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9/11 23:15:13瀏覽2607|回應25|推薦142 | |
◎《莊子》內篇成語選輯〈增修補正之三〉:
~雁南飛 輯錄/民國111年(2022).09.11
@《莊子》內篇成語選輯~前言:
壹、參閱《維基百科》「莊子」條目:
貳、推介《莊子》書目:
一、《莊子集解》/清。王先謙 集註/東大圖書公司。〈清四庫點句版集解〉
二、《莊子集釋》/清。郭慶藩 輯錄/華正書局。〈郭象、成玄英、陸德明 集釋〉
三、《莊子今註今譯》/陳鼓應 註譯/臺灣商務書局。〈匯集各家註疏&勘誤〉
四、《莊子通義》/明。朱得之 註疏/北大圖書館。〈王陽明心學與莊學互動之作〉
五、《莊子譯註》/張耿光 註釋/台灣書房出版公司。〈含內、外、雜篇三冊〉
六、《莊子補正》/清末民初。劉文典 撰/中華書局。〈上下二冊;博引各家之說〉
七、《解讀莊子》/傅佩榮 著/立緒出版社。〈通俗白話註解本〉
八、《莊子通釋》/賈太宏 註譯/西苑出版社。〈涉獵廣泛不拘一格〉
九、《莊子翼》/明。焦竑 輯;王元貞 校/新文豐出版社。〈八卷,卷末附闕誤,考證詳〉
= = = = = = = = = = = =
@《莊子》內篇常用成語選錄〈增修補正之三〉五則:
十、螳臂當車:
~謂螳螂立於車道中,奮起雙臂妄圖擋車前進。喻人膨風無知或夜郎自大,徒逞匹夫之勇而不自量力也。
螳臂擋車?(網路分享)
亦作「螳臂擋車」;同義成語「蚍蜉撼樹」。擋,古假借通「當」。車,本音ㄐㄩ;今讀作ㄔㄜ。
~典出《莊子。人間世》:
「蘧伯玉曰:『⋯⋯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
~向秀、郭象《莊子注》:「夫螳蜋之怒臂,非不美也;以當車轍,顧非敵耳。
今知之所無柰何而欲強當其任,即螳蜋之怒臂也。積汝之才,伐汝之美,以犯此人,危殆之道。」
~又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八回:
「大家幸會談文,原是一件雅事,即使學問淵博,亦應處處虛心,庶不失謙謙君子之道。
誰知腹中雖離淵博尚遠,那目空一切,旁若無人光景,卻處處擺在臉上。可謂『螳臂當車,自不量力!』」
[附按]:
~「螳臂擋車」本負面成語;於《韓詩外傳》卷八所載螳蜋之勇,則非完全負面:
「齊莊公出獵,有螳蜋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
御曰:『此是螳蜋也。其為蟲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
莊公曰:『以為人,必為天下勇士矣。』於是迴車避之,而勇士歸之。』」
~按《韓詩外傳》譬喻螳蜋之勇,是見義勇為而非利欲薰心,是明知大勢不可為而為之,真勇士也。
= = = = = = = = = = = =
十一、不言之教:
~謂聖人循守自然無為之道,故不用言語教化治國,而以身體力行之方式教化萬民。
「不言之教」與「無為而治」,俱為老莊學說共通之準則。
~典出《莊子。德充符》:
「常季問於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游者,與夫子中分魯。
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
~亦見《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附按]:
~按,「不言之教」並非完全躺平,什麼事都不做,而是強調屏棄繁文縟節,力行「身教重於言教」。
君子施政以身作則移風易俗,不以嚴刑峻法擾民。故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 = = = = = = = = = = =
十二、相濡以沫:
~濡:沾濕;沫:唾沫。本意當泉水(河川)乾了,魚兒傾吐沫液互相潤濕對方保命。
比喻親人或好朋友同處在困境之下相依相偎,彼此用微薄之力互相扶助以度過難關。
~典出《莊子。大宗師》: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相濡以沫01〈網路分享〉
相濡以沫02〈網路分享〉
~又見宋。范成大《次韻龔養正病中見寄》詩:
「衰翁掃軌欲垂車,怪子頹然也向隅。激水要令風在下,涸泉翻以沫相濡。
瘠肥邈爾自秦越,勢利紛然皆耳余。且復放船來話舊,不妨蓮葉臥看書。」
[附按]:
~同義詞「相呴以濕」;形容魚兒張口哈氣互相潤濕。見《五燈會元。卷二○/東禪思岳禪師》:
「臘月初,歲云徂。黃河凍已合,深處有嘉魚。活鱍鱍,跳不脫,又不能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 = = = = = = = = = = =
十三、虛與委蛇:
~蛇,此處讀音ㄧˊ。虛,活脫不執著;猶言表面上。委蛇,音義並同「逶迤」,悠閒自得貌;引申隨機順應之義。
本義指心境虛空寂靜,隨物自然變化。後借喻為假意殷勤,敷衍周旋應付了事。
~典出《莊子。應帝王》:
「壺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
反,以報壺子曰:『已滅矣,已失矣,吾弗及已。』
壺子曰:『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誰何,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
~又見民初。《清史稿。卷四三九/廖壽恒傳》:
「風聞法使至天津,稱越南既議款,因以分界撤兵事要約李鴻章,鴻章拒不允,擬即來都磋商譯署。論者謂當虛與委蛇。」
[附按]:
~「虛與委蛇」之俗稱即假意周旋敷衍了事。政壇逢迎禮數或官場送往迎來,每多虛應故事鮮有肝膽相照。
世態炎涼,坊間人情世故亦多如是。唯待人雖無須掏心剖腹,但處世真誠,辨是非不鄉愿,斯可矣。
= = = = = = = = = = = =
十四、渾沌開竅:
~渾沌,即「渾敦」或「混沌」,上古神獸名。引《山海經》第二卷《西次三經》:
「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或作「渾沌鑿竅」、「渾沌之死」。強調天道無為,為莊子哲學代表性寓言。
~典出《莊子。應帝王》: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
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附按]:
~此一寓言以渾沌譬喻無為的大自然,以儵及忽譬喻刻意演進或開發建設;竟使渾沌因違背自然運作反受其害,七竅開而亡。
遠古仙族辟穀養生、返樸歸真,所以能永壽。而儵及忽自詡超凡入聖還雞婆多事,強教渾沌開七竅享受人間視聽食息之欲。
儵及忽欲和渾沌有福同享,不料卻害了渾沌逐漸失去純真樸質,終至於嗚乎哀哉。今人亦應引為殷鑑~返璞歸真終身不辱!
渾沌(網路分享)
上古四凶(神獸)
= = = = = = = = = = = =
@附錄①~秘境探索研究社《莊子哲學思想》:
〈秘境探索研究社/團長BMC/Jan 25 Fri 2013〉
@附錄②~《TA做功課~莊子思想探析》:
〈張貼者:小傑/2009年4月23日/上午8:18〉
@附錄③~《從莊子到禪宗對中國人生哲學的建構》:
〈一點新知:GetIt01.com〉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