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參與式傳播
2009/04/13 19:37:51瀏覽2229|回應0|推薦28

  參與式傳播可以說是民眾接近使用權的體現和公共領域的再發現,其目的是透過媒介解放,使公眾得以享有一個理性、平等、自由、近用的溝通空間,藉由意見的交流與分享,達到多元互動的公共論壇。對於參與式傳播的發展,可追溯於J.Habermas所提出「公共領域」的理論相關基礎來檢視整個歷史脈絡的過程。

  所謂「公共領域」即是介於國家機器及個人私領域之間,公民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之下,針對公共事務或議題,以自主而理性的互動和辯論所形成的一個意見機會多元平等的空間。其起源於17世紀英國的咖啡廳、法國的藝文沙龍與德國的圓桌社團,市民階級可以在此對社會的經濟、政治事務進行公開的討論,而且每位參與者皆擁有相等的表達機會,經過對國家及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批判,逐漸喚起公民自覺意識。

  但是自從19世紀之後,隨著國家干預、大政府主義的強化介入與資本主義的擴張,漸漸地改變了公共領域原有的結構;更由於傳播科技的發展,使得大眾媒介慢慢成為凝聚民意,代表主流意見的平台及管道,而古典的公共領域精神,也在商業邏輯的蠶食鯨吞下,為財團等維護自身利益的既得利益者壟斷後,不僅喪失原本批判反省的功能和意識,也淪落成迎合大眾口味的商品邏輯,造成公共領域的「再封建化」。

  有鑑於大眾傳播媒體總以呈現主流市場與社會的主流價值為依歸,除了忽略其他社群的發聲權益,也無法真正落實公共利益,以一種文化傲慢的精英霸權來控制並建構社會的意見及真實。參與式傳播的價值和目的之所在,就是要喚醒閱聽人的公民自主意識,透過理性平等的參與,實現去中心化的水平式溝通,讓參與者可以站在對等立場上雙向互動和討論,達到多元意見的溝通平台。

  各種形式的社區傳播,便是立基於參與式傳播的目標,為補足商業化下的媒介流弊,在小型的、互動的、參與式的媒介中,提供一個有別於主流媒體的發聲管道,創造出自由、理性、平等、近用的公共空間供大眾使用。例如以鄉鎮地區民眾為主體的「美濃週刊」或「金色淡水」等社區報紙都以生活週遭與社區內部真正重要且會吸引大家關注的內容為主要報導,呈現多元、分眾、異質的資訊和價值觀。

p.s 這次附上妹妹新畫的貓貓系列之橘子虎斑貓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ceinwind&aid=284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