀟碧網誌「尋回綠色地球」欄內,俟日後得空,他將自設網誌。 網友若對沙塵豹所寫環保文章有興趣,瀟碧將一一引介,以饗關心環保的網友。 ...................................................................... 「這地方真美,‧‧人們也友善,‧‧除了每天走一段路去蓋房子外,我們也有機會去雨林看看,‧‧下週就要去國家公園拯救海龜了,有些捨不得這地方,但也很高興去作不同的服務,‧‧別擔心,我的西班牙語進步了不少。‧‧」 這是大女兒由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三週前傳回來的電訊。 去年(2005)聖誕節剛修完研究所課程,由冰雪中歸來,就告訴我們,她一月要去牙買加一周,體驗中美洲生活,然後二月去哥斯大黎加當義工,先加入「人道建屋」組織(Habitat for Humanity)一個月,幫低收入者蓋房子,再到該國的保育公園去拯救瀕危海龜。 我們二老還沒來的及問誰出鈔票,要不要先找個工作,她就宣布了:一切自費,她已自掏腰包,要是我們樂於贊助「一些」旅費,她也笑納。等拯救完地球,再談工作。 一切就這樣拍板定案,一個人說了算。 女兒的決心與奉獻,讓我慚愧,廿年前,自己也是為理想而奮勇向前。 但曾幾何時,工作、家庭、生活,早已將當初年少心志沖淡了,漸漸的就只是說說談談,或是藉著工作與教學來安慰一下麻痺的心,行動的衝勁已大不如前。 見到人們只要住有華宅出有車,只顧自己享受,不管環境與萬物受苦,也不顧貧富不均,心中雖是不平,卻也無奈。 女兒的投入,帶給我一絲希望,也許我跑不了那麼遠的路,作不了那麼多苦工,但欣見下一代,後起有人。 女兒的專業不是環保,只在學校修過些相關的課,修課時,偶而也與我交換一些資訊與意見,她本行卻是結構工程。 問她何以對蓋屋與生態有興趣?她也沒說啥大道理,只說美國總統就會出兵打仗,卻無視社會中的不公,更忽略環境問題,讓別國人對美國印象惡劣,所以她要去「藉築厝,重建人性;經保育,修補地球」。 女兒出發前找到了工作,卻告訴公司,等完成了「尋回綠地」的使命才上班。 環境與信仰 近來有人這麼說,在美國信不信達爾文的演化論、是否支持胚胎幹細胞研究、贊不贊成墮胎、及對傳統婚姻的看法等,都影響一個人對環境的觀點。 聽起來有點奇怪,但這情形在美國保守陣營相當顯著。為什麼?這其實與政治有關。 一般保守派社群,對自由派所推動的環保與社會福利政策都持不信任或不支持態度,因為自由派的陣營不反對或甚至支持同性戀合法化、墮胎、演化論、或胚胎幹細胞研究等。 布希總統能二度入主白宮,與保守勢力的支持有密切關係,他的政策很明顯的朝著某方向傾斜,而不著重環保與社會問題。女兒會看不過去,自己採取行動,事出有因。 但為什麼保守社群對“環境與貧窮問題”沒有積極的要求執政者有所作為? 為啥一個有保守信念的總統,對興兵解放別國,有極大的熱情,卻找了一個「莫須有」的理由,一打就是三年,自己人死傷不少,也弄得他國民不聊生,並且在藉口反恐,侵犯人權? 在此情況下,為什麼大多數人,會支持總統出兵,對侵害人權事漠不關心? 我簡單的猜測是: 當保守信念與政治混雜不清時,就成為政治操作的工具。 總統藉著端出一些看似符合保守原則的政策,來取悅選民,贏得選舉,反過來也利用選民促銷自己其他的政策與作為,使選民相信「公義國度」,經由他,可以在地上實現。 近年來許多人很關注「公義」的問題,這原是應當的,但若有人相信可經人手來幫助「國度」的建立,這肯定是危險的信念。 在生活中實踐 為了回應女兒的努力,最近上課時,讓學生討論資源使用的情形(紙袋或塑料袋),以及採用替代能源的可行性。 學生們進行熱烈的分組研討,課後並提交報告,多數學生對人們帶給環境的衝擊都有認識,但是對如何改變生活來減少傷害,並沒具體作法,這與大多數人的情形類似,大家都在創傷中享受,也在享受中受傷。 全班五十來人只有一個學生,宣稱正把自家改建成太陽能屋,這是少見的特例。 去年十月,到德國短宣,我略微見識了歐洲人的生活。 在德東幾個城鎮裡,見到人們購物都是自備布袋,並沒有紙袋或塑料袋選項問題;多數人外出都是搭火車或公車,即使開私家車的人,大多數是開小車或迷你車,那曾見到美式大越野車或旅行車到處橫行? 也是去年,六月裡到密蘇里州西北,走訪了一個小城,詹姆斯埠。在那兒,我見到了生活純樸的AMISH信徒。 他們居住在城四周,生活以農作及教區為中心,每一教區有一兩間學堂。他們的教育不以得什麼獎為目標,只教授實用的課,如德語、英語、算學、聖經等,並沒有科學課程。孩童自家中學習耕作農藝、木工、照顧牲畜等,學校教育只到八年級為止。 我在小街上看到穿著樸素的農夫農婦,提籃購物,見到幾個農家,都沒有電線桿輸送電力,莊園門口停著馬車,園子裡曬著衣服。他們的衣著、購物、交通、與能源使用,都和我們顯著不同。 我問學生和自己,在社區裡,有沒有其他選擇,使我們能過得儉樸、少用能資源,也減輕對環境與生物的傷害? 翻出十多年前〈雅歌出版社〉出版的《尋回綠色地球》一書,封面裡,有張照片,是位三年級小孩和她在「地球日」畫的綠地、人與生物和睦同居的美景。 時光易逝,這小孩,此刻正帶著當年的願望,在哥斯大黎加的海灘上,黑夜裡找尋迷途的海龜。我祝福她能藉著所造之物,體會造物主的慈愛與智慧,重建天人和諧關係。 /沙塵豹 2.19.2007修稿 (原刊於《曠野》)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