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精心打造的復仇電影
2012/06/05 05:24:00瀏覽155|回應0|推薦0
上週在網路上看了 "重案對決"(Law Abiding Citizen),這部2009年的舊片,敘述家毀人亡的男主角在自訂的 "正義" 標準下,抵制司法體系,進行毀滅性的復仇;雖然劇情將男主角復仇的過程過度神化,有許多不合理之處,就娛樂性、懸疑和驚悚度而言,仍屬中上乘的編導和演出,也具有令人深省的啟示意義。




英文片名Law Abiding Citizen直譯是"守法公民",男主角在面對法官時鏗鏘有力的表白 ,就劇情而言則是極具諷刺的片名,因為守法公民並不守法。中文片名不但失去劇情內涵,也語焉不詳;當年全台票房僅600多萬元台幣 (目前賣座影片動輒3000萬元以上),顯然觀眾不多。
影片敘述男主角 Clyde 的妻女慘遭闖入的兩名歹徒殺害,歹徒落網後,他以為藉法律可討回公道,沒想到檢察官Nick認為證據不足,為求迅速結案和其中一名嫌犯律師談條件,將殺人罪推給並未行兇的同夥,真正的殺人犯反而變為汙點證人,只被判五年以下徒刑。草率的判決完全忽略了當事人受創的心理,也未盡到司法官懲奸的天職。既然「司法不公,正義不彰」,身負血海深仇的 Clyde決定代天行道,他花了十年時間精心策畫,展開毀滅性復仇。
首先是血債血還,成為代罪羔羊的歹徒關了十年後本應接受毒針注射無痛苦地死去,Clyde卻能駭入電腦系統更換毒液為氫化鉀,讓受刑人備受煎熬凌遲;原本逍遙法外的殺人犯在Clyde巧妙安排下逃進他佈下的陷阱,慘被肢解
檢察官 Nick認定兇嫌是 Clyde而逮捕,Clyde爽快地坦承犯行之後,又以暴力殺死獄友而被關進獨居牢房。在眾人以為他身繫囹圄不具危險性時,Clyde卻能神出鬼沒的在監獄外以活埋、汽車炸彈、遙控機槍等方式殺死許多無辜的司法人員。


尤其當時審判該案的女法官被電話炸彈殺害後,全城陷入恐慌,停班停課;黑人女市長要 Nick接任被炸死的檢察長職位,盡速破案。Nick也知道他和家人命在旦夕,更不解Clyde人在牢裡卻還能執行監獄外的索命行動。因此極盡蒐集Clyde過去十年的動態;結果發現天大的祕密....為了化解危機,他決定捨棄法律途徑來解決恩怨。
《重案對決》刻劃出社會上兩種人,一個是妻小慘遭殺害,真兇卻被追求勝訴而不顧真相的檢察官放走,倖存者遷怒於整個司法體制的腐爛而採取暴力手段復仇。檢察官並非壞蛋,他愛家庭,忠心工作,只是利用法律漏洞快速執法結案,他的私心造成真兇減刑,共犯冤死,讓原本沒有威脅性的倖存者性格大變,挑戰整個司法體系。

看完這部敘述在體制外解決問題的影片,該同情哪一位? 還是兩人都該死? 以暴制暴可以改變司法體系嗎?不信邪的檢察官自以為能阻止危機擴大,卻每況愈下,想辭職卻反而升官;若非冤死同仁的友人提供線索破案,Clyde可能像基督山伯爵(經典的復仇小說和電影)一樣,復仇成功。但是掰出如此結局豈不鼓勵大家造反? 電影哪能上映?
編劇讓全片充滿懸疑,峰迴路轉,高潮迭起;看來老美也懂得我們"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的諺語 (典故出自史記: 秦國宰相范雎等了十年殺掉仇人魏齊),讓男主角煎熬十年才展開復仇。影片劇本經過四位編劇多次修改才定案,2003年執導"偷天換日" (Italian Job,相當賣座的復仇電影) 的 F.Gary Gray掌舵
影片裡的復仇者Clyde本名Gerard Butler,早在1997年的007電影"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飾演一位船員,2003年在"古墓奇兵2:風起雲湧"又軋一角,2004年在電影版的歌劇魅影中,跌破眾人眼鏡扮演歌劇院的幽靈,演藝才華顯露,開始鹹魚翻身;2007年演出 "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 "創造絕佳票房,他成了當紅炸子雞,後來主演的P.S. I Love You更是感人肺腑。

演對手戲的檢察官 Nick由2005年奧斯卡獎影帝Jamie Foxx飾演,他拍完獲獎電影 The Ray Charles Story 之後,接著就與湯姆克魯斯搭檔演出 "落日殺神(Collateral)";後來在"機戰未來(Stealth 2005)、邁阿密風雲(Miami Vice 2006)、鍋蓋頭(Jarhead)、反恐戰場(The Kingdom 2007)、情人節 (Valentine's Day 2010)以及最新影片"絕殺令"(Django Unchained, 2013推出)裡,有時當男主角,有時演配角;在好萊塢新人倍出,俊男美女當道的潮流下,選角和預算都在製片公司手裡,即使貴為影帝也要向現實低頭,管他好片、爛片,主角、配角,接了再說。
Diango Unchained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nnis2000&aid=8829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