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9/06 07:01:20瀏覽240|回應0|推薦0 | |
第十四 公主廟宇遭陷害 莊王火燒白雀庵 且說妙莊王在宮廷內久日不知三公主妙善在白雀庵的所作所為,十分惦念。一日傳詔白佛寺住持,速進京城匯報三公主有否回心轉意之事。一輝法師進殿著實稟報,說到妙善公主在庵內雖經法師苦勸,但心性一直不肯轉頭。庵裡將一切苦事重活要她去做,她都完成得很好,而且許多人難做的事她一個人就能完成。可是做完事後公主還是抽空誦經拜佛。她修行心堅如同金剛,鴻志穩猶如泰山,我們這些尼僧之輩拙齒笨口,實在難以說教公主,請皇上免罪,另行安排。 妙莊王聽了回報,不禁心中大怒,氣沖斗牛。娘娘寶英在旁看夫君怒髮沖冠,忙勸萬歲休怒:「妙善既已出家修行,何必火怒。自古以來官家修行的人也不是她一人,並非公主兒格外生謀。強扭的瓜不甜,勸萬歲不必苦苦阻攔。依我看順她自由吧,倘若日後真有作為,你與我也許還可隨她一起萬古留名!」 妙莊王聽娘娘之言更加氣惱,手掌一拍龍座吼道:「我發火是想讓你也想個辦法阻擋咱妙善兒修行,沒想到你倒替她講起話了,莫非你也想去修仙成佛?」 國母娘娘答曰:「君王休怒,我也不過是想勸解萬歲不要發火,免得傷了身體而已。」 「水到才能渠成,我們工夫還沒有做好,請再給一些時間勸說公主回心轉意。」一輝法師看皇上和娘娘爭吵起來,只好圓場。 在眾人的勸說下,妙莊王逐漸氣消,隨令眾尼僧即刻回寺,用些計謀將公主勸回招親。皇上承諾,事成後定有重賞。法師叩謝皇恩,即刻辭別萬歲、國母,並連夜返回了白佛寺廟。 白佛寺有個黃伊和尚,安徽當滁人,是兵部尚書李龍的一家老親戚。早年他父親盼望他長大後能當個大官,出生不久就給他取名黃伊。他長大後財迷心竅,自己改名為「黃銀」,因好逸惡勞,發財不成竟貪迷女色,人們又稱他「荒淫」。他憑著父親是地方一個小官,在社會上到處亂混。一年因為強姦一名少女致死,被告後鎯鐺入獄,並打入死牢。一天他趁看守不嚴越獄潛逃,成了官府通緝犯。他為了躲避抓拿,在家人的勸說下,不遠千里偷偷逃到興林國,投靠到老親戚李龍門下。李龍知道底細後,為了掩人耳目,將他暗暗介紹到白佛寺剃度為僧。黃伊到了白佛寺,塵緣未斷,惡性不改,經常在寺裡打架鬥毆,或到外面調戲良家女子,是有名的花花和尚。鑒於他和尚書李龍的親戚關係,寺裡方丈都將他沒有辦法。 一日他偷偷跑出白佛寺,到了朝平城李龍府上,談話間提到三皇姑妙善到白雀庵當尼姑一事。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李炳在旁氣憤地言道:「爹爹,妙善早已是我的人了,既然知道了她的下落,不妨派兵去把她抓來,強制讓她與兒拜堂成親。只要進了洞房,我就可以過把駙馬癮了。」李龍老有謀算,不以為然道:「妙善逃婚已夠我家丟臉面了,既然沒有緣份,那就來個破釜沉舟。讓黃伊回去,監視妙善活動,尋找機會破壞她的名譽,讓她一敗塗地,激怒皇上,借刀殺人,應為上策。只要除了妙善就可使妙莊王禍起蕭牆,家亂、心亂、朝廷大亂。我們可借皇上無心執政,亂中奪權,篡取皇位。天下只要能成了我們的,兒呀,到時候你還不是要啥有啥!天下美女有的是。黃伊只要你幹得好,叔叔也會給你個好官坐坐。」 李龍一番言語,打消了李炳的駙馬夢,反而他對妙善更恨了。黃伊向來是個劣性不改之徒,聽了要陷害妙善,將來有官可當,聽得眉飛色舞。李龍感到時機已到,過早做起皇上夢了。 黃伊和尚在李龍的暗謀下,神不知,鬼不覺地又回到了白佛寺。 黃伊垂涎於妙善花季美貌,色膽包天,想尋機下手,先霸佔了為快。一天,他偵查到妙善又獨自一人挑著擔子上山砍柴去了,便獸性發作,脫下袈裟,換上一套便衣悄悄溜出寺院,尾隨上山了。妙善在山坡上口顧砍柴,黃伊在樹林裡鬼鬼祟祟躲藏了很久,看周圍無人,突然從林中走了過來,嘻皮笑臉地湊近妙善說:「比丘尼,看你砍柴多麼辛苦,我替你砍柴好嗎?免得划破你那細皮嫩肉啊!」說著就去奪妙善手中的鐮刀。妙善嚇了一跳,趕忙一躲,閃在一邊。定眼一看,此人好面熟,似乎像在哪裡見過,看他鬼頭鬼腦,猜他沒安著什麼好心,便警惕起來,壯膽開口道:「師兄,怎不在寺裡好好念經,今日為何穿著便衣走了出來?」黃伊酸溜溜地說:「我早知道你是妙善公主,兵部尚書李龍是我的叔叔,自從你來到寺院那天起,你的才氣美貌就勾住我的心了。」妙善一聽,心裡「咯噔」一下,知道這人來之不善,她看了看周圍無人,有點害怕了,忙說:「師兄,我們都是出家人,念經拜佛是我們的本份,心要專一才是,切不可有一點私心雜念。再說,上山砍柴只是個人之事,哪有讓人代替之理。」說著妙善收起柴草要走,黃伊一把攥住了她的衣襟就想強暴。妙善一邊掙扎,一邊猛喊:「孔孟師傅!孔孟師傅!」黃伊一扭臉,妙善手中的一根乾柴正好打在他的頭上。他唉呀一聲,用手捂下腦袋,眼睛直勾勾望著妙善,兇相畢露:「你打人!」話音未落,一把手摟住了妙善的腰。正在這時,師孔孟和穆星子挑著柴草正好下山來了。當他倆遠遠看到一男一女正在撕打,慌忙放下柴草,直奔過來。 妙善直喊救人,兩人聽到妙善的聲音,穆星子跑得更快:「妙善我來了!」黃伊見一位和尚拿著一條扁擔追過來,自知勢頭不妙,鬆開妙善,拔腿往林中跑了。 穆星子和師孔孟趕來,黃伊傢伙已跑很遠。他追趕了一陣,沒有追上,就急著回來照顧妙善。他們見妙善仍在驚嚇中,不停地安慰。孔孟老師傅道:「這是哪個雜種,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撒野!」穆星子氣憤地說:「我認得他,是那個有名的花和尚,若將他抓住了非打斷他一條腿不可。」妙善鎮靜下來,十分感謝兩人及時趕來救了她,忙說:「要不是你們將這個歹徒趕跑了,今天說不清會發生啥事呢。」孔孟老師傅道:「以後你不要獨自上山砍柴了,免得出了事情。再說山上經常有野獸出沒,也不安全呀!」穆星子說:「你跟我們一起上山砍柴吧,誰要再想欺負你,我會將他砍成肉泥。」妙善眼裡含著淚水,揉了下眼皮直點頭。 黃伊欺負妙善不成,又挨了穆星子追趕,心裡一直不服氣。特別想到拐彎叔叔李龍交代的一番話更是野心勃勃,一心想把妙善搞臭,並置於死地。於是他吃飽飯了沒事幹,專門偵察妙善的活動情況,好及時向叔叔匯報。一天,他見妙善和穆星子從三清裡出來,黃老法師還將他們送出門口,就像揀到了一根稻草,急忙偷偷跑到京城,向李龍匯報,李龍聽了,並不十分滿意,說道:「這些情況還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你回去以後,再搜集一下,越快越好。」李炳在一旁插話:「根據黃伊提供的情況,我們只要編一首歌遙散佈出去,讓宮裡宮外都唱起來,就夠老爺子喝一壼了。」是李炳胡編亂造了一首歌謠。過了不久,一天皇宮門外徒然有一位孩童唱道: 「莊王有一女,來往三清裡。與一黃法師,謀合達此彼。勾引白面君,談論天外理。常飲菩提酒,三人共一體。一朝嬰兒出,通天名揚起。傻瓜妙莊王,至今蒙鼓裡。」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天下。兒童的唱詞很快傳開了,朝野上下,各處大人小孩,男女老少也很快都能背會唱。事情傳到了妙莊王耳中,他被氣得火冒三丈,深感妙善丟盡了臉面,速傳御林軍軍師王真虎上殿。 少將軍王真虎是妙莊王新近提拔起的一位朝裡重臣,任命御林軍教頭。他得知皇上有召,慌忙進宮面君。 「陛下,少將軍王真虎到,請指教。」他跪下接受皇上指示。 妙莊王道:「真虎平身,快起來。你知否吾今天叫你來有什麼事嗎?三公主不聽教訓,只想修行。在白佛寺裡惹出天大的是非,氣死寡人了。吾命你快帶五百御林大兵火速奔速白佛,連日用柴草將白雀庵連同白佛寺一起圍住,放火焚燒,不許一人跑掉。望你誠心去辦,不能有一點疏漏。假如走漏風聲,放走一人,斬你示眾。」 王真虎一聽說皇上要他殺人放火,嚇得心裡一慌,連後退兩步,兩腿顫抖抖幾乎倒在地上,但馬上又鎮定了下來。 「少將軍怎麼啦,聽到我講什麼嗎?」妙莊王眼裡放著火光,嚴肅得像一尊兇神。 「聽清了,聽清了。」王真虎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皇上稱自己將軍,聲音有些顫抖。 「那你給我重覆一遍!」事關重大,妙莊王不放心地講道。 真虎一字一句重覆著皇上的聖旨,恐怕說錯一個字兒,直到皇上在龍座上輕微地點了點頭他才鬆了一口氣。 他萬萬沒有想到,今天領到的聖旨竟然是要他火燒白雀庵和白佛大寺,寺廟裡有三公主和五百尼僧,一旦大火燒起,瞬間個個都要葬身火海,這是多麼可怕的差事呀!但是王命必須服從。他雖然越想越覺得可怕,卻又想到自己身為朝裡少將軍,數年來還沒有顯著功績,很早就盼望有一個立功機會。他想,這次如果事辦成了,定會受到皇上重賞。 那天,他手執密旨匆匆離宮,率領人馬,日夜兼程趕往白佛。為了十拿九穩地完成皇上交給的任務,他除了將白佛寺和白雀庵一起重兵把守,還命令十里之內大小村莊裡的男女老少一起動手砍伐山上林木和田裡莊稼,將寺廟層層圍起,可是誰都不知他要幹些什麼。一天夜裡趁人們熟睡時候,真虎突然命令手下官兵點燃起沖天大火。一時間,一座堂堂古剎烈焰沖天,濃煙滾滾,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御林軍還堵住了各個路口,不許一個跑掉。頓時五百尼僧在火海裡不知所措,個個被燒得大哭大叫,死的死,傷的傷,一片悲慘,苦不堪言。 有時曰: 自古民間重親情,高天寒處冷似冰。 糊塗父皇燒寺院,大悲卷裡留罪名。 (未完待續) |
|
( 創作|連載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