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27 09:29:35瀏覽600|回應0|推薦6 | |
『通往花蓮的秘徑』,2009. 09. 25,新書分享會,基於對花蓮的思念,我步入了「93巷人文空間」。O’rip作者群都到了,外加三位與花蓮有關聯(或深或淺)的來賓。可以感受得到,這群努力貼近花蓮的非花蓮人,試著以最親切、最平易的方式,將花蓮原原本本地介紹給讀者;依 整場分享,台上與台下的互動很「台北」,與這本書的內容似乎不怎麼協調。一群努力活出花蓮的樣子的非花蓮人,試圖為花蓮作代言,他們真的比一般走馬看花的觀光客多了些許近距離的體驗;他們不僅嘗試將自己融入花蓮,也以不喧賓奪主的方式將「台北」帶入花蓮。 遠流出版公司曾發行一系列十冊「台灣深度旅遊手冊」,針對三峽、淡水、台北、鹿港、宜蘭、台南等地,深入考察其史蹟文藝、人文慶典、地理風情,足堪稱為「深度」,耐人尋味!反觀『通往花蓮的秘徑』整本書,對於花蓮文化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記述。或許花蓮多是近代移民,沒有太多可供深究的人文;或者花蓮實在太廣闊,一時不知從何著手描寫;或者更現實地說,花蓮沒有強勢的文化,以致不值得作觀光性質的報導? 七年的原住民部落生活體驗,讓我由衷想說:若將原住民的文化從花蓮抽離,那麼花蓮不再是原本的花蓮。然而,花蓮所需要的應該不是「原住民委員會」式的官方樣板、或像高金帶領原民去靖國神社抗爭那樣的關注。 原民文化向來就不強勢,儘管具原民背景的歌手不時在藝壇上大放異彩。與其埋怨社會有意無意地排擠、使其邊緣化,更該問問自己鐵何以無法成鋼?更該深思究竟是什麼樣的枷鎖,導致原民未能完全發揮天賦、未能成就非凡的文化傳承?不排斥外來的文化、找回文化的自信心(呼 我期待『通往花蓮的秘徑』能引起更多人關注花蓮與台東,但不是「葡式蛋塔」式的時興、更不是喧賓奪主式地介入和取代。由於在政治與經濟方面是薄弱的,花蓮與台東需要更多被尊重、被悉心呵護,用心去體驗這塊淨土的心跳律動,去發掘這塊土地的真善美。這塊土地禁不起恣意的經濟掠奪,更承受不住政治力的蹂躪,請務必「小心輕放」,善待這塊台灣最後的淨土!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