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0/03 23:06:27瀏覽2934|回應32|推薦163 | |
◎《莊子》外篇成語選輯〈增修補正之一〉:
~雁南飛 輯錄/2022.10.03
@《莊子》內篇成語選輯~前言:
壹、參閱《維基百科》「莊子」條目:
貳、推介《莊子》書目:
一、《莊子集解》/清。王先謙 集註/東大圖書公司。〈清四庫點句版集解〉
二、《莊子集釋》/清。郭慶藩 輯錄/華正書局。〈郭象、成玄英、陸德明 集釋〉
三、《莊子今註今譯》/陳鼓應 註譯/臺灣商務書局。〈匯集各家註疏&勘誤〉
四、《莊子通義》/明。朱得之 註疏/北大圖書館。〈王陽明心學與莊學互動之作〉
五、《莊子譯註》/張耿光 註釋/台灣書房出版公司。〈含內、外、雜篇三冊〉
六、《莊子補正》/清末民初。劉文典 撰/中華書局。〈上下二冊;博引各家之說〉
七、《解讀莊子》/傅佩榮 著/立緒出版社。〈通俗白話註解本〉
八、《莊子通釋》/賈太宏 註譯/西苑出版社。〈涉獵廣泛不拘一格〉
九、《莊子翼》/明。焦竑 輯;王元貞 校/新文豐出版社。〈八卷,卷末附闕誤,考證詳〉
= = = = = = = = = = = =
@《莊子》外篇常用成語〈增修補正之一〉選錄七則:
一、唇竭齒寒:
~唇,「脣」之異體字。唇竭,謂嘴唇向外翻開。齒寒,謂牙齒外露而齒齦受寒。
同義成語「唇亡齒寒」;或作「脣齒相依」。引喻彼此利害緊密相關,互為屏障依存也。
唇亡齒寒〈網路分享〉
~典出《莊子。胠篋》:
「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唇竭而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人生而大盜起。掊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
~又見《左傳。僖公五年》: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翫。
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附按]:
~現代實例如企業老闆與員工、國家政府與人民、政壇執政黨與在野黨等,皆具有『輔車相依,唇亡齒寒』之關係。
= = = = = = = = = = = =
二、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古時偷鉤之竊賊,可能觸法(竊持械器罪?)處死;但不由正道篡奪政權者,卻能封侯拜相一步登天。
後引申諷義,謂古今法律條文之虛偽不符正義,或執法多標產生不公平合理之案例。
~典出《莊子。胠篋》:
「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
故逐於大盜,揭諸侯,竊仁義并斗斛權衡符璽之利者,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
~又見西漢。司馬遷《史記。遊俠列傳序》:
「故伯夷丑周,餓死首陽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貶王;跖躋暴戾,其徒誦義無窮。
由此觀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侯之門仁義存』,非虛言也。」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網路分享〉
[附按]:
~參閱楊照《《史記的讀法》:「竊鉤者誅,竊國者侯」,這個世界是否存在「法外」正義?》:
= = = = = = = = = = = =
三、大惑不解:
~謂非常糊塗迷惑者,渾然不知本身的愚昧無知,以至於自己對眼前或未來事物都很疑惑不解。
~典出《莊子。天地》: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不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適者猶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則勞而不至,惑者勝也。」
~又見清。黃宗義《阿育王寺舍利記》:
「如是者月餘,或謂此草舍利也。嗟乎!即舍利亦復何奇?而況於偽為者乎!彼沾沾其神異者,可謂大惑不解矣。」
[附按]:
~《莊子》原典本意指一個人對某事物若自知如此做是不智行為,則他還不算是愚昧無知者。
若自始至終剛愎自用,渾然不知本身的愚昧無知,自然一錯再錯也無法理解自己做啥蠢事?
= = = = = = = = = = = =
四、東施效顰:
~春秋時,西施捂胸蹙眉而楚楚動人;東施羨而效之,依樣畫葫蘆卻見其醜而招致他人白眼。
引喻才德平庸者,只知一味盲目模仿有才德者,結果胡亂仿效不成,卻適得其反遭人嘲諷。
~典出《莊子。天運》:
「觀古今之異,猶蝯狙之異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窮哉!」
~又見《紅樓夢。第三○回》:
「寶玉心中想道:『難道這也是個痴丫頭,又像顰兒來葬花不成?』
因又自歎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特,且更可厭了。』」
[附按]:
~「東施效顰」指人們缺乏自信,依樣模仿他人優點欲移植未果,卻掩蔽了本身原創。
近似成語「邯鄲學步」,則指學習他人本事時照單全收,卻未能融會貫通匯成自家本事。
邯鄲學步〈網路分享〉
~關於「東施」是否有其人?參見《通俗編。婦女》:
「此寓言,其醜人未嘗著誰某也。《太平寰宇記》載諸暨縣有西施家、東施家。黃庭堅等始鑿言東施效顰。」
= = = = = = = = = = = =
五、吐故納新:
~本指道家養生之術,認為吐納可以汲取生氣、吐出廢氣,藉以祛病延年益壽,進入長生境界。
後世引申有「揚棄舊的、汲取新的事物」之新義;猶近似成語「除舊佈新」。
~典出《莊子。刻意》:
「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閒暇者之所好也。
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又見《舊唐書。卷一九二。隱逸傳/王遠知傳》:
「降璽書曰:『先生操履夷簡,德業沖粹,屏棄塵雜,棲志虛玄,吐故納新,食芝餌朮,念眾妙於三清之表,返華髮於百齡之外,道邁前烈,聲高自古。』」
[附按]:
~按《維基百科》~《雲笈七籤》卷三十二《服氣療病》曰:
「凡行氣以鼻內〈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內氣有一,吐氣有六。內氣一者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稻,皆出氣也。
凡人之息,一呼一吸,無有此數,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氣,稻以解極。」
= = = = = = = = = = = =
六、夏蟲不可語冰:
~夏蟲如蟬之若蟲,夏季出土蛻殼成蟬後,壽不過數十日,無法活過入秋,故不能與之談論冬季冰雪之景。
本指生命所經歷週期之短暫,局限其所知之常識。引喻人們見識短淺,難以與其款款而談人生大道理。
~典出《莊子。秋水》: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又見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
「美人撫掌大笑道:『郎君如此眼光淺,真是夏蟲不可語冰,我教你看看。』
說罷,異寶滿室;珊瑚有高丈餘的,明珠有如雞卵的,五色寶石有大如栲栳的,光豔奪目,不可正視。」
[附按]:
~亦作「夏蟲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併見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回:
「冰心小姐道:『古語說得好:“夏蟲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各人冷暖,各人自知。
叔叔請自為謀,侄女僅知有禮義名節,不知有禍福,不須叔叔代為過慮。』」
= = = = = = = = = = = =
七、以管窺天:
~管,通「筦」。窺,同「闚」。以管窺天,透過竹管看天,謂人所見之渺小。比喻人識見短淺,十分片面狹窄。
同義成語:「以蠡測海」、「管中窺豹」;複合成語「管窺蠡測」。近似成語:「坐井觀天」。
~典出《莊子。秋水》:
「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規規然,①識見短淺貌。②恍惚失神貌。此處作①解。〉
~又見西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十:
「中庶子曰:『苟如子之方,譬如以管窺天,以錐刺地;
所窺者大,所見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如子之方,豈足以變駭童子哉?』」
[附按]: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或「管窺蠡測」微義,俱警惕人不可恃才傲物狂妄自大,應謙卑處世寬厚待人。
重陽節快樂!〈網路分享〉
重陽節習俗〈網路分享〉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