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25 04:11:05瀏覽2369|回應5|推薦57 | |
◎《祈雨詩...「無題」》十四行詩: ..... 雁南飛/2012/08.25 漫漫長夜 一帖祈雨詩 長鳴天際兮 鵬飛萬里 當風起雲湧兮 輕輕撫慰淡淡幽愁 ◎雁按:〈0826 補駐〉 此詩一獻給太座,為老伴多年來代弟勉力照料岳家年邁岳母致敬。 二獻給小女,感謝她能體諒花甲父母疏於關懷她的青少人生歷程。 三獻給好友,盼永遠珍惜格子國度彼此以文會友之互勉互信友誼。 四獻給自己,當善自珍攝努力加餐飯,待小舅子接養岳母後,與太座攜手重新出發,盼還有餘力效法「花甲背包客」輕鬆漫遊台灣。 ◎蘇軾文集卷六十八《書潁州禱雨詩》: 元祐六年十月,穎州久旱,聞穎上有張龍公神祠,極靈異,乃齋戒遣男迨與州學教授陳履常往禱之。 迨亦頗信道教,沐浴齋居而往。明日,當以龍骨至,天色少變。二十六日,會景貺、履常、二歐陽,作詩云: 「後夜龍作雲,天明雪填渠。 景貺拊掌曰:「句法甚新,前此未有此法。」季默曰:「有之。長官請客吏請客,目曰『主簿、少府、我』。即此語也。」相與笑語。 至三更歸時,星斗燦然,就忱未幾,而雨已鳴簷矣。至溯旦日,作五人者復會於郡齋。既感嘆龍公之威德,復嘉詩語之不謬。 季默欲書之,以為異日一笑。是日,景貺出迨詩云:「吾儕歸臥髀骨裂,會友攜壺勞行役。」僕笑曰:「是男也,好勇過我。」 蘇軾《潁州祈雨帖》
..... 蘇軾〝為民求雨〞所蘊涵的真理: http://shina7691-shina.blogspot.tw/2010/04/blog-post.html 〔節錄〕: 蘇軾的〝為民祈雨〞很耐人尋味。中國歷代因旱災之苦而衍生許多關於祈雨的習俗,甚至〝巫師〞這奇特的產物亦就自然應運而生,尤其靠農牧業為主要生產的古代中國,要有良好的糧食收成,掌握天候的異象與變化,氣候的規律和常數乃至關重要。 當然誰決定了氣候的運行與遞變呢?似乎只能指向神秘浩瀚的宇宙穹蒼,那難測的天意,遂有了求風祈雨的祭祀習俗,就連歷代皇帝與朝廷都不敢漠視,甚至將不可窺知的陰陽日月、風雨雷電、日蝕地震的自然現象,所導致天地大變山崩川竭之災,盡歸於各種無形的力量之神靈所支配,雨有雨神,風有風神,水有水神,地有地神,山有山神,瘟疫有瘟神、天有天帝,日月有陰陽神祇,星空有掌握世人命運盛衰的斗神。 為此,無不殫盡於敬天地事鬼神之力,並將祭祀事宜納入國家管理之中制定規範,還設有專門的官史以研天候、以察天象,以明天意。然而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信仰特徵,對無形力量的敬畏亦就各有各的詮釋,你朝廷管得了嗎? 蘇軾為官期間,屢遭當權者迫害,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蘇軾被貶杭州、密州、徐州、黃州、惠州、英州、儋州、湖州等,每個地方都是離家鄉極其遙遠,一家人想要安定下來都甚為困難,尤其所貶至的地方州縣,不是正處於饑荒、旱災,就是不發達的貧瘠之地。要什麼沒什麼,當地庶民的生活簡直貧困到極點,若再遇上天災什麼的,對初來乍到的縣官,無疑是項刁難與折磨。除了聽百姓不分日夜的哭號之外,眼睛所見的,沒有一戶不是喪家。 有時我們在想,為什麼上天要如此惡待古時的大文豪?如蘇軾之分別小于他十幾歲到二十六的三位妻子都無一長命,就連在世時一家老小都難得團聚,屢次遷徙下只是生命再一次的承受生離死別而已,但是誰能理解天意若何呢?上天似乎就是要透過貶官的途徑,要藉用蘇軾的手,去解救最偏遠、最貧瘠、最不發達的地方災民、苦民與難民。 就是這樣,蘇軾所到任之州縣,無不是民不聊生又極其窮困貧乏,若再遇天災什麼的,百姓的生活就完全陷入死絕了。這在蘇軾眼裏,豈能容忍百姓一個個在他眼前倒下死去?然而蘇軾怎麼做呢?遂擬賑災救荒措施,並廣貼告示:「 明訂于何日、何時、何地,他將展現向天祈雨的〝奇蹟〞,企望全縣百姓與他同心禱求上蒼降下甘霖,以解萬眾生靈之厄。」百姓對蘇軾此舉,可謂抱持極大好奇的態度,當然亦就願意樂觀其成的配合,以成就〝奇蹟〞的出現。 蘇軾摒棄由巫師所提求雨神之法,甚至未採納道士的建議設壇祭祀。他採用他自己多年來對佛學與佛法的認知,寫了一篇向天祈雨的誥文,然後他站在高山上高吭朗讀,全州所有百姓都知道這一天,為他們所愛戴的蘇軾,將要為百姓們再次展現他的驚人之舉。 就在這當日,數以萬計的成年壯丁都依著他的吩咐隨他上山,其餘家家戶戶之婦孺老小就在門外,朝著他站在高山上的方向仰天跪拜。當蘇軾高吭朗讀時,彷佛百里遠千里遙的州民都聽得見似的,無人不涕淚縱橫。 蘇軾深悉災禍乃共業所致,須眾人共同向天懺悔,惟有改過遷善,方能撼動天意,而非道士或巫師畫幾道符,念幾個咒語,就能敕令神靈乖乖聽話的降雨。況且天上的高靈神佛,豈能聽命于修為淺薄之徒?蘇軾的諸多詩詞裏,就有不少是諷刺當時卑劣道士或巫師在信仰上的膚淺,不當引導信徒朝向錯誤的方向。 當蘇軾佇立在高山上高吭朗讀畢後,他以備妥一旁盛有三碗的乾土,且滴有蘇軾淚水的三碗乾硬土塊,分別的撒向蒼茫的天空,然後念念有詞的哀求上天憐憫與寬恕這乾旱大地上的萬眾生靈之云云。之後,時間過了好一會兒了,這老天爺似乎沒什麼動靜,眾人多少狐疑蘇軾沒有依規範儀式下的祈雨之舉是否得宜?尤其道士們、巫師們更是在一旁等著看蘇軾的笑話。 就在這時,聚集在半山腰的群眾,突然有人高喊:「看呀,天邊遠處有烏雲漂來!」接著又有人喊著:「聽呀,大夥仔細聽啊,遠處響起雷聲了!」幾分鐘之後,天色驟變,不知何來的雲卷在高空上飛滾,接著就狂風大作,直到雨滴自天而降之後,數萬群眾才彼此相擁而泣,在狂喜中謹隨蘇軾靜默的向天屈膝跪地,以感激上蒼接受黎民百姓的懺悔,賜予滂沱的甘霖,以滋潤這片已終年乾涸的大地,亦滋潤了百姓們原已乾涸無望的心靈。 ..... ..... .....〈以下略〉 <作者:高閻> ~轉載高閻《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文集第 31 篇 2010/04/03: 蘇軾繪像~元趙孟頫繪〈維基〉
古代祈雨詩中最有趣的,要算明代湯顯祖的《聞都城渴雨時苦攤稅》:「五風十雨亦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當知雨亦愁抽稅,笑語江南申漸高。」原來當時明神宗巧立名目濫攤稅,橫徵暴斂,民眾苦不堪言。 萬曆二十六年京畿大旱,明神宗按禮制夜起焚香祈雨,因而雨露沾濕皇袍。「五風十雨亦為褒」,是諷刺那些奉承拍馬者說皇帝英明盛德,天降祥瑞,風調雨順,而實況卻迎來了大旱。 詩的後兩句中的申漸高是五代時吳國人。《南唐書》記載說,當時吳國關稅沉重,商人叫苦連天。有一次城都廣陵大旱,中書令徐知浩便問左右,為何郊外雨,獨京城不雨?申漸高戲答:「雨畏攤稅,不敢入京耳!」湯顯祖借此辛辣譏諷明神宗,說雨也正是因為畏他的濫稅而不敢入京的。 ◎附蘇軾《浣溪沙》詞: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 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 語譯: 山下溪邊的蘭草,已萌發了新芽;松林間的小徑,清淨沒有泥濘。 在細雨霏霏的黃昏後,杜鵑兒不停地低鳴。 誰道人生難重返少年?且看東流的溪水還能回流西田。 莫徒然傷感白髮兮,休喟嘆吾年華之催老! ◎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瓏》詩: 「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 蘇軾的書法作品《寒食帖》
..... 作者:美親 http://blog.roodo.com/bichhin/archives/38588.html 按:《洗--寫予尪姨》台語詩頗為膾炙人口,將引錄好詩載入拙作《祈雨..... 無題》十四行詩一併分享;當註明作者美親格主及引文出處,茲此感謝格主無私分享好詩! 《洗--寫予尪姨》台語詩..... 作者 美親: 禮,佇百冬前的某一個九日 無啥物通好洗。水 亦無必要閣洗。神的神 踲躐過的所在 2005/03/13 註: 1.「尪姨」:inibs,平埔族女祭司。祈雨儀式中,尪姨在神前全裸,用力拍打陰部使腹水溢出,表示雨水充沛。喪禮進行九日,屍體被洗九次後,以蓆裹著置於台上,三年後埋於屋裡。多族為母系社會的島嶼原有自我的信仰,被各種外來宗教視作異端而加以「洗禮」。 祭文,祭神時所誦讀之文詞。其文有祈禱雨暘、驅逐邪魅、虔求福祿、哀痛死亡等四類。商湯桑林禱,祈雨也。韓愈祭鱷魚文,驅邪也。文種固陵祖道祝詞,求福也。韓愈祭十二郎文、袁枚祭妹文,哀死也。 至如文選祭文一類,錄謝惠連祭古冢文、顏延之祭屈原文、王僧達祭顏光祿,誼屬後者,然或祭古人,或祭前人,其用心旨趣微異。乃文體明辨祭文類云:「祭文,祭奠親友辭,古之祭祀,止告饗耳。 中世以後,兼讚言行,以寓哀傷之意,蓋祝文之變也。其辭有散文,有韻語,有儷語。」則祭文之用,止於親友。固陵祖道祝詞云:「臣請薦脯,行酒一觴。」告饗也。禰衡弔張衡文云:「南嶽有精,君誕其姿。清和有理,君達其機。故能下筆繡辭,揚手文飛。」兼讚言行矣。 謝惠連祭古冢文,儷語已見;顏延之祭屈原文,韻語成篇;至於散文之作,祭十二郎文、祭妹文可為典範。且所祭乃為親人。祭師友者,則有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歐陽修祭尹師魯文是也。 弔文雖祭文異稱,實則一體,故文選弔祭相鄰,而姚鼐古文辭類纂云:「哀祭類者,詩有頌,風有黃鳥、二子乘舟,皆其原也。楚人之辭至工,後世惟退之介甫而已。」 蓋姚氏合哀、弔、祭為一體,共義更廣。而陶潛自祭文,想像死後情景,脫去世情,認取故我,樂天委命,以至百命,則另成一格。另俗曲中,亦有稱祭文者,如說經祭文是也。(洪順隆) 『黃州寒食詩帖跋』(黃庭堅書、左)、 『黃州寒食詩帖』(蘇軾書、右),台北故宮藏
.....「別出心裁的《三句半詩》或《十七字詩》」: 清人筆記小說裡,有一位喜歡作「十七字詩」的秀才,名氣雖然很大,卻常常因為作詩而得罪了不少人。 時值大旱,太守設香案求雨,命其作詩一首,以記此盛況。秀才作詩云︰ 「太守祈雨澤,萬民感恩德。昨夜推窗看,見月!」 太守聞言大怒。 又有一次,一位新的縣太爺上任,因慕秀才的大名,特地請秀才到縣衙裡去作詩。這位新上任的縣太爺官諱「西坡」,秀才就以此為題,作詩一首: 「昔人有東坡,今人有西坡。今人比古人,差多!」 縣太爺見詩後,要打他二十大板,革掉他的秀才。 幸好縣太爺的夫人尊重斯文,代為求情說項,教他再好好的再作一首詩,將功贖罪。夫人雖然艷麗動人,卻是一雙天足。秀才得此靈感,又作詩一首: 「環佩叮噹響,夫人下畫堂。金蓮三寸小,橫量!」 這一下連夫人都給氣壞了,要求縣太爺加重處罰。縣太爺於是下令革去秀才的頭銜,並發配到遼陽充軍。 秀才的舅父聞訊趕至,給外甥送行,兩人相見,不免抱頭痛哭一番。秀才的舅父一目失明,是個「獨眼龍」,於是秀才詩興大發,又作詩一首: 「發配到遼陽,見舅如見娘。兩人齊下淚,三行!」 唉..... 這下子,連親人都給得罪光了!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