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傳播科技和人際傳播之角色關係
2009/05/05 23:34:22瀏覽4149|回應0|推薦38

  拜新傳播科技所賜,台灣的行動電話和網路的密度與使用率居世界之冠,網際網路的普及化也為大眾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這些新傳播科技的發展同時也對人際傳播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因此,筆者擬從電腦中介傳播理論(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MC)和人際傳播之間的交互作用加以概述之:

一、              網路特質和網路行為:

  由於網路具有即時性、互動性、匿名性、超文本性以及遠距在場等諸多特質,使得過網面對面式的人際互動或親身性的資訊交流逐漸被取代,其中又以遠距在場這項特質更顯得重要。

  遠距在場的特色在於即使個人沒有親身在場,卻仍可以體會臨場的感受,了解現場的事情,這是傳統媒體所缺乏的特質,它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個人能夠感受到虛擬在場的傳播氛圍,在電腦中介傳播理論(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MC)中,個人有機會扮演不同角色,時空交錯的情境和真實身分的去線索化,在網際網路中,形成多重認同。

二、              媒介特徵研究:

(一)         社會臨場感理論(Social presence)

  這是一種傳播媒體與人在社會情感上,以及面對面交談一樣感覺的過程,它也是個人所感知自己和他人互動之突顯性,例如使用行動電話和網路通訊進行溝通,其心理感知就不一樣。

(二)         缺乏社會情境線索假說(Lacking of social context cues)

  在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中充滿各種情境線索,會影響人的行為,但是網路卻無法承擔這些社會情境線索,一旦去除這些線索,社會規範也會相對減少,而網路世界的匿名性,則容易產生「極化現象」,做出異於平常的行為。

(三)         去個體化的自我認同:

  根據Goffman的劇場理論來看,電腦中介傳播中傳播者會自我檢視,要求完美的呈現,重視的是傳播過程間炫耀性的建構,而非互動的本質,個人在CMC中,會選擇性地展現自我,傳達出自己希望別人看到的形象,不論是躲在網路空間背後,形成「現實我」和「網路我」的二元對立,真實與虛擬間界線的模糊,導致閱聽眾或使用者分不清兩者的區別,在人際互動及傳播上,耕因此出現混淆的情境。

  在新傳播科技顛覆了以往的生活,也縮短了時空的距離,表面看起來是將人與人間的關係和生活拉近,實際上卻是人際關係的疏遠,所以往後可以朝CMC理論的功能及人際傳播的模式間取其平衡,或是透過語言線索看待人際間的訊息傳播等,藉以創造出新的互動關係。

p.s 附上妹妹的新作品,希望大家喜歡。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ceinwind&aid=291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