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22 23:52:28瀏覽2871|回應5|推薦36 | |
由於新聞記者的素質和新聞報導的品質日漸低落,所以有人開始主張記者也應仿律師、會計師或建築師,建立證照制度,來確保並提昇新聞媒體的水平。然而,證照制是否與記者素質及品質的提昇有其正相關性,以下將從新聞自由、新聞專業和新聞實務等三個面向加以探討。 一、 新聞自由: 從歷史的脈絡來看,早期的新聞自由是較為被動消極的,報人為了爭取利益,僅僅以提出反知識稅、反出版稅、反煽動誹謗罪以及反對政府事前審查和事後追懲等理念,旨在維護言論自由與發揚真理,最後經由John Milton集大成,寫了<新聞自由請願書>;時至今日,新聞自由經歷幾次的變遷之後,現在主要以知的權力、社會責任論、意見的自由市場及第四權為其規範和目標,讓新聞自由才得以有自主發展的空間。 然而,新聞媒體貴為社會的公器,除了在報導上應兼顧客觀、中立;內容上也要發揮監督、守望、教育、娛樂等功能,不僅要擔負社會責任、為民喉舌;也應以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務為導向,以實踐意見多元的媒介平台與訊息。若由證照制度來為新聞媒體及記者把關,是否會箝制言論自由,造成寒蟬效應?若透過政府機關在制度上的訂定,又是否會讓權力再度回到國家機器的手中?當政治權力因而逐漸滲入其中,那麼新聞媒體該如何真正做到為人民發聲並監督抗衡政府的「第四權」? 二、 新聞專業: 新聞,究竟是不是一個專業,至今仍備受爭議,若以學者Wilensky所提出職業轉變為專業的過程,必須具備以下幾點的條件: 1、 經過嚴格的教育訓練。 2、 有一定的資格,通常是由政府考試,授予證照並有法律上的保障。 3、 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或有專業的協會和公會。 4、 有相當的自主權對社會負責,並非受控於組織。 5、 以服務社會為目的。 由以上幾點對照後可以發現,新聞的專業程度仍有待加強,僅能算是一個「辦專業」或「逐漸顯現的專業」,證照制度的推動與發放,應是以保障代替管制,以建立更高的公信力及確保每位新聞從業人員皆能享有平等的工作自主權,透過工會組織的成立,讓新聞可以朝更專業化的目標邁進。 三、 新聞實務: 新聞實務主要包括了採訪和編譯與報導,記者證對於採訪工作而言,可以說是一種專業的象徵及保障,讓記者得以深入採訪報導、批露更多事件,為大眾爭取其知的權力,但證照的授予仍應把握避免流於形式的原則,造成權力的濫用而失去原本新聞自由和爭取知的權力的真正意義。 因此,證照制度的建置與發放,從上述可知仍需經過完善的規劃,整個過程可以交由專業組織,例如新聞記者協會及政府協力,共同制定出一套既能彰顯新聞記者的專業能力,又能保障記者「無冕王」權力的法令,旨在落實新聞記者整體素質的把關,以保障取代管制,透過政府的背書,實踐記者專業的提昇。 p.s 附上我妹的新畫作,請多多指教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