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4 22:58:37瀏覽299|回應0|推薦2 | |
行政院向企業界妥協,將原版產創條例推翻重組成「十七%加一加一」的「拼裝版」。對於直接造成三百多億的稅收損失,財政部長李述德一句「以後經濟會成長」交代。 台灣變色龍2 【仇佩芬/中國時報2010.04.14摘要】 行政院向企業界妥協,將原版產創條例推翻重組成「十七%加一加一」的「拼裝版」。對於直接造成三百多億的稅收損失,財政部長李述德一句「以後經濟會成長」交代。 偌大家產遭政策支票恣意揮霍,政府卻想期待「未來的」經濟來救「現在的」財政,只是讓財政危機更早到來。 產創條例再施減稅、獎勵故技,已經讓台灣企業陷入無法「斷奶」的泥淖。政府將營所稅率從原本的20%降為17%,以國家之「血」養企業之「體」,手法不僅原始,效益亦堪慮。 行政院長吳敦義說,17%是參照「競爭對手」新加坡的稅率而定,不過,新加坡以服務業見長,台灣則以製造業在亞洲名列前茅。兩個經濟體結構不同、優勢不同,企業需要的發展條件當然更不一樣。政府要救台灣競爭力,向體質完全不同的新加坡「借藥單」已是不妥。 我們真正該向新加坡學習的,是用行政效率提高整體競爭力,是仔細審視台灣的經濟體質,找到適合台灣的發展策略,而不再只是朝野政黨競相喊價,終至債留子孫。 李述德 遠不如王清峰 【何榮幸 中國時報2010.04.14摘要】 政務官如果沒有信念,施政方向就會像變形蟲一樣扭曲;政務官如果缺乏風骨,政策辯護就會像風向雞一樣搖擺;政務官如果充滿偏見,發言內容就會引發更多爭議。財政部長李述德,已經具備了上述所有的不適任條件。 僅僅在過去半個月的短暫時間,李述德就已出現如此之多的爭議言行: 1. 針對統籌分配稅款:李述德在立法院答詢時,竟然將直轄市與縣市分為「研究生」與「幼稚園」,強調兩者無法相提並論;國民黨立委蔡正元建議「反對ECFA的縣市,不准參與統籌款分配」,他更荒謬回應「講到我心聲」、「社會還是有公義的」,等於是在藍綠撕裂的社會傷口上繼續灑鹽。 2.針對五級房屋稅:李述德原本提報將房屋稅由現行單一稅率改採差別稅率,但在行政院長吳敦義喊卡後,他竟反過來強調行政院「喊卡有理」,而不是為財政部方案辯護。如此「今是昨非」非但讓人傻眼,更讓外界看清他與堅持健保費率政策的衛生署長楊志良之不同。 3.針對產業創新條例:財政部原本堅持的營所稅20%被稱為「李述德防線」,李述德還信誓旦旦強調「多降1%都不行」;但府院高層定調降為17%後,李述德竟以「政策變來變去很正常」合理化,連藍軍立委都以「鬧劇一場」形容李述德自己賠掉公信力。 上述具體事例,有的是沒有信念、有的是缺乏風骨、有的是充滿偏見,政務官若出現其中一、兩項問題,往往就已引起適任與否的爭議,李述德一口氣全都包辦,卻還能如此理直氣壯,真可算是一大異數。 相形之下,因為廢除死刑爭議而下台的前法務部長王清峰,有堅定信念,但她絲毫不懂得在府院高層表態後見風轉舵,也完全不會「政策變來變去很正常」這一套,以致於把自己逼到退無可退的絕境,最後只好求仁得仁黯然離去。 王清峰在社會重大爭議中基於責任倫理下台,卻開啟了台灣社會理性討論死刑存廢的契機;李述德在國家財政困難情勢中繼續好官我自為之,無法達成公平稅改反加深藍綠與城鄉鴻溝。 馬政府的中心思想是什麼?【2010/04/13 聯合晚報】產創條例大轉彎,營所稅遽降,全社會都看傻眼!馬政府走出了「史上最大降稅幅度」的這一步,實在非常糟糕,證明了執政團隊搞不清楚施政主軸,沒有中心思想。 企業界當然驚喜於天上掉下來的大禮,但國庫困窘的難題更深,企業減稅的利益不敢保證反映於經濟發展,萬一留下爛攤子,難道不是交回到全體納稅人手中? 執政黨總要展示出施政主軸,告知國民政策發展方向。這次被傳為幕後強力主導營所稅翻盤的馬總統,知不知道自己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是自由化、競爭力、市場取向?還是「為保護本國產業而犧牲一點自由化」、「為補貼弱勢而犧牲一點競爭力」、「為達成平等而不能完全聽任市場取向」? 政策不是不能改,但執政者的中心思想不能變來變去。博士總統如今強打「改革」二字,但改革的中心思想是什麼,要向選民大眾解釋清楚吧! 參考資料: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