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17 00:27:56瀏覽1686|回應12|推薦136 | |
◎寓言二則~為政: ~雁南飛 輯錄/2014.11.17 《論語。為政》:「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共之,同拱之。〉 本文獻給所有從政人士與參選人,毋忘從政之初衷。 原文: 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 〈自「舜染於許由、伯陽,禹染於皋陶、伯益,湯染於伊尹、仲虺,武王染於太公、周公。..... 」以下,略。〉 《墨子。染絲》全文請參閱網址: http://ctext.org/mozi/on-dyeing/zh 近朱者赤〈網路分享〉 = = = = = = 墨子看過工匠們的染絲作業後,嘆道: 「原本雪白的絲用青色的染缸來浸染,就會變成青色,用黃色的染缸來浸染,就會變成黃色。所用的染缸顏料不同,白絲的顏色就會隨染色而各異。若用五種色料先後浸染,必然會染成五種顏色。因此工匠進行染絲時,不可不謹慎呀。」 〈同理〉不僅是工匠染絲與染缸的顏料有關,即便是一個國家也宛如社會大染缸,不知會染出什麼五顏六色的問題。 一、染,本指治絲染色;引申受賢智者之德操感召,或受良善的社會風氣感化。同義成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晉。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 二、按一國之君或官員,染於賢能則賢君良官,染於奸佞則庸君貪官;可見用人唯德唯才之重要性。 用於個人,特別指青少年易受環境〈社會、學校、家庭〉良之影響,致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又本文末尾引逸詩云:《詩》曰:「必擇所堪。必謹所堪,此之謂也。」即呼應前句「故染不可不慎也。」 按:此處「堪」字應作「湛」,通「漸」,即漬〈浸漬〉、染〈浸染〉之義。 原文: 《左傳》襄公十五年: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 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 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 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 子罕寘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 〈子罕:此文子罕本名樂喜,字子罕,宋國正卿。〉 公正廉明〈網路分享〉 = = = = = = 以下照錄《大紀元》成語故事~「不貪為寶」譯文: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18/n2366465.htm 魯襄公十五年,宋國有個人得到一塊寶玉,將它獻給子罕,子罕不接受。 宋人說:「我把它給玉工鑑定,玉工認為它是寶物,所以我敢獻給您。」 子罕說:「我以不貪為寶,而你以玉為寶。你把寶給了我,當然喪失了寶;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喪失了不貪這個寶。這樣,雙方都喪失了寶。不如各守其寶。」 宋人見子罕堅辭不收,只得實言相告道:「小民若是留下寶玉,會不得安寧,所以特地到都城來獻給您。」 於是,子罕命一位玉工對這塊寶玉進行了彫琢,送到市場上賣掉,把賣玉的錢交給宋人,然後派人護送他回家。 一、古代名人「子罕」有三:〈一〉公子喜,字子罕,鄭穆公子。〈二〉樂喜,字子罕,宋國正卿。〈三〉皇喜,字子罕,篡奪了宋國政權,可能即宋剔成君。本文子罕為〈二〉樂喜。 二、古鄉里人愛寶玉,子罕卻不愛玉;是以子罕為官貴重清譽,拒受財貨賄賂。雖鄉民並非為賄賂,只是擔心懷璧招來覷覦,子罕倒是替鄉民解決了貨流問題,不失兩全其美。近似成語「無欲則剛」。 三、《老子道德經》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又第六十四章批註文:「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及「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皆點出治國為官之道,重在「不貪為寶」。 生活簡單自在~就不貪了。〈網路分享〉 = = = = = = = = = = = = 01. 好高「鶩」遠=>好高「騖」遠。〈騖:追求。〉 《宋史。程顥傳》:「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正解應是好高「騖」遠。俗或訛作好高「鶩」遠,不宜。 02. 心無旁「鶩」=>心無旁「騖」。 按,心無旁「鶩」應係源自《孟子。告子》典故之誤解:「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鴻鵠,與「鶩」是兩碼事。〉 正解應是心無旁「騖」。俗或衍作心無旁「鶩」,併參。 03. 如雷「灌」耳=>如雷「貫」耳。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正解應是如雷「貫」耳。俗或訛作如雷「灌」耳,不宜。 04. 按「步」就班=>按「部」就班。 陸機。《文賦》:「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正解應是按「部」就班。俗或訛作按「步」就班,不宜。 05. 「固」步自封=>「故」步自封。 《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仿佛,又複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 正解應是「故」步自封。俗或訛作「固」步自封,不宜。 06. 陳腔「爛」調=>陳腔「濫」調。 陳腔「濫」調係近代熟語,無典源。 正解應是陳腔「濫」調。俗或訛作陳腔「爛」調,不宜。 07. 「契」而不舍=>「鍥」而不舍。 《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或作「契」而不舍、「契」而不捨,均可通用。 〈按:「鍥」古通「契」;「舍」古通「捨」。故可通用。〉 08. 一蹴可「起」=>一蹴可「幾」。 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蹴,音ㄘㄨˋ;舉步貌。幾,近也,及也。同義詞:一蹴可就、一蹴可及。 正解應是好一蹴可「幾」。俗或訛作一蹴可「起」,不宜。 09. 名不「符」實=>名不「副」實。〈副:相稱。〉 三國。魏。劉邵《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 漢。禰衡《鸚鵡賦》:「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 正解應是名不「副」實。俗或訛作名不「符」實,意義略異。 10. 每「況」愈「下」=>每「下」愈「況」。 《莊子。知北遊》:「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希也,每下愈況。」 《莊子。知北遊》之「每下愈況」,本義謂「道無所不在,愈是卑微低賤處,愈能見道。」況,明顯貌。 引錄《莊子》相關文時,正解應是每「下」愈「況」。若用每「況」愈「下」,不宜。 但若指另一異義「狀況越來越糟不堪收拾」,則宜用「每況愈下」。「每況愈下」與「每下愈況」,是詞略似但用法迥異之成語。 宋。洪邁《容齋續筆》:「人人自以為君平,家家自以為季主,每況愈下,由是藉手于達官要人,舟車交錯於道路。」 養生心得:多運動及深呼吸,使用電腦時保持良好坐姿。 良好(正確)的坐姿,可以預防或減輕椎間盤突出症狀。 正確坐姿〈網路分享〉 正確坐姿〈右〉〈網路分享〉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