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14 18:55:20瀏覽2626|回應9|推薦119 | |
◎《寓言二則》~相煎:2014.12.14 壹、「口鼻眼眉爭辯」: ~北宋。王讜《唐語林》 原文: 口曰:「我談古今是非,爾何能居我上? 」 鼻曰:「飲食非我不能辨。」 眼謂鼻曰:「我近鑒毫端,遠察天際,惟我當先。」 又謂眉曰:「爾有何功居我上?」 眉曰:「我雖無用,亦如世有賓客,何益主人?無即不成禮儀。若無眉,成何面目?」 口與鼻爭論誰的功用大。 口說:「我能滔滔論辯古今大事,斷言人間是非,鼻兄不應位在我的上面。」 鼻駁:「以嗅覺辨別食物之各種氣味,非我莫屬。」 眼加入辯論,說:「近處能察見細毛之尖端,遠處能眺望遙遠之天邊,唯有我才能做到。」 又質疑眉:「為何毫無用處的的眉兄,竟然位在我的上端?」 眉回答道:「我雖然沒有大用途,卻如世俗應酬送往迎來之賓客,對於主人雖無甚大用;但若沒有賓客來訪,則一般接待賓客應酬之禮數也用不著了。故如果沒有眉毛點綴美化門面,那人們的臉兒會變成何種面貌?」 一、飲食非我不能辨:此處之辨,指以靈敏嗅覺辨別各種食物之氣味。 二、近鑒毫端:謂視力之佳近能察見細毛之尖端;引申賢者有見微知著之能力。 《韓非子。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三、世有賓客:世,猶世俗;指一般接待迎迓賓客應酬之禮數。世有賓客,引喻形形色色之人間世面,包括社會閱歷與人情世故。 四、禮儀:此處指為彰顯莊重虔敬而舉行之迎迓儀式。 五、引錄《維基百科》「禮儀」條目: 禮儀是根據在社會、社會價值或者小組之間的當代常規準則影響社會行為的期望的代稱。 禮節通常是不會有人刻意去規定和記載的,但是禮節的方面常被記錄了。禮節的規則包括社會相互作用的大多數社會層次方面,是沒有有效期限的。 禮節規則也許反映了社會的倫理規則,或者它也許反映了這個社會現在的狀態。 附按: 文武百工,各司其職;不分高低貴賤,皆有其貢獻功能;彼此合作猶恐不及,何須搶功爭做頭?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 原文: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 應聲便為詩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慚色。 七步詩〈網路分享〉 = = = = = = 〈曹丕稱帝後,因嫉妒其弟曹植才華而伺機除去。〉 〈某次因一件微罪欲借機殺弟〉魏文帝曹丕曾下令東阿王曹植必須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完備之詩作;若不符詩律才情,就要依律治罪處以極刑。 〈君命難違,曹植想起手足相殘的是自己兄長,不禁百感交集。〉一時之間,曹植應聲即吟唱了這首《煮豆》詩: 「且把豆子煮熟了,擠出了豆汁,準備下廚作羹湯。 那豆莖在鍋底下燃燒著,豆兒在鍋中被滾得號泣。 感歎豆莖和豆兒,您們本是同根所長成,為何豆莖煎熬豆兒卻如此無情啊!」 曹丕聽罷這首詩歌,深有慚愧之色。 一、七步:古代之「步」,即今日左右腳各行一步,合共兩步為一「步」;故言七步〈十四跬〉,實為今之十四步。 按古單一步,在當時稱曰「跬」。跬,半步也,讀音ㄎㄨㄟˇ;亦即舉足一次謂「跬」,舉足兩次謂「步」。 《小爾雅。廣度》:「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又《類篇。司馬法》:「凡人一舉足曰跬。跬,三尺也。兩舉足曰步。步,六尺也。」 二、行大法:猶言行大刑,以國法執行死刑。行大法,謂依律治罪處以極刑。 《左傳。昭公二年》:「有死罪三,何以堪之?不速死,大刑將至。」 三、漉菽:音ㄌㄨˋ ㄕㄨˊ。或作漉豉。漉,濾也;菽,豆類總稱。漉菽,濾去豆渣也。 四、萁:音ㄑㄧˊ;豆莖也,謂豆類之莖稈。〈另義:音ㄐㄧ,別指一種似荻而細之草。〉 《說文》:「萁,豆莖也。從艸,其聲。」又《漢書。楊敞傳》:「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 五、引錄《維基百科》「七步詩」條目: 由於此事件不見於正史《三國志》,此詩亦不見於《曹植集》,有人就認為此事為後人虛構,但正史無載的事不能斷言為虛構。 亦有人認為確有其事,但現存的《七步詩》為後人偽託。另有一種說法是《七步詩》有兩首。 先一首為:「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 並認為曹植先作此首,曹丕再出題要曹植再賦詩,後一首才是《煮豆》。 附按: 按此詩於《三國演義》中被改寫如次:「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國內朝野對立,黨同伐異,汲汲於爭權奪利,每造成社會動盪民生失序,則無異「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矣。 一、禪說: 觀照自性,慈悲為懷,生活簡單快樂就是禪。 禪說〈網路分享〉 〈詞作《十六字令》〉: 禪, [詞譜]: △, 〈唐。白居易《遷叟》詩:「冷暖俗情諳世路,是非閑論任交親。應須繩墨機關外,安置疏愚鈍滯身。」〉 贏家一片熙熙攘攘,門庭若市;輸家終須醍醐灌頂,韜光養晦。 〈《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唐‧顧況《行路難》詩:「君不見少年頭上如雲發,少壯如雲老如雪。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兵家勝敗乃是常事。敗者應謙卑自省,歸零開始,庶幾「知恥近乎勇」也。 〈唐‧杜牧《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註:卷,古通捲。〉 〈《禮記。中庸》第二十章:「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上坡下坡〈臉書分享〉 敬老扶幼,關懷社會,噓寒問暖..... 乃至不忘給朋友一聲鼓勵,或給對手一句讚美,都是善施。 (施,是奉獻,是將心比心。不是施捨或恩賜。) Neither do people light a lamp and put it under a bowl. Instead they put it on its stand, and it gives light to everyone in the house. 「人們點燈,不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臺上,就能照亮一家的人。」 ~Matthew 05::15〈馬太福音~05 : 15〉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