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本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2011/03/14 07:56:26瀏覽3512|回應11|推薦63
引用文章天災人禍何其多 之「神啊,怎麼辦?」



日本地震海嘯後一片瘡痍

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和大海嘯,造成逾萬人傷亡和萬人失蹤,然而外界看到日本朝野冷靜沉著,保持尊嚴應對,比起台灣發生莫拉克風災的亂象,真是令人感慨萬分。

記得狂風暴雨橫掃台灣時刻,就有媒體以馬政府是否拒絕國際援助大作文章,還有立委及學者聞訊後不分青紅皂白狂轟外交部。今天日本發生比台灣幾百倍劇烈的災難,竟婉謝台灣要派出的醫護人員和救難隊,日本人有沒有痛罵政府草菅人命?

這並不是日本第一次婉謝國際救援,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發生以後,也曾婉謝英國救援隊立刻出動,就連駐紮在日本橫須賀港基地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提出派遣直昇機幫助運輸傷員,也被日本政府以政治不便及碼頭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等理由加以拒绝。

再看日本重創引起世界關注,各國媒體也前往災區報導,為了把第一線空間留給救難人員,日本政府就有膽量下逐客令,管制各國媒體只能待在東京近郊,不得前往災區。這要是在台灣,馬政府不被一票媒體和評論罵翻才怪!CNN也不致於藐視台灣人民選出的總統。

當然,我們也希望藉由日本這次可怕的天災,籲請馬政府對於也位於地震帶的海島台灣,未來可能遭遇同樣狀況而提高警覺,加速強化救援設施和擬訂應變策略,不能再有托辭,否則毀滅衝擊代價難以想像。

相信所有看到日本這次天災的台灣人,都折服於日本媒體面對災難報導的穩重態度,不論是從語言、畫面和音樂,不像台灣媒體那般誇張矯情,甚至扭曲捏造。為什麼素質差這麼多?是台灣人豢養了媒體的荒謬,還是媒體標顯了台灣人的格調?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災難發生後,日本民眾井然有序地在街頭排隊避難、排隊領救濟、排隊回家,沒有爭先恐後亂成一團,也沒有哭天搶地怨天尤人,想起台灣風災的救難,災民見到救援飛機,不但為了登機嚴重爭吵,還有些大人不讓小孩先登機,更不要提救災人員冒著危險還被災民嗆東嗆西。

日本首相菅直人去災區勘災,我們沒有聽到日本在野黨領袖抨擊他坐飛機勘災不知民間疾苦,也沒有在野黨立委質問為何不啟動國安機制或追查哪個官員是在喝粥或洗澡,更沒聽到哪個狗屁名嘴或學者裝救災專家的"指揮"政府應該做這做那。在這一刻,我們只看到日本人的鎮定團結,上下一心。

真的,不管日本這個民族過去犯過多少大錯,311的表現足以讓全世界稱讚佩服,就連發生過卡崔娜風災的美國都要汗顏,相信假以時日,日本很快又能站起來,而比鄰台灣要達到日本舉國應變的能力和水準,恐怕還要很長一段時間。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olMa&aid=4977251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海嘯襲日 奪不走體面的堅持
2011/03/21 20:11
到日本超市花卉賣場看到寫著「彼岸」,才知道今天是春分,是日本人買花祭祖的日子。想起日前去宮城縣採訪震災時,司機佐藤久男曾說過罹難者「遺體美美的」那句話。

許多日本人春分這天會去寺裡參加「彼岸會」法會,追思祖先。彼岸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春分及秋分時,太陽從正東方升起、從正西方而落,日本人向著落日膜拜,追思祖先。

日本東北和關東地區11日受到「千年一度」大地震及海嘯的侵襲,太平洋沿岸的村落幾乎全毀,死者和失蹤者逾2萬人。

13日因有臨時航班飛福島,記者從福島機場搭車到重災區仙台。福島通往仙台途中一片漆黑,彷彿鬼域,到了仙台才見到一點點光。災區斷水、斷電,對人所造成的心理恐慌有多大,可想而知。

翌日,清晨6時左右到封閉的仙台車站前搭計程車,想採訪災區,被兩名司機拒絕後,搭到58歲司機佐藤久男的車子,他的車子加滿油可跑得遠。

佐藤開到車程約3小時的氣仙沼市,因為那裡在強震當天,不僅遭海嘯侵襲,海上船隻起火燃燒,漁村全燒毀。佐藤邊開車邊說,若林區的荒濱也很慘,全村被夷為平地,滿目瘡痍。

他說,強震當晚駕車途中,看到一旁暴漲的河川有3人載浮載沈,立刻與其他民眾搶救。其中兩人被警消帶走,1名穿西裝的男子由他和友人搶救。他們把這人的濕衣服脫下,幫他清洗、以毛毯裹覆取暖。

他說,這男子全身僵硬,雙手張開,口中「啊、啊、啊」地狂叫,極度恐慌。

15日到宮城縣亙理郡山元町災民收容中心後,到亙理郡的荒濱,又是一個漁村遭海嘯滅村,慘不忍睹。回仙台途中,佐藤突然對我說抱歉,是否能讓他到臨時殯儀館認屍,他說女兒哭著說找不到媽媽。

佐藤的前妻下落不明,舊仙台機場附近有臨時殯儀館,罹難者名單,有姓名和他前妻一樣。

很多人攜家帶眷認屍,但沒有人哭泣。隔著玻璃往裡頭窺探,一副副近乎白木頭色的棺木整齊排列著,有幾人抬著棺木出來。

佐藤走出臨時殯儀館說,沒找到。他邊開車邊說:「那些遺體美美的,覺得很欣慰」。每一具遺體都化過妝,看來很詳和。

對來自台灣的記者來說,看過海嘯侵襲整個村莊的情況,大車、小車相疊、船隻或卡車只要有空隙全塞滿黑泥、樹枝、雜物的情況,實在無法想像這樣的災難下,遺體怎會美美的?

或許像電影「送行人」那樣,有專業的禮儀師幫罹難者處理的乾乾淨淨,棺木上除了擺著罹難者的衣物,也擺著一小束鮮花。記者心中這麼想。

問佐藤,為何認屍、抬著親人棺木出來的人都不哭泣呢?他說,抬著棺木出來的那幾名男人,認到屍體的瞬間放聲大哭,但日本人不習慣在陌生人面前哭泣。

突然想到當天上午到山元町災民收容中心,沒聽到災民哭泣,只有很平靜地等待。

這一天,氣溫零下3度,下著雨、雪,有人砍材取暖。或許災民們內心焦急沒有燈油可點燃暖爐,但沒有人慌張吵鬧。

浩劫發生後,電視螢幕上偶爾看到有人哭,但少有嚎啕大哭的。83歲的阿婆還會告訴記者「我會加油的」。或許是災民已被強震、海嘯奪走一切,奪不走的就是那份「保持體面」的堅持。

荒濱港前,25歲的山本美緒驚見一條死狗時,「啊」的一聲叫了出來。但隨後對狗敬禮致歉說,不該那樣叫,直說自己很失禮。

記者撇見警員打撈到一具屍體時,警員立刻打開藍色塑膠帆布遮攔。一名年輕警員跑過來低聲地說,看到罹難者家屬或屍體,不要直接對著他們拍照,讓他們有尊嚴一點。

災區搜救時,東京消防隊員堅持用手,而非用機器挖、剷,就是為了保住人命或保持遺體的完整。

日本諺語說,花中以櫻最美,人中以武士為第一。武士死時要像櫻花花謝一般,一種瀟灑壯烈之美。

面對殘破的國土、一座座宛如人間煉獄的村落,日本人還是講究尊嚴,要處理得美美的。【2011/03/21 中央社】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竟是這樣的一年!
2011/03/19 15:09
照理,世人經歷了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掀起的金融風暴、2009年經濟衰退引發的失業潮、2010年歐元區債務危機造成的大震撼,對於意想不到的黑天鵝效應,會有較大的承受力。孰料,2011年第1季還沒結束,日本東北地區的空前大震與驚世核災,再度當頭棒喝。「照理」,已非這個世界的運作準則!全球化唇亡齒寒的負面能量,正透過一次更勝一次的人禍與天災,打擊「人定勝天」的自信心。究竟這是天譴或天啟?值得所有人深思。

 最近3個月,我們曾在社論中指出,由於美中貿易戰一觸即發,世界恐要為全球化付出「瀕戰」的代價;中東非(MENA)茉莉革命則將陷 2011年於更多的「變與亂」。只是沒想到,提早引爆的「瀕戰」經驗,竟是日本震災與核災連環爆!菅直人政府以二次戰後最大危機來形容這場未解的天人災異,民間則用「疏開」的戰時用語,自東北重災區與首都東京撤離;國際也迭次展開撤僑行動,嚴重程度僅次於先前自利比亞內戰撤離僑民。

 面對超級天災,日本民眾在第一時間自持守分,展現高度群體意識,這是制度與文化長期涵養的結果,國際媒體也多所肯定。然而,一旦災難蔓延,接下來就是人性的考驗,日本各大機場近日已出現大量出國避難的國民,若干配送業者拒絕冒險運送物資到重災區,顯見大難來時各自飛,還是人情之常,「滅私奉公」並非現代社會的普遍價值。

 日本向來是個自傲而封閉的社會。因為自我期許高,的確創造出許多「日本第一」的技術,迄今無人能取代,也因此導致全球供應鏈在宮城大震後出現斷鏈危機。但也因為封閉排他,不少「日本第一」淪為「日本唯一」,只滿足國內市場而出不了國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手機系統。連核電工程與法規都是「美」學為體「日」學為用,以彰顯國家的"Pride"。

 如今,核災失控,國家的"Pride"受損,輿論與抗爭開始將矛頭指向菅直人政府失能。其實,菅內閣只是20年來日本經濟失落年代的諸多「平庸政權」之一,在震災發生前正面臨倒台危機。日本核能運作的積弊叢生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危局,是歷任短命政權怠忽的結果,由菅直人概括承受。當然,菅內閣若真如媒體報導,在核災發生之初不願家醜外揚,拒絕美國援手,那麼就是造成核災雪上加霜的重大失策。

 當空前的天災遇到長年的平庸政府,老百姓最終只能自求多福。日本朝野會否因為此次劇變,大刀闊斧翻修政治、經濟、產業與社會運作的規則,猶未可知。對於台灣在內的國際社會而言,則至少應該開始思考下列問題:

 第一,反核意識抬頭,偏偏產業發展與民生水平又不可偏廢,替代能源政策如何有效推進?在日本核災之後,德國率先宣布關閉一系列老舊核電廠、中國與菲律賓等國也暫緩核能新廠的布建,而台灣核一廠延役與核四廠建設也勢必平添阻力。由於重啟火力發電有違減碳環保的時潮,因此除了見不賢而內自省,徹底提升核安層級之外,更積極善用台灣日照充沛,因勢利導太陽能產業加速發展,應是政府的另項當務之急。

 第二,全球運籌模式的風控如何升級?過往水平分工的全球運籌模式,創造了共存共榮的商機與貨暢其流的便利,但此次日本震核災衍生的斷鏈危機,則將全球運籌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罩門暴露無遺。即使是研發生產一手包的整合元件製造大集團如韓國三星電子,也仰賴日商供應某些關鍵生產設備與零組件,更別說集結各國零組件而行組裝代工業務的台灣科技廠。

 一如日本人的震災教訓記取不完,全球運籌的投資風險也分散不完,但每次教訓都有新的啟示。水平分工的脆弱性已顯而易見,就算短期內調整不易,中長期適度強化垂直整合,是否可行?

 第三,更深層更重要的哲思課題,或許是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災後拋出的「天譴說」。石原直言,「日本人過於強調自我,凡事以我欲為主,來從事政治和民粹主義。而透過這次海嘯,若能一次清洗這些執著,我覺得或許這是一次天譴。」石原在國難傷口上抹鹽,遭到口誅筆伐,並不意外。但正所謂忠言逆耳,「凡事以我欲為主」,其實不止適用於日本人,也適用於過度發展與過度消費的其他國家。在「人定勝天」信仰下,多少人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在滿足「我欲」,4年來全球人禍與天災不斷,部分正是「我欲」造孽使然。「天譴」或許太過刺耳,如果說這次宮城海嘯是「天啟」,又有多少人真能生聚教訓,拋下「我欲」,敬天愛人?(2011-03-19工商時報)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學日本 遇天災尊重專業 朝野休兵
2011/03/16 17:38
日本在發生9.0大地震後,朝野立即休兵,並在救災重建工作上達成多項共識,但反觀台灣每次遇上風災水患,反而替朝野增加相罵的話題。

曾經旅日求學的國民黨立委李鴻鈞認為,台日間會有這樣的差異,主要是因為日本就算內閣更迭頻繁,但政務官不會過度干涉事務官。

反觀台灣,一遇上選舉,專業就變調,政務官更能隨意調動事務官,讓事務官都不敢說真話。

看到日本在國家發生重大災難後朝野展現的理性,李鴻鈞認為,這是政務事務切割明確的關係,因為在內閣更換頻繁的日本,即使接任的大臣,仍然不能干涉事務官該做的事,事務官不隨政黨搖擺,不會讓國家機器停擺。

但反觀台灣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產生出政務干涉太多事務,讓事務官不敢講真話,而政務官的專業度又不夠,只操作在政治的角度上,造成這十多年來很多專業無法延伸出來,遇選舉就轉彎。

另一方面,相較於台灣在發生天災時,總統到第一線被罵作秀,不去又被罵冷血。

對此,也曾經在東京住了八年的國民黨立委鄭金玲就認為,台灣應該學學日本,國家元首在天災發生時,應該要先透過媒體安定人心,並且趕快訂出救災重建的方向,至於災區的救援工作,分層負責就好,大家應該同舟共濟。

(2011-03-16中廣)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筆記/你把馬英九當日本首相?
2011/03/16 16:42
只要發生災難,台灣政客最愛問官員的問題是:「你當時在幹麼?」日本發生震災,馬總統沒有馬上取消夜宿溫泉飯店的行程,即被綠營立委批為「腦殘」。任何腦筋清楚的人當下就能看出這是在野黨民代為搏版面的演出,但如此牛頭不對馬嘴的質問,只是凸顯台灣政治的荒腔走板。難道馬英九是日本首相嗎?

日本遭逢災難,馬政府在第一時間宣布提供一億元的援助,救援隊伍也立刻整裝出發投入救援,連藝人都計劃發起募款活動。全世界都在為日本哀悼及祈福,為日本國民臨危不亂的秩序喝采,頭昏的台灣政客無能提供積極協助,卻不分東西南北地胡亂開罵,令台灣人汗顏。

政論節目的表現,一樣離譜失焦。有的設定「世界末日」情節在全球蔓延,極盡渲染災情的嚴重;面對與台灣息息相關的核爆問題,仍然不邀請真正的專家來提供專業見解,提醒政府和民眾如何防災救災,而一本反對立場牽強地拋出「日本重災亟需救援,馬政府夠積極嗎?」的無厘頭議題。不知他們究竟要馬總統做什麼?

看到這樣的討論,不論是台灣人或日本人恐怕都同樣錯愕。這和九點零強震及海嘯滅村有何關聯?這種論調又有何意義和助益?

對於鄰國如此慘烈的災難,身為台灣民意代表不能保持肅穆和悲憫也就罷了,卻要無限上綱到總統身上,這到底是誰腦殘?而身為媒體,忘了平實報導災情也就罷了,竟還在利用機會煽動仇恨,這是愛什麼台灣?

從NHK詳實、冷靜的報導,讓大家見識了一種踏實、真誠的報導風格,並受到感動。

反觀台灣,民代追罵總統,媒體炒作激情;難道平時消費自己國家的民主還不夠,此刻還要消費別人國家的災難嗎?【2011/03/16 聯合報】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菅直人就不泡澡了嗎?
2011/03/16 16:38
日本重災期間,首相菅直人洗不洗澡?

未見這方面的報導,但在台灣,卻有立法委員批評馬總統:日本民眾泡海水,馬總統還有心情泡溫泉?

事情是這樣的:上周五,日本爆發世紀大震,馬總統於第一時間赴應變中心處理相關事宜,再致電日本政府,表達慰問與支援之意。次日,赴台東視察鐵路改善工程,在隧道中往返走了一公里,並對東部交通落後三十年表達歉疚,夜間依原訂計畫住宿台東。

立委王幸男說:馬總統夜宿台東溫泉旅館,自然讓人「聯想到」馬總統晚上泡溫泉。不知是否讓王幸男料中,但總統府發言人證實馬總統當夜盥洗後就寢。立委高志鵬更說,不召開國安會,卻去泡溫泉,痛斥馬總統「根本是腦殘、無能!」

這是什麼政治邏輯?這是什麼因果法則?一、關於日本震災,馬總統在第一時間即進入情況並處理;二、難道為了日本震災,就不應視察台東鐵路工程?三、夜宿當地也是親近台東的一分心意;四、台東大概很少沒有溫泉水的旅館吧?五、總統寢前盥洗大概無可厚非吧?六、難道這樣就可扣上一個「日本民眾泡海水,馬總統泡溫泉」、「腦殘、無能」的罪名?

不知日本首相菅直人這兩天洗不洗澡,日本國會又會不會斥責他「人民泡海水,首相泡溫水」?高志鵬說馬總統不開國安會議,還記得去年三月韓國天安艦事件馬總統開國安會,民進黨斥其小題大作;至於馬總統巡視台東被王幸男、高志鵬斥喝至此,他難道不記得去年九月凡那比颱風當日陳菊的下落不明?

這就是蔡英文說的「不要再召喚對立的仇恨」嗎?這就是蔡英文說的「新政治文化」嗎?【2011/03/16 聯合報】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楊照:聽不懂日語都寧可看NHK
2011/03/16 16:32
三月十一日下午,日本發生大地震後,台灣的氣象局發布了海嘯警報,預計海嘯會在五點半到六點之間影響台灣。那是下午兩點鐘左右的事,接著氣象局又發布了更精確的預估,海嘯抵達台灣東岸的時間,應該在下午五點四十七分。

五點鐘,所有電視新聞台都擺出了大陣仗,密集報導地震與海嘯的消息。動員好幾個主播在攝影棚裡,每個人都用激動的語氣大聲講話,強調情勢的緊張,不斷提醒五點四十七分這個關鍵時間,然而畫面上的時鐘跳到五點四十七分了,電視上竟然沒有東海岸的畫面,勉強用東北海岸的連線鏡頭敷衍著,海面上沒有任何異樣狀況,連線記者卻一定要睜眼說瞎話:「這裡的海浪也明顯升高了」,更誇張的,明明已經過了五點四十七分,主播竟然繼續強調:「五點四十七分海嘯即將抵達花蓮」。

整段新聞最大的特色,就是從頭到尾都是嘶吼的話語聲,都是刻意裝做出來的情緒,沒有畫面,沒有事實,也沒有資訊。那麼大的新聞,那麼大的動員,也有幾個小時可以準備了,為什麼新聞台給不出畫面、事實和資訊呢?一項關鍵因素是:他們已經太習慣用激動口氣製造氣氛來做緊急新聞,這樣做新聞比去積極準備事實、提供資訊,要來得方便、容易多了。

也可以倒過來看,台灣的電視新聞之所以充滿硬是去製造撐出來的激動情緒,正就因為新聞的基本功太差了,沒有真正的內容報導,就養成了這樣虛張聲勢的習慣。沒有能力及時調度花蓮、台東的記者,來不及將SNG車開到花蓮、台東,也沒有能力快速整理與地震、海嘯有關的地理科學事實,更沒有辦法提供大家如何正確應對海嘯的資訊,所有這些重要的東西,都付諸闕如,於是就只能扯著喉嚨講話了。

在話語上與文字上,持續扯著喉嚨喊。到了第二天早上,有新聞台用大標題打著:「日股狂跌」。往下看新聞內容,日股跌了百分之一點多,唉,這樣的幅度算「狂跌」的話,那麼台灣股市一年恐怕有一百天在「狂跌」了吧?用點常識腦袋想就會理解,那是日本股市星期五的收盤數字,地震發生在日本下午時間,一時情況不明,股市不會立即反應的。

星期五的日本股市沒有「狂跌」的事實,「狂跌」的標題純粹是新聞台編輯唬弄出來的,緣由於另一個長期養成的習慣——報導災難新聞時,不管事實是什麼,將情況描寫得愈悽慘愈有收視吸引力。那一整天,報導到日本地震,「慘」字在畫面上到處橫飛,順道就將根本還來不及反應地震狀況的股市行情,一併也「狂跌」了。

在這幾天中,台灣有不少人改將電視頻道轉到日本NHK,赫然發現:就算聽不懂日語、看不懂日文,都能夠從NHK的報導中,得到比看台灣電視新聞更豐富的收穫。

那裡沒有大呼小叫,沒有誇張的標題,甚至沒有出現任何「深入現場」的記者身影。有的是第一時間的餘震紀錄,各種避難訊息,來自不同地方的災情畫面,上頭一定標示了拍攝的時間地點。我們安心地接收清楚、可信的事實,呈現的事實不足以回答我們所有的問題(例如核電廠反應爐的狀況),但事實就是事實,中間不會摻雜情緒扭曲。

那麼多新聞台,但碰到天大的事,卻沒有一台能夠讓人信賴,如此狀況真是悲哀啊!(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2011/03/16 聯合報】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社論-看NHK表現 台灣媒體該慚愧
2011/03/16 15:09
還記得跨年煙火策畫人蔡國強沒實現的創意嗎?在夜空中打出大大的三個字:別吵了!當時為避免這麼直白的表達方式激起不必要的政治爭議,讓台灣的夜空少了這三個字;事隔三個半月,許多民眾竟又有了相同感覺,只因日本芮氏規模九的強震,震出民眾對台灣媒體播報災難新聞的不滿。

 日本震災發生後隔天,網路上即廣泛流傳一篇作家米果的網文〈日本八.九震災教我們的事〉,文中對比日本公共電視NHK的報導:「NHK即時呈現的空拍畫面,冷靜而詳實提醒海嘯的正確訊息,即使某些主播跟記者的聲音有些顫抖,但是他們知道包括災區民眾跟全球日本人都很注意這些消息,他們必須鎮定,因為這是最重要的訊息來源。所以沒有災民呼天喊地的畫面,沒有記者跑去災區大呼小叫的搞笑,但是對於訊息傳遞、政府政策發布,甚至每隔幾分鐘就提醒觀眾注意安全,NHK真是個讓人欽佩的媒體。我猜,他們一定做過很多準備,面對災難,他們要呈現怎樣的報導方式,要確實傳遞訊息,卻不能讓閱聽大眾陷入焦慮,也就是加深所謂的『創傷症候群』。」

 拿NHK與台灣電視台相比未盡公允,畢竟NHK是每年拿國家千億預算補助的公共電視台,災難發生,NHK自動加入政府動員體系;此外,日本還是堅拒收視率調查的國家,電視台製播節目不必受到收視率左右,不論連續劇或綜藝節目,質感都格外優良,也受到觀眾歡迎。

 相反的,台灣的公廣集團從催生開始就受到政治力干擾,人事爭議經年,歷政黨輪替迄今未歇,公共電視台曾很用心地製作過口碑佳、收視也佳的連續劇,如《人間四月天》、《橘子紅了》,然而,因為人事爭議,這些成績也成了難以挽回的輝煌歲月,只能留下記憶。還有很多,連記憶都沒有,以莫拉克風災為例,公視新聞做得極佳,甚至後來被援以為許多紀錄片素材,但是,莫拉克風災發生時,公視卻幾乎不是觀眾的收視來源。

 當我們的收視習慣已經被有線頻道制約,有線頻道又被收視率調查制約時,觀眾邊看邊罵,到底該怪誰?有線電視台不想做出有質感的節目、專業而冷靜地播報災難新聞嗎?有新聞台找的「專家」竟是命理師、星相家,甚至政治評論名嘴們都成了預測下一次巨震發生在何處的「專家」,同一時段,有新聞台專業地聘請大學地質系教授給民眾正確的地震海嘯知識,新聞主管就得面對收視率只有友台一半的壓力。

 「災難在哪裡,記者就在哪裡」,是媒體專業信條之一,戰地記者甚至可為他國的戰爭犧牲性命。值得嗎?這就是記者的工作和人生價值!再以莫拉克風災為例,媒體成為協助民眾通報救災的重要管道之一。少數主播或現場記者不得體的問話方式,高亢而近乎興奮的音調,或者讓記者泡在水中大呼小叫,讓觀眾不忍卒睹,這和媒體生態的惡化有關,類似情境絕對不可能出現在老三台時代。

 台灣媒體做不到秩序與專業的採訪嗎?在日本震災的避難所現場,一律昏暗不見光,專業攝影都知道,那是對避難者的尊重:不可打燈。在羽田機場媒體緊跟著台灣救難隊,機場工作人員拉出一個「ㄇ」字型採訪區,媒體一度抱怨「拍出來畫面不好看」,但最終還是得配合機場的要求。

 日本歷經強震後,始終不放棄的堅持,就是「秩序」,因為這樣的堅持,讓日本在災難現場拉出極大的封鎖線,輕易不能越雷池一步,這與台灣記者的採訪習慣大大不同,為了在禁止攝影的東京機場採訪撤離的台灣留學生,還讓日本警方出面維持秩序。最後,日本政府透過我駐日代表處,懇請外籍記者撤出災區,以免影響救災,台灣媒體還是配合了。

 台灣媒體不是做不到秩序,只是在台灣,沒人告訴他們:媒體有採訪天職,但是,媒體的工作還是必須尊重當事人的尊嚴。這一點點基本要求,應該不分公共電視或民營電視都可遵守,也該遵守。日本巨震創痛猶在持續,台灣媒體要學習功課還很多,NHK做得到,台灣媒體沒有道理做不到。(2011-03-16中時社論)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名嘴談地震預警 專家:受不了
2011/03/16 15:06
中央氣象局局長辛在勤昨天批評,「很受不了那麼多人在電視上談地震預警」。他指出,台灣預警技術已成熟,但是地震環境和日本不同;地震常發生的地方更靠近本島及都會區,預警時間非常短、甚至沒有。

辛在勤昨天發表一篇「認識地震預警」在氣象局網頁右上角。他說,這幾天他看電視,看到「那麼多人」大談地震預警;他試圖不用專有名詞,寫一篇短文告訴社會大眾正確知識。

文章中指出,地震儀器離震央愈近,預警作業時間就愈短。以這次日本地震為例,東京距離震央約四百公里,東京居民感受到最大振動的時間約在地震發生兩分鐘後,預警作業需要半分鐘,所以東京大約剩一分半鐘準備。

但外海地震需要的定位時間較長,發布預警時,離震央近的地方可能已來不及了。台灣的地震環境和日本不太一樣,花蓮離台北才兩百公里,距離短、能運用的時間更短。

辛在勤構想,未來外海發生芮氏規模超過六點五,或陸地上規模超過五點五的地震,就要針對震度四級以上地區發布警訊。他強調,他有把握在島內地震半分鐘、外海地震震波傳到陸地後廿秒完成作業,不過還需要再研議訊息傳播的內容與方式。【2011/03/15 聯合報】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地震來臨前黃金10秒 分隔生與死
2011/03/14 08:54
在地震來臨前,10秒鐘就可供疏散避難?這是日本強震時,正在東北大學的台灣學者團,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走在3月13日的東京街頭,若不仔細回想,很難想像前天才發生令全球震驚的強烈地震,造成東京都交通大癱瘓,因為13日的都廳附近,夕陽很美、街頭寧靜,有不少自行車騎士,JR列車大多運轉正常。仔細想想,能看到這麼快就恢復正常的城市功能,應該歸功於平時防災防震訓練的精實。

大家對電視上看到日本對防災防震演練的確實已習以為常,對日本的作法常常也發出讚嘆,但更令人吃驚的是,只用10秒鐘,且是強震發生前的10秒鐘,就能讓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疏散東北大學的學生與人員,這關鍵的10秒鐘,就是生與死的界線。

因為參加學術研討會前往日本東北地區仙台的台灣學術團,地震發生時,正好是部分團員一腳踏下計程車的時候,正當台灣學者因強震而震驚不已時,東北大學的學生與人員們,早已站在廣場避難。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系教授梁忠銘回想,地震發生前,在東北大學聽到非常大的廣播聲,「即將發生大地震,10秒、9秒、8秒、7秒」聲音不斷倒數,直到發生地震的那一刻;這10秒鐘,所有建築物內的人員往下疏散,工作人員已著好代表各區域不同顏色的外套,頭上也頂著安全帽,嫻熟地指揮避難。

這些台灣學者無不對日本防災工作表達敬佩,甚至發現從地震發生一瞬間的反射動作,就能看出台灣人與日本人的不同。

台灣學術團成員說,「地震發生時,看到日本人早已蹲下,只有台灣人全部站著,然後因為搖啊搖的站不穩」,這反映出防災意識,也決定生存機會。

只有10秒鐘,但如果是在地震發生前就能先逃,對比地震後才開始逃,就不難想像哪一種情況下,能有最多的民眾生還。【2011/03/13 中央社】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缺糧仍排隊購物! 日人震後「冷靜」外媒誇
2011/03/14 08:04
日本東北大地震後,讓國際媒體聚焦的,除了快速的救災反應,還有日本民眾的冷靜!災後不管是交通設施、電話亭,日本民眾仍舊冷靜維持秩序,就連缺糧的災區,民眾照舊排隊進超商購物,讓旅居當地的外國人都很吃驚。

電話亭、新幹線、甚至是轉運站,大地震過後的東京街頭,人潮四散,卻絲毫不混亂,面對災難,日本人冷靜以對。仙台當地外國人:「非常好,非常好,我簡直不敢置信,因為這是個很大的天災,但這個城市秩序很好,居民很友善,還會幫助我們。」

連旅居當地的外國人,對這樣的場景都不可思議,重災區仙台物資極度缺乏,超商、超市架上早就空空如也,居民們卻是一個接著一個排隊,進店面排對結帳,停駛的新幹線,不知道什麼時候復駛,民眾卻自動拉開等待距離,閘門口前排隊,公用電話報平安,同樣耐心的等等等,巴士間隔時間久久一班,日本民眾卻還是耐心自動繞圈,災後高度的秩序,讓國際媒體聚焦。

大陸媒體:「他那個功能恢復的很快,我去看了一下,他那個地鐵,基本上,還是按照以前時間表運行。」

標題用「秩序井然」形容災後的街頭,甚至有日本藝人轉載BBC和CNN,評論「日本人的文化與感情的抑制能力,非常優異!」,嚴謹的民族性,讓遭受重創後的家鄉沒有亂上添亂,動員救援更順利。(TVBS2011/03/13)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