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15 00:47:42瀏覽355|回應0|推薦12 | |
我是一個「想想」派的人,舉凡朋友們遇到什麼愛情上、工作上、友情上……的疑難雜症,我通常習慣再用幾個問題丟回去,要他們想想。 我想,我這樣算是有真的認真仔細分析他們的問題吧。否則,要怎麼丟回去適當、具啟發性的問題回去呢? 不過,我又想,是不是我丟回去的問題,其實並沒有真正具啟發性,不然,為什麼這些人總是會三不五時就再來問我問題呢? 我把問題丟回去的用意,就是希望培養他們「跟自己對話」的能力;原則上,每個人都是無法把自己面臨的問題完整呈現的,基本上,跟我敘述問題的人,往往都是在我個人意識的引導下,說出問題,與其說那是他們面臨的問題,倒不如說是在我的觀點之下,認定的問題。 也就是說,我的解答對他們而言,其實是沒有用的。 任何的文字、語言都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心境,而且,用形上學的觀點來看,說出來的問題,一定不是原先的問題了,而是經過思考、經驗轉化過後的產物。 每個人面對「無形」的問題(ex:情緒),答案一定就在自己心中,差別只是在於要不要接受這個答案罷了。有時找人聊聊、問問,只是希冀對方可以用強大的力量去催眠自己接受or催眠自己否定答案,這個行為是可笑的。 因此,我想我還是支持「人一定要學會跟自己對話」。只有自己跟自己對話,才有辦法減低真正問題被轉化、扭曲的程度,才有辦法更真確的對症下藥。 要怎麼跟自己對話呢?這當然是需要訓練與培養的。 首先,要誠實與坦白地面對自己的缺失,不要把自己做不好的部份,歸類為失常;「失常」,也是自己行為下的一部份,是真真確確的「自己」的一部份,而那個部份正是拿來討論與檢討的「標的物」。 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是重要的。說得清楚自己缺失的是哪一個部份,明確知道「標的物」是什麼,才有辦法針對「標的物」的特質、狀況做改善與預防,最重要的是習慣的導正。 再來,就是遺忘。 沒看錯,我認為下一個功課就是「遺忘」。看清問題、找到解決方法後,就把它遺忘,永遠記著自己犯的過錯,只是讓自己越來越侷限;這個道理就像去駕訓班學開車,當你學會怎麼前進、怎麼後退、怎麼轉彎、怎麼倒車入庫、怎麼開S彎道……之後,你必須忘記這些規則,這樣才算真正會開車。 所以,「想想」之後,我失憶了。(哈哈,最後還是要耍冷)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