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07 19:17:39瀏覽413|回應0|推薦3 | |
最近民進黨為了立委及總統初選,出現排藍民調的聲音。這種論點是基於在做民調時,親藍的選民會投票給較為中性甚至偏藍的民進黨候選人,結果等到該候選人脫穎而出後,真正大選時又不投票給他,造成民進黨的失敗。即所謂民進黨的候選人竟然是由親藍的人推舉的荒謬情境。主張要徹底排藍的人,以沈富雄為例,說明沈富雄即使民調第一名,也拿不到泛藍的票,而民進黨的支持者又不投給他,造成他的敗選。
但過度排藍也會傷及無辜,因為把淺藍的民眾也一起排除,似乎得不償失。因為淺藍中可能有20%還會被影響成支持民進黨,值得爭取。故有一派系就提出以排統來取代排藍,意即排除贊成統一的深藍,而不排除支持國民黨但不支持共產黨(統一)的淺藍。這種論點的理論是泛藍支持者約50%左右,全部排除太可惜,故只排除支持統一的20-30%就好。這種說法似乎可以讓多方接受,也可淡化社會對某派系傾藍的質疑。
但「 排藍」改成「排統」就解決問題了嗎?我不認為如此,因為在台灣的選舉是國民黨和民進黨在選,重點是投給國民黨候選人(假設是馬英九)的民眾,不管他是反共不反共(眷村老榮民很多是反共的) ,都不會投給民進黨。故排統不排藍,把這些人列入民調計分,反而又扭曲了初選的預測力。
因此,「排藍」「 排統」都不好,那就應該排「馬統」。因為要選總統的是馬英九,要終極統一的也是馬英九。馬英九既然是民進黨未來的可能對手,那當然不應由要投票給他的藍色選民來替民進黨決定總統候選人。故與其稱「排藍」民調,不如稱「排馬」民調。而台灣主權獨立既是民進黨的命脈,也是絕大多數台灣人的希望,主張統一的中國人當然不會投給民進黨的候選人,因此非「排統」不可,既然排馬,又排統,通稱排「馬統」。
馬英九近日繼終極統一論後,再度提出投降中國的論點。不但說要積極推動兩岸(不是兩國)三通,且要讓台商赴大陸投資依「原則開放,例外管制」原則楚理,並考慮解除百分之四十的投資上限。這種以親中為選舉訴求、把統一當職志、漠視中國上千枚對準台灣飛彈的馬英九,如果給他當上台灣總統,統一將不再是終極目標,而是近在眼前。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若不能選出能捍衛台灣主權獨立的候選人,到時如何得到台灣人民的認同?因此不但要排藍,也要排統,更要排馬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