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兒是我們家「跳躍的音符」。
只要她在,家裡就充滿了聲音──鋼琴聲、電子琴聲、吉他聲、橫笛聲、歌唱聲、說話聲、電話聊天聲、電腦鍵盤搭搭聲、收音機裡熱門音樂聲、電視影集聲……。
等她睡著,家裡才安靜。
小女兒愛音樂,練琴從不用人催,她說她是藉音樂抒發感情。
有回看了電影《鋼琴家》(Pianist),馬上找老師要譜,自己彈起來。每次聽她彈,我總不自覺加上「碰!碰!」轟爆聲配樂,氣得她哇哇叫。老媽已被電影洗了腦,怎辦?
樂器中,除了鋼琴,其它幾乎都是自學,她另外還想吹喇叭、拉大提琴、外加打鼓!這不是「能不夠」是什麼?還沒提她多年參加校內外管樂團、合唱團。可怪的是,她還真能學什麼像什麼。在教會讚美團隊中,不是鋼琴、橫笛伴奏,就是彈吉他、帶唱。學校也推薦她為某個合唱團伴奏。這幾個月,她甚至開始教同學彈鋼琴,賺外快。
音樂外,她愛運動。
高中期間,參加過籃球隊、游泳隊、田徑隊。空檔期間,上道舘練空手道。搞不懂,一天就24小時,怎麼可能做那麼多事?朋友說,讓他們去吧,趁年輕,早早學會支配時間的方法也不錯。但,我們擔心的是「運動傷害」,她的膝蓋斷斷續續作過復健;打完空手道,常是手腳青腫,上回,鼻子被打個正著,看來要升上棕帶(brown belt)可不簡單。田徑賽中三級跳遠,手腕被釘鞋割傷,急診時,護士詢問再三,以為她鬧自殺!我們也奇怪,怎麼會跳上自己的手腕?
功課外,又學法語、中文、手語。暑假打工賺錢;甚至參加暑期短宣隊,到墨西哥幫人蓋房子。
小女兒從小什麼都想學,什麼都好奇,什麼也都做得不差,但我們老扯她後腿,要她放慢腳步,告訴她:人生還長得很,慢慢來,給自己那麼多壓力幹什麼?別事事求好過甚,別讓自己成了「完美主義者」。
她認為我們是「另類父母」,成天要她「別學、別學、別學…有B可拿就不錯了…睡夠覺比較重要。」所謂典型的「亞洲父母」,不是成天逼孩子「學學學、AAA」嗎?我們取笑小女兒是「亞洲女兒」,老想「學學學、AAA」。
看到一些青少年不愛搭理父母,在這方面小女兒又算「異類」了。從小肚子裡藏不住話,學校發生什麼事,那些朋友怎樣怎樣,心中的喜怒哀樂,劈劈啪啪、嘰嘰喳喳,沒完沒了,全說出來。不過,脾氣也藏不住,急起來蹦蹦跳跳,來得快,去得也快。
小女兒的EQ非常高,對於旁人的「感覺」,觀察得非常敏銳,會為別人著想,不輕易說出傷人的話。我有時甚至覺得「過了頭」,委屈自己,壓下自己的好惡,來成全別人。
她又「好為人師」,除鋼琴外,又教朋友功課。我常常想,阿丹虧著有這樣的小姊姊,凡她會的,都想傾囊相授,只可惜那位愣小子,雖然乖乖聽話,唯她命是從,但七扣八扣,沒學到多少皮毛。
當然了,她也有青少年的一些毛病──上網聊天、熬夜唸書、屋子混亂。但我總認為這些都會過去,並不是管教她時該抓著不放的重點。
九年級,可說是她人生的轉捩點。那年,從公立初中轉入基督教私立高中,全校沒認識幾個人,外向活潑的她,第一次嚐到落單的滋味,加上公私立學校,有很大的「文化差異」,若用「震盪」來形容那段日子,一點都不為過。那一年,她開始與神有了活潑真實的「接觸」,從而決定受洗。也因為那一年的親身體驗,她變得非常會照顧、體諒團體中的「新來者」。
現在,四年即將過去,她早已愛上這所學校。也因著這學校的細心引導,以及老師們的榜樣,許多時下社會文化灌輸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無禮、任性、不注重道德的種種情形,這些孩子幾乎都沒沾染上。
今年三月,這個跳躍的音符,忽然開始變得忐忑不安,心中漂浮的似乎是焦慮、又似乎是謎底揭曉前的興奮,不知自己真能成為日夜夢想的「大學生」嗎?
隨著學校錄取的「恭喜」郵件一一出現,焦慮、歡呼……焦慮、歡呼…交織成她的三月天。申請的學校,幾乎全數要她,但擺在眼前的四月,卻得面臨選校問題,究竟該上哪一所大學?
和大女兒當年的情形一樣,我們告訴她:我們不為妳做任何決定,妳必須自己去做。我們只要她注意幾項原則:
選校,不要在意是不是「名校」,而應該先禱告,尋求清楚神要妳選的是什麼學校。
不要在乎外在世界的標準,乃要在乎永恆不變的價值。
要清楚知道自己的性向是什麼,這些學校中,可有自己想選讀的科系。
另外,先打聽清楚,這些學校中,有沒有不錯的學生團契,或附近有沒有健全不錯的教會。
不論選的哪一所大學,小女兒秋後上學時年齡未滿十八,老爹老媽放心嗎?只有把她交給比父母更愛她的神囉!
小女兒,我們跳躍的音符、歡唱的百齡鳥,乘著聖靈的翅膀高飛吧!祝福妳。
/瀟碧 4. 6. 2007
/圖(小姊姊):阿丹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