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04 00:35:30瀏覽1201|回應0|推薦0 | |
對中國的五四運動,有幾個不同詮釋。 我第一次到青島,見到了五四廣場,還有【五四的風】藝術品,當時還蠻納悶,五四運動不是發生在北京嗎?。 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下一直把五四運動定位為愛國主義運動,當時的青年領導人中有陳獨秀,是後來的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所以對中國現在的統治者而言,五四運動也是一個催生中國共產黨的運動。 五四運動對中國國民黨來說,沒有很大的意義。只能證明愛國、建國不是國民黨的專利,這是一個學生運動,而此學生運動並非由國民黨主導。1919的兩年前,張勳復辟,再度推翻帝制再造共和的是段祺瑞和梁啟超,不是孫中山的國民黨。1919年時南北分裂,北方統治者段祺瑞,南方統治者是被架空的孫中山等,南方有的主張要和平談判,有的反對的,呈現內部分裂的狀態,國民黨沒有領導中國國內政局的能力,蔣介石才剛開始他的權力之旅。 從國際政治來看,五四運動的起因是山東的主權。能收復山東的主權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對德國宣戰,中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了贏的一方所以有理由從戰敗國德國的手上拿回山東的主權。而孫中山當時是反對中國參戰的,而且從李敖對孫中山對袁世凱的二十一條的態度的研究來看,孫中山其實是親日而願意接受日本在中國的勢力的。 ** 五四運動的詮釋,來自他的點火者梁啟超: 「五四」一词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梁启超的《五四纪念日感言》一文中 吾以為今後若願保持增長「五四之價值」,宜以文化運動為主而以政治運動為輔。 五四運動的紀念與五四運動的詮釋,似乎比1919年5月4日發生的事情更重要。 五四運動變成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代名詞。 中國當年的新文化運動,是由北京的知識分子主導。 *** 2019年百年之後來看五四運動: 1. 五四至今還是有價值,中國百年之後,還是沒有完全啟蒙,統治者還是用思想控制在統治中國,中國人還是沒有言論、集會自由。美其名為愛國,實質上,只有愛共產黨才算愛國,這種愛國,只是為統治者服務。 2. 中國最後能收回山東,不是學生遊行所致。在1919年成為懸案,是因為顧維鈞提出中國不能讓孔子的故鄉被日本人領土,猶如基督徒的耶路撒冷一般,讓巴黎和會流會。1922年中國政府親英美,恢復和德國的邦交,才能收回了山東。 國家選一個意氣用事的領導人,會是國家的災難。民氣可用,自私的領導人轉為自身的政治力量,無私的領導人用民氣與民力對外交涉。 3. 學生運動對國內政治的影響,會比較有長遠的影響。主要在於啟蒙與詮釋 如果被政治所利用,他的意義會隨時間而遞減 按: 賴清德也在臉書發表他的看法 相當不錯 將台灣民主政治發展史和中國歷史做連結,是務實理性的做法 有別於一般的獨派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