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14 10:28:57瀏覽1553|回應2|推薦9 | |
老二小時候,總認為我不公平,之所以那樣想,是因為看見我花太多時間、精力在過動兒弟弟的身上。當時我很難讓她小腦袋瓜裡清楚:真正的公平,乃是在看似不公平中「因材施教」,我也很難讓她接受:人,生來,是有所謂資質的不同。
史溫道(Charles Swindoll)在《你和你的孩子》(You and Your Child)一書中提到:「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這句話裡的「道」(way),其實和希伯來文的「與眾不同的特徵」(characteristic)有相同的含意。教養孩童,就是要按著神安置在每個孩子裡面,不同的「性向」、「特長」(bent),來引導、來培育。 家中三孩,老大的IQ(智商)、EQ(情緒管理、人際關係)不錯,從小記憶力超強,似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與人相處亦善解人意,知所進退。但在GQ(與神的關係)上,則多有難阻。 老二在IQ、EQ、GQ這三方面,稱得上發展得最均衡,雖然她也有時下青少年的毛病,但大體說來算是很不錯了。 至於老三,以世界的標準來看,他的IQ、EQ似乎不如兩位姊姊,在起步上,總讓我想到龜兔賽跑中的烏龜;但在GQ上,他卻常保單純、敬畏神的心。對他,我採取的對策是「挖掘長處,消減短處」,總認為「天生我才必有用」,神造他,一定賦予他某些潛能;身為父母,就是要挖掘他的特長,予以發揮,同時設法改正他的短處。這樣的心態,讓我在教養兒女的事上,沒有太多來自「社會」的壓力,我儘可能不拿他和姊姊們比,也不和其他孩子比。我教導他在神裡看重自己特有的那「一份」;當他在日常生活中,做得不錯時,我會立即給予鼓勵、稱讚。多年下來,他就像深埋在地底的種籽,逐漸發芽成長,爆發出神奇的生命力。 二十多年教養小孩的「試誤」(trial and error)過程,老大好似我們的「試驗品」,教養時犯的錯誤,修正後,儘可能不再在老二身上「重蹈覆轍」。但跌跌撞撞下來,我們仍然在老二這件「試驗品」上,犯了其他的錯誤,只好再修正,戰戰兢兢深怕又發生在老三身上。 今年(2006)六月號《Attention!》雜誌,介紹了最近幾年興起的「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與「正向教養」(Positive Parenting),看後心中頗多感觸。我在教養孩子的反覆「試誤」中,慶幸並未犯下無法彌補、足以令我終生遺憾的錯誤。這種「試誤」的過程,其實也發生在這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美國歷史中,當社會拿整個「一代」的兒童做試驗,三、四十年後若發覺做錯了,會是什麼後果?有些錯誤或許可以彌補,但是彌補不來的怎麼辦? 美國在二次大戰後出生的嬰兒潮,他們的父母,絕大多數都受到史巴克醫生(Dr. Benjamin Spock) 《育兒寶鑑》的影響,把「體罰可能造成孩子人格上永久的創傷」奉為至理名言;兒女做錯事時,謹守不責打原則,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這些理論聽起來非常有道理,但若不加以權衡篩選,只一昧照單全收,是會產生許多的弊端與隱憂。美國這些年來「只要我高興,沒什麼不可以」的「縱容社會」,推朔回去,史巴克醫生算是一大「功臣」。 六O年代末,開始有人窺見這種做法一定會產生弊病,《人生的光明面》作者皮爾博士(Dr. Norman Peale)甚至宣告:美國將要為了史巴克醫生的這種「立即滿足嬰兒需要」的理論,付上「兩代人」的代價。杜布森博士(James Dobson)則高聲疾呼「敢於管教」(Dare to Discipline),要父母不隨從這似是而非的做法,敢在反潮流中,管教自己的兒女。 多年來,教養理論充斥,由一個極端擺向另一個極端,持平的中庸之道也不少,或輔之以行為導向,或輔之以諮商輔導,人們用盡方法,想以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來教養「別人」的孩子。 「正向心理學」與「正向教養」,和「挖掘長處,消減短處」有許多相似之處,見到有人真把這道理,當作一門學問認真研究,也滿感動的。 什麼是「正向心理學」呢?這就先要提到前美國心理學會會長馬丁‧瑟利門(Martin Seligman),他被心理學界推崇為「正向心理學之父」。1998年開始,他呼籲心理學界建立起專門研究「人類潛能、實力、優點」的領域,同時將這門新興的學問定名為「正向心理學」,也就是以科學方法去探求人類最理想的功能。 他身為賓州大學心理系教授,卻在教養女兒時,開始質疑自己到底對人類的行為了解多少?他領悟過去所學的不過是「烘烤了一半」的心理學,也就是說只專注烘烤「精神疾病」、「損壞需要修補」的部份,而另一半有關「實力、特長」部分,卻從來沒有烘烤到。他認為正向心理學就是要從「修補生命中糟糕的部分」,改變成「建立正面的特質」上。 身為父母,我們如何將這套正向理論,應用在教養兒女這件事情上呢? 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Susan Sheridan教授認為:「正向教養」,並不是只在「修理」孩子「錯誤」的部分,而是在確認、培育孩子本質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讓孩子可以終生依持特長而生存。 「正向教養」的方法,許多是我們早已熟悉的,例如:即時「抓住」孩子做得好的時刻;每天至少稱讚孩子十次;找出孩子的特長與興趣所在,加以培養;使用鼓勵的字眼,建立起孩子的能力與自信;看重孩子的努力,不要只注意結果…等等。但「正向教養」仍有缺失,在極端注重特長時,對於消減短處、以及如何建立起一套「獎勵好行為、糾正不好行為」的辦法,仍有待努力。 教養兒女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不是神在孩子們四圍圈上籬笆、劃下界線,不容「惡者」侵入,他們早已被世界「吞吃」。這是我觀察二十來歲大女兒,所生的感觸。女兒當年享有八年獨生女的生活,我們可說傾其所能、悉心「調教」,哪知孩子長大,未必照著我們所想的來走。教養手冊再多,不一定適用,能符合聖經原則的也不多。當孩子稍大,世界的影響無孔不入,足以推翻我們父母過去悉心栽種的。我最終體會:父母在神面前,為兒女的代禱,成了教養兒女時,與「世界」抗衡的最佳武器。 「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我非常喜歡以賽亞書的這段話,雖說當年以賽亞以此預言耶穌,現今我卻用它們來為孩子禱告,有了這些,孩子不就擁有真正的IQ、EQ、GQ了嘛!我們可以盡心教養小孩,也可以多方參考可行的教養策略,但要讓他們「到老都不偏離」,卻在乎神的保守,若非祂保守,我們都只是徒然勞苦罷了。 /瀟碧 (登於《飛揚》雜誌)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