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府置入行銷 新聞倒退主因
2010/09/27 19:02:29瀏覽383|回應0|推薦1

去年央廣部分董事,集體請辭抗議政府干預,近期新聞局強力介入公視董事會改組,一度引發監察院糾正「制度混亂」。政府介入媒體事件風波不斷,台灣新聞自由更被國際評比大幅倒退。

【摘要9.27.2010自由 黃以敬】去年央廣部分董事,集體請辭抗議政府干預,近期新聞局強力介入公視董事會改組,一度引發監察院糾正「制度混亂」。政府介入媒體事件風波不斷,台灣新聞自由更被國際評比大幅倒退。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中正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管中祥感慨,執政者從來沒有誠意建立、尊重媒體的獨立性與公共性,近年更出現大量置入性行銷的「柔性控制」媒體。

管中祥:執政者一直沒有好好解決政治力控制媒體問題,國民黨處理公視的手法更粗糙 、粗暴,甚至監察院都糾正新聞局介入公視董事會重組過程「鑿痕斑斑、混亂體制」。沒有一個執政者或政黨,會不想去控制媒體,但應要想清楚,下台後會有「報應」。

此次國民黨利用一黨獨大,透過立法院修法手段,試圖取得合法名義去控制媒體。去年修法要公廣集團的經費、節目都要經主管機關核准,民間發起連署抗議,才擋住政治力對包括公視、華視、客家台、原民台等公廣集團媒體的管控干預,但沒能阻止新聞局強制將公視董事席位由11席擴大到21席,取得主導權

社會對執政者控制媒體的手段是「失望的」。各界應該要好好檢視媒體獨立的法令及制度,督促政府建立,問題才能改善,否則政府介入掌控媒體的問題會不斷出現。

問:美國「自由之家」曾評論台灣整體新聞自由在倒退,更提到政府對媒體的控制手段在轉變,如何看這論點?

答:解嚴前,政府是威權管控,直接控制媒體、甚至抓人,例如鄭南榕事件。解嚴後 ,取而代之的是廣告及大量宣傳經費,自由之家就點名台灣媒體接受政府「置入性行銷」,是新聞自由倒退的主因之一

很多人覺得,台灣媒體因市場激烈競爭而接受政府置入性行銷,這只是一半,另外是因「政媒文化」一直存在,許多媒體的專輯、專題都有政府經費介入;「拿人手短」,自然會減少批判式報導,例如最近爭議甚多的「花博」事件,部分報紙媒體明顯批判很少。

馬英九總統競選時,曾簽署承諾「政府不得進行含有政治目的的置入性行銷」;但選上後不久,就看到當時行政院長劉兆玄大篇幅專訪,在中時、聯合、工商、經濟等報紙,以新聞版面「專輯」包裝刊出。

農委會,常花大錢做政策行銷,農委會主委天天專訪推銷政策,還是有這麼多農民上街頭反對大埔事件。又例如政府花大錢推銷ECFA,民眾真的就能接受?

政策,應是被辯論說明的,越來越多民眾對置入性報導已有警覺,一旦被發現有問題,民眾對媒體信任度會減少,不只政府公信力垮、媒體也垮

問:對於新聞自由度下降,有什麼改善的建議?

答:過去談民主制度,大概都是監督、制衡的觀念,例如NCC或公廣集團董事提名,常會想行政部門提名、立法機構同意,加上社會賢達參與,就可達到某種程度的獨立性。

但其實一黨獨大下,可看到所謂立法院同意或推舉,只是一種代議背書過程,不然就是兩黨利益交換或對抗。現在民主政治變成只是兩黨政治或代議制度,有很大問題,民眾應有更多參與空間。

另一是資訊須更透明,例如環評會議,內規保護委員發言不讓外界知道、可不記名決定,很可笑。

又如,NCC或公視董事會等所謂獨立機關,行政院提名的口袋名單根本是不公開的,審薦委員通過不通過理由也不清楚公布,很難維護媒體的獨立性;既是代議,代替民眾行使權利的人就要負責,「透明政治」也是一種責任政治

要讓民眾可看清楚哪些是政府宣導報導,應規範預算或採購法規,清楚列出政府採購媒體報導或政令宣導的經費,約束公務員可以買廣告,但不應買新聞。

問:最近NCC修法要讓黨政軍持有媒體股份,有何影響?政府應該怎麼協助媒體良性發展?

答:解嚴二十多年了,還要呼籲政府不要干預媒體內容,這是很悲哀的事,這應是基本常識。

應該要問政府,到底有沒有傳播政策?台灣一直缺乏引導優質、獨立性、多元性媒體環境的養成,媒體記者也欠缺組織性力量可抗衡外界或高層的壓力。 

例如公廣集團,如果好好經營,可超越藍綠光譜,辦選舉辯論,大家會較相信,又如一些小眾另類媒體、社區經營網,有越來越大影響力,台灣還是存在這些空間與土壤。

NCC對電視市場被壟斷、消費者被系統商控制的問題,一直無法解決,更遑論建立完善的媒體環境。近期NCC修廣電法,還要開放黨政軍可持有媒體股份十%,黨政軍不是不能有媒體,但政府媒體應以公共服務為主。

媒體良性環境的建立需要政府協助,不是給錢、干預介入,而是要有「公共基金」概念,讓多元媒體有存在可能性,才能帶動媒體良性發展,不能只交給市場解決。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rkKnight&aid=4449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