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格友共勉:當過客不要留白
2009/12/04 07:48:37瀏覽1308|回應1|推薦166

生命的本質

生命的真實面貌是什麼?多數人不明白,也少有人去尋找生命的真相。我們只要存在世上,即使是最優秀之人,仍舊難逃苦難;即使我們富賈一方,擁有無上的權利也躲不過死亡,肉體終將化為塵土。不論老幼、貧富、貴賤,死是人世上不變的,也是最公平的法則,生命?對任何人而言,實是恐懼而不解的,從何來?何處去?多數人都沉於所知有限、誘因誤導的框架內,走完無常的一生。在靑年時期,就必須學習適應生存;在成年時期,更在養家活口的重責中掙扎,而晚年又陷於病痛、孤獨、死亡,這就是所有人類的宿命。生命是無常的,但死亡卻是必然,在短暫的生命中,年輕會衰老,健壯會侵襲,精力會耗盡,美麗會醜陋,無人可阻擋這個過程。

細看人生認清無常

無常這個道理,一般人只領悟其表,即使知道,卻被動面對,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也不知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使其威力暫緩、降低,再進一步以根治做目標。人們期待、追尋、擁有快樂生活是必然的,但宇宙萬物的基本原則,也不會改變。如果細看人生,會發現生命變動頻繁,起落不定、成敗得失、鼓勵嘲諷、讚美責難,內心情緒隨之反應:快樂悲傷、歡愉沮喪、滿足失望、期盼恐懼。不當的追尋與擁有,卻是快樂生活的殺手,流逝的時間,更是不會停止。在不斷起伏的時間中,我們隨著生、老、病、死載沉載浮。如果想獲得永久的快樂就必須放棄短暫的享樂,若要結束煩惱痛苦,須將私心連根拔除,了解並掌握它的前因後果,這一生雖然是過客,但千萬不要留白,了脫生死大患,才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

勿糾結在輪迴裏

釋尊說過:「生與死就像日出日落,來得快,去得也快。」命運行法則它是有秩序的運轉不息——不論是誰,它的秩序,都是自己造成。輪迴有如一根肉中刺,沒有拔除,便會隨影般的纏蔓生生世世。在我們修行的路途上,不管喜歡與不喜歡都要認清這一點。如果因而放棄,那麼追求真相之路則將遙不可及,而且會受幻相所欺矇,我們曾經歷各種失望、挫折、恐懼與痛苦。隨著年歲的增長,經驗的累積,對生命的看法會逐漸開闊,如再深入看其內涵,會發現我們可以自他人的一生中領悟生命的價值。雖然佛法是解脫的泉源,但畢竟受其鼓舞的人還是少數,多數人都糾結在輪迴的悲劇中。

觀照自己遇境轉心

為滿足欲望,不當的追求,是生存所付的代價,而種下因果的種子,在今生或來世,我們的行為會帶來回報,由於以往的行為因,才呈現今日所經歷的果。一生的吉凶福禍,都是自己造成的。外在的財、色、名、食、睡,內起的貪、瞋、癡、慢、疑,多劫累世的迷,就是禍根。人一生不斷學習,從經驗中累積智慧,而瞭解到要求愈高,煩惱痛苦愈多,要消弭它不是只仰望佛陀、依靠上帝,而是從自己身心上尋求解決之道。

佛陀的教義,通常無法與現實生活相呼應的。人從自我為中心的錯誤理念中,發展出錯誤的思維,加上週遭的誘因誤導而產生不健全的思想,這「我執」的概念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從「自我」的觀念中,錯誤地相信,必須不斷地滿足這身肉體。如無法滿足需求和欲望,接著伴隨而來的就是:煩惱和痛苦,如影隨行。我們日常生活中之點點滴滴,其實足夠我們歷鍊的,如何觀照自己?如何遇境轉心?這就是修行功課。

應該自我覺醒

人生大部分是一連串不如意的旅程,困擾和痛苦煩惱也會一直成為生活的一部份。順境逆境之中,如何以積極肯定的態度去面對問題,如何減少自我為中心的心態。藉由找尋問題的根源,學習控制自己的思想,掌握好自己的言行。駕馭自己的心靈,而不被五慾六塵感官玩弄於股掌。佛陀的教育,是讓眾生明瞭宇宙的現象,生命的緣起與法則,讓人知曉本具有心性,為何遭受束縛而不自知,進而指出一條明道,使眾生圓滿,脫離循環的泥沼,恢復其真如本性。我們今日能聽聞佛法是宿世的果報,千載難逢的機緣,更應自我覺醒,拋棄所有醜惡的念頭,摒棄有害的思想,培養健全的信念,身體力行孕育尚未萌芽的健全思想,讓我們心如明鏡,借境修正,以此生令此身了脫生死大患,讓好不容易得到的人身,又遇了到正法,既入了寶山,切莫空手而歸!

圖片取自http://blog.udn.com/yuyukuo6/3390003郭老師學生作品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KW1111&aid=3556847

 回應文章

甜蜜花仙子(願世界平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09/12/07 10:31

了解佛經 再從生活中檢視自己 學八萬四千細行 因戒起修 落實佛法

一直走下去

鄉下老翁(CKW1111) 於 2009-12-07 11:14 回覆: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

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

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佛弟子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