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四十二章經(3)
2009/03/18 13:05:39瀏覽411|回應0|推薦3


經序1──寂靜的殊勝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 



  契悟無上妙法的方便法門中,最重要的就是「離欲寂靜」。想達到寂靜的境界,首先必須離欲。欲,有七情六欲,這裏特別指男女的情欲。男女的情欲,就是生死的根本。所以憨山大師言:「癡愛便是生死根」,唯有離欲,才能令身心清淨、寂然不動,進而了生脫死。

  菜根譚言:「風流得意之事,一過輒生悲涼;寂寞清真之境,愈久轉增意味。」凡夫眾生喜歡向外攀緣,貪愛燈紅酒綠,追求感官的刺激。一旦刺激過去了,心中就感覺一片淒涼與空虛。所以眾生的境界,是身心皆不安住;菩薩則是身動心不動,大作夢中佛事
──修建道場、弘揚佛法、普度眾生,而於自心中寧靜無波。倘若身心達到完全的寂靜,從朝至暮一念不生,如此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就能契入很深的禪定,達到「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究竟快樂,進而證悟菩提。如釋迦牟尼佛未成道前,捨棄了王位、財富、妻子,每日只吃一麻一麥,這就是離欲;六年苦行,雀巢於頂、草穿過膝,身心都能保持不動,最後端坐菩提樹下,寂然無為入大禪定中,證得無上佛果。

  所以,修行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捨離一切欲望,身心保持寂靜。古人說:「無言勝有言。」無言就是寂靜。譬如一個人講話,講到口乾舌燥,然而只要保持一小段時間的寂靜,精神馬上就可恢復。又如打禪七,即是必須禁語,摒除外緣,透過數息、參話頭、中道實相觀等法門,使身心達到安然寂靜,進而契入甚深禪定,所以說是最寂靜的殊勝境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