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妙善有幸出火海 誰知難逃父殺害 話說王真虎遵照妙莊王命令,在白佛寺放起大火,把五百尼僧燒死了。國母娘娘在深宮後院知道寺廟著火,自知女兒妙善兇多吉少,便捶胸跺足放聲大哭,不多久,就昏倒在地上。 妙莊王看到娘娘如此悲痛,想到大火中公主化為灰燼的悲慘情景,感到十分內疚,強裝精神地說:「娘娘不必如此傷感,既然三公主死了,是她命該如此。」 娘娘說:「你好狠心啦,竟然派人火燒了廟宇,妙善兒死得好慘啊!」她哭得泣不成聲,死去活來,哭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妙莊王火燒白雀庵一事傳到了李龍府上,李龍不但不感到震驚,反而暗暗自喜。認為這下子妙善公主一死,定會亂了朝綱。他想,趁皇宮悲痛已極,六神無主之時,謀划造反,是大好機會。於是他開始暗中從邊疆向內地調兵遣將,壯大身邊力量。李炳知道後急忙跑到父親李龍面前,哭喪著臉說道:「妙善被燒死了,妙善被燒死了!」 李龍道:「兒子你急什麼?我們得天下的機會到了。不妨你派人前去逼宮,向皇上要人。就說既然妙善已許配與你,活不見人,死了還要屍呢,給他們來個火上加油。只要皇宮亂透了,老子自有辦法。」 一天,妙莊王和娘娘寶英兩人正在愁悶不展,六神無主,忽見李府派人前來要屍,聲言妙莊王殺了他們府上的人,李炳既然不能同妙善配上陰陽,也願與鬼相配。要妙莊王找回妙善的屍來,否則與他們沒完沒了。這可給妙莊王冰水添霜了。妙莊王一家正在愁腸萬端,真虎回朝稟告,講述寺中僧人幾乎全都被燒死了,只有三公主在禪房之地火不近身,竟然逃脫一死,臣罪該萬死。 寶英娘娘聽到妙善公主還活著,立刻止住了哭聲,眼睛直直望著真虎,似乎還有許多懷疑。但妙莊王感到事情十分蹊蹺,別有文章,失聲叫道:「冤家她為何不死?」 真虎言:「我認真查看了數遍,周圍大火熊熊燃燒,妙善公主像不知覺似的仍在那兒讀她的經卷。我們叫,她也不理,實在覺得蹊蹺,所以才特來稟報皇上和娘娘。」 娘娘言道:「公主既然沒有被火燒死,那就萬幸了,快去接她回宮再好言相勸。」 妙莊王同意了娘娘的意見,即令真虎帶幾位太監和宮女到火場接公主回宮。 眾人火速到了白佛寺,只見寺廟成了一片廢墟,許多地方還冒著煙霧,唯有庵裡禪房一重門烈火不近,巍然豎立。妙善公主還坐定禪床,不驚不慌地誦讀經文,來接妙善的官兵個個覺著稀奇。事出有因,那天夜裡正當白佛寺燃起沖天大火,太白金星巡更也正好路過這裡,看到妙善公主正坐禪入定,怕她被葬身火海,忙到天宮取來避火屏障照住了禪房一地,使妙善與外界隔絕。儘管寺廟大火熊熊燃燒,但妙善精神貫注全然不知,有幸避免一死。當妙善醒來,走出禪房,望著一片廢墟,還濃煙滾滾,一時驚慌失措。當她得知全院尼僧已被燒死,竟嚎啕大哭起來。眾人上前扶起公主,將她強拉硬拽接回到了昭陽宮。娘娘看到妙善兒活著回來了,十分高興,情不自禁地將她緊緊抱在懷裡,熱淚盈眶,妙善也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母女倆相互抱著哭了很多,哭得周圍人都傻了,哭得像要生死離別似的。正當兩人哭得死去活來,妙善想起什麼,突然從母親的懷裡掙脫出來,眼睛直直望起父皇。妙莊王意識到了什麼,慌忙說:「女兒既然回來了,就不要太感情用事了。」 妙善從悲痛中醒來,望著父皇憤怒極了,猜想火燒白雀庵一定是他的旨意。不知從哪來的一股勇氣,衝著父皇霹靂啪啦講道:「你為啥要火燒白雀庵和白佛大寺,好好一座古寺燒了,還燒死了五百尼僧,這到底為啥呀?你身為天下一君,心狠手辣,閻王都不會饒恕你!」 妙善一氣話激怒了妙莊王,他身在王位還從來沒聽到這樣的話,不免也火冒三丈,氣沖斗牛:「妙善你痴心妄想做神仙老子夠丟人了,還在庵裡胡作非為,製造醜聞,惹出多少難聽之言。兒童還作歌到處傳唱,宮廷上下,黎民百姓都知道了你同那些鳥人勾勾搭搭,幹那男奸女娼之事,冤家真氣死我了。白佛寺和白雀庵既然已經化為烏有,接你回來,快快回心轉意招親好了。」 妙善公主道:「兒在寺廟安份守己,受苦奔忙,何來胡作非為,至於兒童唱詞乃是無中生有,定是有人故意陷害。」 妙莊王道:「盡是胡言亂語,無風不起浪,好事不出門,醜事傳鄉裡。你同那位長老法師還有那位小僧人一起幹了些什麼?今接你回來,就是給你個悔改機會。」 公主道:「兒同黃長老法師在過一起,確有此事,那是一同研究佛事。至於那小僧,是位好人,還曾救兒一命,來往一下這有何妨?身正不怕影子斜,隨人傳說去吧。」 妙莊王怒不可遏,厲聲訓斥道:「你好大膽,幹了醜事還強詞奪理!別的不提了,既然你活著回來,就再也跑不掉啦!如不快快答應招親,恐怕性命難保!」 寶英娘娘看著父女倆爭吵起來,越吵越兇,在一旁焦急不安,插話道:「兒呀,女大招婿是天經地義的大事,你就答應了吧,李炳還等著你呢!」 妙善望望四週,看到門外有人走動,深知成了籠中之鳥。知道再同父皇爭辯也無濟於事,有心一頭撞死了事。但她想起修行一事,心上又燃起一把生存的火焰。勉強打起精神道:「為女一生志在修行,但要兒招親也並非完全不可之事,必須依我幾件事。」 妙莊王見公主鬆了口氣,忙問道:「兒要父皇依你哪幾件事?快快講來。」 妙善饒有所思,不緊不慢地講:「第一件,要做我駙馬的人必須是降龍伏虎的英雄,能取下龍精,摘下虎髓給我食嚐;第二件,能取出日中的鳥肝八兩,擒下月兔的膽汁一錢,讓兒涼心;第三件,要王母娘娘來給我做媒,要玉帝寫丹書配合陰陽。你能依得我這幾件事,兒就成親,倘若缺一件兒我也不招親配雙。」 妙莊王聽了三公主南轅北轍的胡言亂語,更是火上加油,火冒三丈了。他氣沖沖講道:「你這妖精太狂了,在寺廟做盡了醜事,敗壞了妙家的門聲,丟盡了父皇的臉面。一場大火沒把你燒死,能夠保了性命算你幸運。今日在父皇面前還竟敢一派胡言,看來你是真不想招親了。我生兒倒生了個孽種,你也真不想活了!」妙莊王雙手背在後面,吹鬍子瞪眼,露出一臉兇相,大聲喊道:「來人呀,將公主綁捆押下,斬首示眾,以正朝綱!」 妙莊王一聲怒吼,嚇得周圍人膽戰心驚。一時間,宮廷裡天昏地暗,鴉雀無聲。一群武士將妙善公主五花大綁,推拉下去。 國母娘娘看夫君真要斬殺女兒,立刻跪下求情,眾人嘩啦也跪下一大片,請求國王刀下留情。 妙莊王兇相畢露,眼冒火光,將寶劍高懸宮門之上。聲稱,不管誰人若來保駕,同斬法場。 話說妙莊王命武士將公主押解法場之時,三官大帝、護法諸神得知消息迅速趕來法場暗中扶助,大小神將站立伺候。 公主被押到法場綁在法柱上,就等時辰了。 母后、兩位姐姐急急趕到法場,看到妙善被緊緊綁在法柱上,動彈不得,好生悲慘,潸然淚下,一同跑進法場想再勸妙善回心轉意。 公主嘆曰:「父皇勸我招親,我妙善誓言不從,而父皇他不但不明修行妙義,反倒認假作真,定我死罪,今解法場處我一死。父皇身為一國君主,貪戀塵土,迷卻本性,令我一死倒也無妨,但枉殺生命,冤枉人命罪該何當?」說著,她望望旁邊的母后、二位姐姐實在難捨難離,不由流下兩行淚來。母后無奈,上前為女兒整整衣襟,想到母女就要陰陽兩界,兩腿軟在地上。 三官大帝與眾神聖看著妙善那個悲慘樣子,個個搖頭合掌,句句記於冊薄,一切官員軍民人等聽得公主嘆息無不萬分感傷。 且說監斬官上前說道:「公主你就要升天了,還有什麼話要講嗎?」 公主曰:「人生偶然,死是必然,現在死去,可惜修身未完。任憑鋼刀利,難傷我法心。」說完閉下雙目。 此時,佛祖領善才、龍女諸佛菩薩在雲端觀看,聽得妙善之言,深為感動。吩咐護法金剛眾神將金鋼寶杆隔著公主頸項,存下機關,免傷形骸。 國母娘娘聽得公主就要被斬,在一旁放聲大哭。妙音、妙緣也不敢上前阻攔,一齊哭泣不止。眾人聽得妙善要被斬,法場周圍哭聲震天動地。 午時就到,金鼓齊鳴,一聲令下,兩位武士鋼刀出鞘,照著公主頸項舉手刀落。不料鋼刀「得」得一聲巨響,火星四濺,折斷了三截,嚇得監官慌張後退三步,慌忙向皇上稟報。 紅了眼的妙莊王坐在一個小山頭上靜聽消息,此時此刻他目視法場,心如刀絞,神態猶如一隻掉了魂的老公雞左右不像人了。 他的心情從來沒有今天這樣複雜,想到妙善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受過那麼多的苦還將她逼到了絕路上;想到李府派人來宮廷鬧事,鬧得他無可奈何;想到三公主馬上就要人頭落地,陰陽相離,斷了親情;想到自己當個皇帝是多麼窩囊,為瞻前顧後,竟惹了愛卿,丟了親情,不禁也落下淚了。 妙莊王心如刀絞,面如土色,在護官和彩女的保護下強打精神,遠遠望著法場微微閉上眼睛,等著可怕的一幕到來。忽然監殺官慌慌跑來稟報說不但未斬了公主,反倒鋼刀被斷得粉碎,妙莊王一聽,倒醒了過來,竟不信,罵監官有欺君之罪,老羞成怒,下旬一同斬首,並賜下七尺大紅綾對公主施行絞刑。公主看到紅綾到,傷心地兩眼直流淚水。嘆道:「父皇為了自己的江山王位,竟如此心狠毒辣,斬我不成,又要對我施加絞刑。我的死期已到。」說著淚如雨下。只見兩個武士將紅綾縛於公主頸上,用力緊拉。兩人拉了半天,不見公主斷氣,武士向監官回報:「公主頸如鐵柱,用絞刑也無濟於事。」監官聽了,膽戰心驚,嚇得散魂落魄,癱軟在了地上。 公主看到兩種刑法都未傷了自己的肉體,心想:莫非是佛祖又來護佑我了。先前監官、武士為斬我不死而丟了性命,父皇賜紅綾來絞殺,如果還絞我不死,豈不是又有人要犯殺身之禍?她忙開言稟告:「佛祖啊佛祖!諸神啊諸神!前世我妙善造下冤孽,今生才受此惡報,請你們就不要護佑我了,就遵了我父皇一願吧,不然還會有無辜為我而死!」於是她長長喘了口氣,就像夕陽要下山了,帶著眷戀的心情,睜開眼睛最後環視了一下人世,然後又慢慢平靜地閉上了雙目。 監官從昏迷中醒來,定神一時,要親自出馬,動手絞殺公主。監官剛拿住紅綾,頃刻間,大風狂飆,虛空烏雲滾滾,閃電雷鳴,暴雨傾盆,天地昏暗失光。 黃龍真人見公主要自絕天命,暗叫太白星君速遣動神虎來將公主搭救。 法場上正陷入一片混亂,眾人又陡見一隻猛虎冒著閃電雷鳴跳進法場,撲向公主,眾人嘩然,驚恐萬狀,四處逃命。 妙莊王得知妙善被一隻猛虎拖走了,心想,我沒將她殺了,讓猛虎吃了也算消除了我心頭一恨。他踉踉蹌蹌正返回宮裡,半路上忽遇趙震部下一位副官來報,言李龍父子造反了,正率領叛軍佔領皇宮,趙震、楊傑、李剛幾位老將正在奮力抵抗,同他們拼殺得死去活來,皇上暫時回不去了,請馬上定奪。 妙莊王聽了,不禁震驚,萬萬沒想到李龍造反,野心篡奪皇位。他本能地很快清醒過來,深知事態嚴重,速傳令王真虎率御林軍前去支援。 老將趙震、楊傑等臣早已看出尚書李龍存有野心,特別近來頻繁活動,更引起了他們注意。為保皇上平安,寸步不離京城,以防不測。近日,李龍趁趙震、楊傑心頭煩躁,火燒白雀庵,謀害妙善之際,自認為篡權時機已到,竟暗中蠢蠢欲動。今日上午李龍看妙莊王離開皇宮,到法場去了,便突然集結軍力,直衝皇宮。早有準備的幾個老將也及時行動,率領舊部殺了出來,拼死應戰。李龍雖野心勃勃,但看到老將們個個精神抖擻,一齊披掛上陣前來與他決一死戰,不免心虛起來。只幾個回合,李龍部下不少人便丟盔卸甲,滾下馬了。李龍部份軍馬眼看已沖進皇宮,開始大搶大殺。忽見王真虎率領御林軍千餘人喊聲震天,向李龍殺來。李龍看勢不妙勒馬掉頭就逃。李炳看父親跑了,慌了神,不敢繼續戀戰,也隨便撈了一頭馬匹跳上就跑。李龍沒有跑出京城,就被追兵一箭射下馬,生擒俘虜,打入死牢。李炳沒跑出京城多遠,在一個小山坡上,被一群伏兵亂箭射死。樹倒猢猻散,一場蓄謀已久的內部軍事政變頃刻間土崩瓦解。妙莊王嚇出了一身冷汗。 有詩曰: 昏王父親圖虛名,鋼刀紅綾斷親情。 一場政變未得逞,否則血染丟皇城。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