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5/12 00:25:27瀏覽10418|回應42|推薦142 | |
◎《莊子。內篇。大宗師》補註&語譯: ~民國107年〈2018〉05.12: 莊周〈維基分享〉 〈編按〉: 一、附註援引《莊子集解》、《莊子集釋》、《莊子注》、《莊子通義》、《莊子譯注》及《莊子今註今譯》等各版本參考。 二、所酌加[附註]聊供參。如有未詳之處祈包涵。 三、註解部分引錄《莊子集解》、《莊子注》、《莊子通義》、《教育部異體字字典》、《說文解字》、《成語詞典》、《漢語詞典》、《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等。 四、《莊子。大宗師》全文約略區分為十段~選錄[本文四]、[本文六]及[本文八]至[本文十]~對話式寓言計五則,文藻生動活潑。 囿於篇幅,其中[本文一]至[本文三]、[本文五]&[本文七],皆落落長篇或文辭嚴肅,略過而不錄。 五、譯解請逕參《莊子譯注》~「大宗師」篇。網址↓ http://www.huzheng.org/bookstore/ZhuangZi.pdf 該文語譯已通順,不另譯。個人淺解請參[附註]。 六、是篇名「大宗師」,寓含老莊思想微義: 「大」者,順應自然、天人合一之道,強名之謂「大」。 = = = = = = = = = = = =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 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 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矣。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損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 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其顙頯。淒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 ;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 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邴乎其似喜也,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廣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 以刑為體,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行於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莊子鼓盆而歌〈網路分享〉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遯。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恆物之大情也。 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 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又況萬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狶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襲崑崙;馮夷得之,以遊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均略。請自行參考《莊子譯注》簡體版本篇。 http://www.huzheng.org/bookstore/ZhuangZi.pdf = = = = = = = = = = = =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①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曰:「吾聞道矣。」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 曰:「惡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告而守之,三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③;已外物矣,吾又守之。 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④;朝徹,而後能見獨⑤;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⑥。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 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⑦。」 ①南伯子葵、女偊: ~皆《莊子》寓言中假託人物。一本疑南伯子葵即南伯子綦。 其他各分段出現之人名,多是寓言中假託人物,不另贅述。 ②惡: ~惡有多義,此處音ㄨ。猶言「烏」,作「何」、「豈」、「安」、「怎」、「怎能」、「怎麼」、「哪裡」解。 ③外物: ~外有多義,此處作遺忘解。物,事物;喻身外之物。外物,遺忘身外之事物。 ④朝徹: ~朝有多義,此處音ㄓㄠ。作朝陽解。徹,明徹;清新明亮也。 ⑤獨: ~獨有多義,此處作「道」解。謂不依附外物,超然獨立之大道也。 ⑥攖寧: ~攖音ㄧㄥ,擾亂也。甯,寧靜,安定也。攖寧,此處喻作反義解。謂不受外物影響,而擾亂其求道心志之堅定也。 ⑦副墨⑴、洛誦⑵、瞻明⑶、聶許⑷、需役⑸、於謳⑹、玄冥⑺、參寥⑻、疑始⑼: ~皆《莊子》寓言中假託人物。按上開人物均有特殊涵意,依序為~ ⑴文書、⑵背誦、⑶明目、⑷耳語、⑸勤奮、⑹吟詠領悟、⑺深邃虛空、⑻高曠缥緲、⑼象有始復無始、 ~錄自《莊子譯注》簡體版語譯〈以下同〉 南伯子葵問女偊說:「你的年歲已高,而面色卻像小孩,為什麼呢?」 女偊說:「我得道了。」 南伯子葵說:「道可以學得嗎?」 女偊說:「不,不可以!你不是可以學道的人。卜梁倚有聖人的天才而沒有聖人的道,我雖有聖人的道而沒有聖人的天才。我準備用道教導他,也許可以使他能真的成為聖人吧!不是這樣,用聖人的道告訴有聖人之才的人,也是容易的。 我仍然要守持以道來教導他三天,而後才能把天下置之度外;已經把天下置之度外了,我又守持七天,而後才能把事物置之度外;已經把事物置之度外了, 我又守持九天,而後才能把生死置之度外;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而後才能一旦貫通;一旦貫通,而後才能體認絕對的大道;能體認絕對的大道,而後才能理解時間是無限的;時間是無限的,然後才能領悟不死不生的境界。 滅絕生命的東西沒有死,產生生命的東西就沒有生。只要是物,沒有用無不到的,沒有迎而不接的;沒有毀壞的,也就沒有成功。這就叫做擾亂後的安定,擾亂後的安定,是擾亂而後的成功。」 南伯子葵曰:「你從哪裡聽到的這些道理呢?」 女偊說:「我從書冊之子那裡聽到的,書冊之子是從誦讀的孫子那裡聽到的,誦讀之孫又是從見解那裡聽到的,見解又是從心得那裡聽到的,心得又是從實行那裡聽到的,實行又是從詠歌那裡聽到的,詠歌又是從深遠那裡聽到的,深遠又是從空寂那裡聽到的,空寂又是從象有始或象無始那裡聽到的。」 = = = = = = = = = = = = 子祀、子輿、子犂、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 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俄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曰:「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曲僂發背,上有五管,頤隱於齊,肩高於頂,句贅指天。」 陰陽之氣有沴,其心閒而無事,跰𨇤而鑑於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將以予為此拘拘也。」 子祀曰:「女惡之乎?」 曰:「亡,予何惡!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為雞,予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鴞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 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且夫物不勝天久矣,吾又何惡焉!」 俄而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而泣之。 子犂往問之,曰:「叱!避!無怛化!」 倚其戶與之語曰:「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將奚以汝適?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 子來曰:「父母於子,東西南北,唯命之從。陰陽於人,不翅於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聽,我則悍矣,彼何罪焉?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今大冶鑄金,金踊躍曰:『我且必為鏌琊!』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 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為不祥之人。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耶? 今一以天地為大鑪,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覺。 ~略過。請自行參考《莊子譯注》簡體版本篇。 http://www.huzheng.org/bookstore/ZhuangZi.pdf = = = = = = = = = = = =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語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①,相為於無相為②,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莫然有間③,而子桑戶死,未葬。 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④!」 子貢趨而進曰:「敢問臨尸而歌,禮乎?」 二人相視而笑曰:「是惡知禮意!」 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尸而歌,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邪?」 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內者也。外內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弔之,丘則陋矣!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遊乎天地之一氣。彼以生為附贅縣疣⑤,以死為決𤴯潰癰。 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後之所在!假於異物,托於同體;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覆終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哉!」 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 孔子曰:「丘,天之戮民⑥也。雖然,吾與汝共之。」 子貢曰:「敢問其方?」 孔子曰:「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子貢曰:「敢問畸人⑦?」 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 君子之交。〈維基分享〉
①相與於無相與: ~相與,謂相交也。相與於無相與,言出於自然無心之交往。 換個類似熟語之說法,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因其淡雅不膩,所以恆久不衰。 ②相為於無相為: ~相為,謂有所助益也。相為於無相為,言彼此無所求而自然相助。 ③莫然有間: ~莫然,猶漠然、淡然;謂淡泊交往也。或作默然,引喻頃刻。 莫然有間,言淡泊交往一時之間。或作頃刻之間。 ④猗: ~猗有多義,此處音ㄧ,作語尾感歎助詞解。 引《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猗歟」歎詞常連用於語尾,猶文言「兮」或白話「啊、呀」。「猗嗟」歎詞則用於語首。 ⑤附贅縣疣: ~附贅,謂附著在身上之累贅。縣疣,即懸疣,謂懸掛在身上之肉瘤。 附贅縣疣,引喻身上多餘之贅物。引申生命所寄託之軀殼,往生後即成多餘累贅。 ⑥天之戮民: ~戮民,指遭受刑戮之凡人。天之戮民,謂遭受天道自然刑戮〈束縛〉之人。 ⑦畸人: ~畸有多義,此處音ㄐㄧ,作奇異、超俗解。畸人,喻特立獨行之異人。 ~錄自《莊子譯注》簡體版語譯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互相結為朋友,說:「誰能相交在不相交之中,相助於不相助之中,誰能登上天空而邀遊於雲霧,宛轉沒有窮盡;無所謂生,無所謂死?」 三人互相看著而笑,默契於心,於是相互交為朋友。 沉默一會〈註:或譯「不久之後」〉而子桑戶死去,沒埋葬。孔子聽到這件事,讓子貢前去幫助辦喪事。 一個人唱挽歌,一個人彈琴,二人相和唱著,說:「哎呀!桑戶!來!哎呀!桑戶!來!你已經返本歸真了,而我們還是活著的人啊!」 子貢快步上前說:「請問你們對著屍體唱歌;合乎禮儀嗎?" 二人相互觀望而笑著說:「這樣說怎麼懂得劄的真正意義呢?" 子貢返回,把這件事告訴給孔子,說:「他們是什麼人呢?不修德行,身置度外,面對死屍而唱歌,臉不變色,沒法形容他們,他們是什麼人呢?」 孔子說:「他們是處於禮教世俗之外的人,而我是處於禮教世俗之內的人。外內是不相通的。我讓你去弔唁他,我實在太固陋了! 他們是正要同造物者結成為友的人,遊於天地的元氣之中。他們把生命看作是累贅,把死亡看成是瘡毒的潰破,象他們這人,又怎能懂得死生好壞的所在呢! 寄託於特殊,又寄託於一般。忘掉了肝膽,忘掉了耳目,死生迴圈,理不出個頭緒。茫茫然徘徊在塵世之外,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然無為的境地。他們又怎能不厭其煩地遵守世欲的禮儀,以此讓眾人觀看呢!」 子貢說:「那麼,先生遵循什麼道術呢?」 孔子說:「我是受自然刑戮的人,雖然如此,我願意和你共同得到道理。」 子貢說:「請問這種道術。" 孔子說:「成為魚在於水,成為人在於道。造于水的魚,挖個池子養活,得到道術的人,就會無所事事而性情安定。所以說:`魚相忘於江湖之中,人相忘於道術之中。'」 子貢說:「請問異於平常的人是怎樣的人呢?」 孔子說:「異於平常的人是異於世俗而混同于自然的人。所以說:`大自然的小人,便是人間的君子;人間的君了,卻是大自然的小人。'」 = = = = = = = = = = = = 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居喪不哀。無是三者,以善處喪蓋魯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 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 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孰先,不知孰後;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 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已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耗精。 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非吾乎? 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 = = = = = ~略過。請自行參考《莊子譯注》簡體版本篇。 http://www.huzheng.org/bookstore/ZhuangZi.pdf = = = = = = = = = = = =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①汝?」 意而子曰「堯謂我:『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 許由曰:「而奚來為軹②?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遊夫遙蕩恣睢③轉徙④之塗乎?」 意而子曰:「雖然,吾願遊於其藩⑤。」 許由曰:「不然。夫瞽者無以與乎眉目顏色之好,盲者無以與乎青黃黼黻⑥之觀。」 意而子曰:「夫無莊⑦之失其美,據梁⑦之失其力,黃帝之亡其知,皆在鑪捶⑧之間耳。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 許由曰:「噫!未可知也。我為汝言其大略:吾師乎!吾師乎!䪠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所遊已!」 大宗師~游心世界。〈維基分享〉
= = = = = = ①資: ~資有多義,此處作助益或指教解。白話即「給予...幫助、建議或指正」。 ②軹: ~軹音ㄓˇ,古通「只」。有多義,此處作語末助詞解。依文意相當於「矣」、「歟」、「耳」等。 原義指車轂外端貫穿車輪中心圓木之小孔。引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車輪小穿也。輪當作轂。輪人職曰: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爲賢,去三以爲軹。」 ③遙蕩恣睢: ~遙蕩,逍遙自在不羈也。恣睢,放任為所欲為也。 ④轉徙: ~轉徙,此處作輾轉變遷解。隱含有掙脫束縛之變幻境界。 ⑤藩: ~藩有多義,原意作藩籬、籬笆、周圍。引申有束縛、約束之意。 ⑥黼黻: ~黼黻,音ㄈㄨˇ ㄈㄨˊ。古代禮服上所繡製之彩繪花紋。後引申文采燦然,美輪美奐。 引《荀子。非相》:「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故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鐘鼓琴瑟。」 ⑦無莊、據梁: ~無莊,《莊子》虛構之古代美人。於本文引譬美人得道後不事裝扮,而忘其美貌。 據梁,《莊子》虛構之古代大力士。於本文引譬大力士得道後不炫神力,而忘其勇悍。 ⑧鑪捶: ~爐捶,原指冶煉金屬工具。此處作冶煉鍛造解。引陸德明《釋文》:「捶,本又作錘。」 又,郭慶藩《集釋》:「鑪,灶也;錘,鍛也。以上三人皆因聞道然后忘其所務,以契其真,猶如世間器物假如鑪冶打鍛以成其用者耳。」 ~錄自《莊子譯注》簡體版語譯 意而子去見許由。許由說:「堯給你什麼指教呢?」 意而子說:「堯教導我:『你必須身體力行仁義而明辨是非。』」 許由說:「你為什麼到這裡來呢?堯既然像黥刑一樣施以仁義,像劓刑一樣施以是非,你怎麼能邀遊於逍遙放蕩、任意胡為的變遷道路呢?」 意而子說:「雖然如此,我還是願意遨遊於這種境地。」 許由說:「不是這樣的,濛濛眼的人無法參與辨別眉目顏色的好壞,瞎子無法參與看到衣服上繡的斧形花紋。」 意而子說:「無莊忘掉了自己的美貌,據梁忘掉了自己的力氣,黃帝忘掉了自己的智慧,都是在熔爐中捶煉而成的。你怎麼能知道造物者長我黥刑的皮肉,補我劓刑割去的鼻子,使我載有完整的形體跟隨先生呢?」 許由說:「唉!這是無法知道的。我給你說說它的大概吧!我的大宗師呵!我的大宗師呵!調和萬物卻不以為義,恩澤於萬代卻不以為仁,生在上古卻不算老,覆天載地雕刻萬物的形狀也不算巧,這就是大宗師所達到的遊心境界。」 = = = = = = = = = = = = 顏回曰:「回益①矣。」 仲尼曰:「何謂也?」 曰:「回忘禮樂矣!」 曰:「可矣,猶未也。」 他日,復見,曰:「回益矣。」 曰:「何謂也?」 曰:「回忘仁義矣。」 曰:「可矣,猶未②也。」 他日,復見,曰:「回益矣!」 曰:「何謂也?」 曰:「回坐忘③矣。」 仲尼蹴然④曰:「何謂坐忘?」 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⑤,同於大通⑥,此謂坐忘。」 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 大智若愚。〈臉書分享〉
= = = = = = ①益: ~益有多義,此處作增益、長進解。引申學道每一進階之提升。 ②猶未: ~猶未,言尚未也。此處指學道中雖有長進,但尚未達到完善境界。 ③坐忘: ~坐忘有多義,此處作「融合於天地之間,臻達物我兩忘無拘無束之超然境界」。 ④蹴然: ~蹴然,驚訝而躍起貌。另一解作驚愕〈驚惶〉不安貌。 ⑤離形去知: ~離形去知〈智〉,謂脫離形體累贅,拋棄內心巧智,返璞歸真回復自然。 ⑥大通: ~通有多義,此處作「道」解。大通,即大道也。 ~錄自《莊子譯注》簡體版語譯 顏回說:「我有長進了。」 孔子說:「你說的長進是什麼呢?」 顏回說:「我忘掉仁義了。」 孔子說:「還可以,還是不夠。」 過些日子,顏回又一次見到孔子,說:「我又有長進了。」 孔子說:「你說的長進是什麼呢?」 顏回說:「我忘掉禮樂了。」 孔子說:「還可以,還是不夠。」 過些日子,顏回又一次見到孔子,說:「我有長進了。」 孔子說;「你說的長進是什麼呢?」 顏回說:「我坐忘了。」 孔子驚奇他說:「什麼叫做坐忘?」 顏回說:「毀棄肢體,廢除聰明,離開身形,棄掉知識,和同大道,這就叫做坐忘。」 孔子說:「和同于大道就沒以偏好,變化就沒有執著不變,你果真是個賢人,我願意步你的後塵了。」 = = = = = = = = = = = = 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 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 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 有不任其聲而趨舉其詩焉。 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是?」 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③,天地豈私貧我哉? 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天下為公。〈網路分享〉
①殆病: ~殆有多義,此處作大概、幾乎、恐怕解。殆病,言恐怕是困乏病倒了。 ②有不任其聲而趨舉其詩焉: ~「有」有多義,此處或作代名詞「他」解。隱指其人〈子桑〉...云云。 全句白話:「〈子桑他呀〉似已聲嘶力竭衰弱不堪,急促地誦念自己瞎編的詩歌。」 ③天無私覆,地無私載: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是一種大自然覆育萬物「大公無私」之高尚情操,值得現代人學習。 引《呂氏春秋。去私》:「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 又:「堯有子十人,不與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錄自《莊子譯注》簡體版語譯 子輿和子桑戶結為朋友,而一連下了十天大雨。 子輿說:「子桑戶大概餓壞了吧!」於是包了飯前往子桑戶住處給他吃。 到子桑戶的門口,就聽到子桑戶好像唱歌,又好像在啼哭,彈著琴唱道:「父親啊!母親啊!天啊!人啊!」 聲音衰弱而又急促地念著自己的詩。 子輿進去,說:「你唱歌念詩,為什麼這樣?」 子桑戶說:「我在思索使我達到如此地步而得不到答案。難道父母讓我貧困嗎?天無偏私覆蓋著,地無偏私負載著,難道天地的偏私讓我貧困嗎? 探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而得不到答案。然而我達到這種絕境,是命運吧!」 = = = = = =
康乃馨〈網路植物園〉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