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1/26 00:16:57瀏覽9864|回應29|推薦138 | |
◎《莊子。內篇。應帝王》補註&語譯: ~民國107年〈2018〉01.26: 〈編按〉: 一、附註或引西晉。向秀、郭象《莊子注》參考。 〈以下簡稱「向、郭《莊子注》」〉 二、酌加[附註]聊供參。如有未詳之處,祈諒。 三、註解部分引錄《莊子集解》、《莊子通義》、《教育部異體字字典》、《說文解字》、《成語詞典》、《漢語詞典》、《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等。 四、附試譯聊供參~如有不暢順,尚祈斧正。〈試譯文參雜個人想像延伸,僅供參考。〉 五、《莊子。應帝王》全文約略區分為七段~ 其中[本文五]一段,本篇再分文[本文五]之一及[本文五]之二兩部分便於參閱。 《莊子通義》
= = = = = = = = = = = = 齧缺①問于王倪①,四問而四不知。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①。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①不及泰氏①。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②,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③。 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③。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於非人。」 ①齧缺、王倪、蒲衣子、有虞氏、泰氏: ~齧缺、王倪、蒲衣子〈《淮南子》作技衣子〉,皆傳說堯時賢人。舜曾拜蒲衣子為師,舜欲禪位,蒲不受。 有虞氏,虞舜也,姚姓,名重華,國號有虞。泰氏,泰通太,舊注指太昊,伏羲氏也。 ②藏仁以要人: ~藏仁,心懷仁義道德也。反義即得勢前心懷仁義,得勢後拋仁棄義。 要有多義,此處作交結、籠絡解。要人,引喻廣結善緣以籠絡民心。 ③未始出於非人: ~非人有多義,一說指超脫物我兩分,達於了無牽絆之境界,此處從之。 一說非人針對外物言,指能跳脫外物之羈絆而行事,略異前義,併參。 ④徐徐、于于: ~徐徐,寬緩貌,舒容安閒也。于于,此處通「迂迂」,迂緩貌。形容人悠游自得也。 齧缺求教於王倪,提問四次而王倪四答不知。齧缺因此喜孜孜地跳起來,走到蒲衣子處所稟報此事。 蒲衣子說:「你現在知道這種情況嗎?有虞氏〈虞舜〉比不上伏羲氏〈太昊〉。有虞氏表面心懷仁義以廣結善緣,雖然也能籠絡民心贏得百姓擁戴,然而他終究未能跳出物我兩分之牽絆。 伏羲氏,他睡臥時寬緩安閒;醒來時悠游自得,能物我兩忘自以為是馬,也自以為是牛。其理智篤實,其德性純真,他從未曾陷入物我兩分之困境中。」 肩吾①見狂接輿①。狂接輿曰:「日中始①,何以語女?」 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 狂接輿曰:「是欺德也。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夫聖人之治也,治外②夫?正而後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鳥高飛以避矰弋③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④,以避熏鑿之患,而曾二蟲之無如?」 ①肩吾、狂接輿、日中始: ~肩吾,古中國傳說之人物。接輿,楚國隱士陸通,字接輿。 日中始,《莊子》寓言假託之神人,傳說為肩吾之師。 按在《莊子》寓言中,出現「肩吾」計四次: ⑴《莊子。逍遙遊》: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⑵《莊子。應帝王》: 「肩吾見狂接輿。狂接輿曰:『日中始,何以語女?』」 ⑶《莊子。大宗師》: 「...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 ⑷《莊子。田子方》: 「肩吾問于孫叔敖曰:『子三為令尹而不榮華,三去之而無憂色。吾始也疑子,今視子之鼻間栩栩然,於之用心獨奈何?』」 ②治外: ~治外,其一解作治理外在之天下百姓。又一解作治理外物,引喻治理社稷外在之表象。 ③矰弋: ~矰,繫絲繩之短箭,為古代弋射飛鳥工具。矰弋,以絲繩所繫箭矢引弓射獵。 ④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 ~鼷鼠,小鼠;俗指家鼠或田鼠。神丘,社壇,即神壇。 肩吾往見隱士狂接輿。狂接輿問:「您師父日中始教了你什麼大道理?」 肩吾答:「他告訴我:統治百姓的君王憑著自己意志頒行法令,百姓誰敢不服從而盡力適應教化變動的環境呢!」 狂接輿說:「這是偽善不篤實的德行。他用這愚法去治理天下,就像徒步涉海般不著邊際,徒手鑿河般徒勞無功,驅使蚊蟲背負大山般不自量力。 聖人治理夭下,難道是治理外在的事物嗎?聖人先正己身修己德,而後才推己及人教化百姓,教導百姓順其自然使之為所能為罷。 鳥兒尚且懂得高飛,就能避開獵人引射絲繩所繫箭矢之傷害;小家鼠尚且知道在神壇下面打深洞,就能避開煙熏鑿洞之災禍。你們竟連這兩個小動物避禍的本能也不瞭解嗎?」 天根①遊於殷陽,至蓼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為天下。」 無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②也! 予方將與造物者為人,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③之外,而遊無何有之鄉,以處壙垠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為?」 又復問。無名人曰:「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④,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①天根: ~謂天之根源。白話俗云,即生命之源始。一說引喻古代以治理天下為任之天子者,併參。 按,無名人亦為《莊子》寓言中所假託之神人、至人與真人。 ~引邵康節詩《觀物吟》詩: 「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躡天根豈識人。 ②不豫: ~豫有多義,此處作喜悅、愉快解。不豫,不悅貌;即對事不愉快。 ③六極: ~六極,謂天地上下四方。俗指平面四方與上下之立體空間概念。 〈中醫學另義:泛指六種極度虛勞病症之總稱。〉 ④游心於淡,合氣於漠: ~謂處於純真淡泊自然境界,融於清靜漠然虛無天地。 天根遨遊殷山之南麓,走到蓼水之邊,巧遇某無名賢人,乃趨前請教:「請問怎樣才能治理天下?」 無名人答:「滾開吧,你這個見識淺陋的傢伙!怎麼一開口就問那使人不快的蠢事呢! 我正盤算著如何和天地造物者為伴,感到煩心時,就乘著輕盈縹緲的雲氣,翱翔於六極之外,邀遊於虛無之境,自在生活於廣闊無垠之大地。你又何必癡人說夢,拿治理天下雄圖來撩撥我的內心呢?」 天根再度請益無名人。無名人說:「你只要保持樸實本性,處於純真淡泊自然境界,融於清靜漠然虛無天地,順應自然無為規律而不偏執自我,則治理天下就可以水到渠成。」 陽子居①見老聃,曰:「有人於此,向疾強梁②,物徹疏明,學道不勌,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③,勞形怵心③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來田④,猨狙之便來藉⑤。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陽子居蹵然⑥曰:「敢問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 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遊於無有者也。」 ①陽子居: ~引《維基百科》:「或作陽朱。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名思想家。或說字子居,魏國人,生平已不可考。」 ~又《孟子。滕文公》:「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 ②向疾強梁: ~向,通「嚮」。向疾,喻反應迅疾敏捷。又通「響」。響疾,喻如回聲般迅捷。強梁,喻強悍果決。 ③胥易技系: ~胥有多義,此處作吏治或小吏之才智解。易,變更治事,引申朝令夕改。 技有多義,此處作吏治之技能,隱諷執著事務性之雕蟲小技。系,通「繫」,牽絆、繫縛。 ④來田: ~來有多義,此處作招來、招致解。田有多義,此處作田獵、狩獵解。 ⑤猨狙之便來藉: ~猨,《埤雅》:「猨,猴屬。長臂善嘯,便攀援。」狙,泛指獼猴類動物。 便有多義,此處作行動便捷解。來,見「來田」前義。藉有多義,此處作〈以繩索〉繫縛解。 ⑥蹵然: ~蹵通「蹴」。有多義,此處作驚惶貌。蹵然,即驚恐不安貌。 陽子居謁見老聃,說:「若有這麼一個人,他反應迅疾敏捷,行事果斷強悍,對事物能洞察透徹,能勤奮學道不倦怠。如此之能人,他可以和聖人明君併列嗎?」 老聃答:「若以這樣的人與聖人明君相比,他們如同賣弄聰明官員不停更改吏治而為擾民小技所牽累,以致戰戰兢兢過於操勞身心。 況且虎豹因炫耀花紋招來獵人圍捕;猿猴因自恃身手敏捷,獵犬因擅長捕捉狐狸,也才招致繩索繫縛防逃。像虎豹猴犬這些動物,難道能和聖人明君的智慧相比較嗎?」 陽子居驚惶地追問:「那請問到底什麼才是聖人明君之治呢?」 老聃答:「聖人明君治理天下,其功德普照天下,自己卻好似不曾盡心盡力;施政化育萬物,而百姓習以為常不覺得有所依賴。 建立顯赫功績,而不自我稱述表揚;使萬物各居其所,而自己卻怡然自得若無其事;在在皆展現其高度,而遨遊於清靜虛無之境界。」 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 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 壺子曰:「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①。而固得道與?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亢②,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數③矣!吾見怪焉,見濕灰④焉。」 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 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止,是殆見吾杜德機⑤也。嘗又與來。」 ①既其文,未既其實: ~既,盡也,全也。文有多義,此處作外在〈紋飾〉表象解。實有多義,此處作內在〈充實〉本質解。 ②以道與世亢: ~道,此處作外在〈紋飾〉表象之道解。亢有多義,此處通「抗」;作抗衡、匹敵解。 ③不以旬數: ~旬,十日曰旬。不以旬數,謂無法以十日來計數;於此處喻活不過十日。 ④濕灰: ~《莊子》內文多見「濕灰」一詞;謂已沾溼之灰燼。按,死灰猶可復嘫,濕灰則不可復嘫矣。 濕灰,引喻神情萎靡閉塞,如沾溼之灰燼了無生氣。 ⑤杜德機: ~杜有多義,此處作閉塞解。德機,猶言〈一線〉生機。下文有「杜權」一詞,其義近似。 鄭國有位名叫季咸之神卜巫者,能測知人們生死吉凶禍福壽夭,所預言之年月旬日皆神準。鄭國人遇見到他,都怕他卜知不祥之事而避走。 列子見了他卻深表折服。歸來,便稟告壺子:「原先我以為先生之道術是最棒的,現在又來了一個更高明啊。」 壺子說:「我教你的盡是外在表象,尚未教你內在本質,難道你已經得道嗎?譬如雌鳥眾多而無雄鳥,又怎能形成受精卵呢?你所學道術的皮毛要與社會比較,很容易露餡而讓人洞悉虛實。且請他來萬我看個相吧。」 第二天,列子偕季咸一起會見壺子。季咸出門後告訴列子:「唉!你的老師快要掛了,難活了!估計不超過十天了。我看他的形色怪異,精神衰弱得像沾濕了的餘燼。」 列子傷心流涕,淚水沾濕衣襟,進屋把季咸警語告知壺子。 壺子說:「方才我故意顯示給他的形貌,如同地表那般寂靜無聲,像山一樣既靜止又微動,他就只能瞧見我閉塞的微弱生機。你試著和他再來看一次吧。」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見其杜權①矣!」 列子入,以告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天壤,名實不入,而機發於踵②。是殆見吾善者機也。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試齊,且復相之。」 列子入,以告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太沖莫勝③,是殆見吾衡氣機也。鯢桓之審④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淵有九名,此處三焉。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立未定,自失而走⑤。壺子曰:「追之!」 列子追之不及。反,以報壺子曰:「已滅矣,已失矣,吾弗及已。」 壺子曰:「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⑥,不知其誰何,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 然後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三年不出,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於事無與親。雕琢復樸⑦,塊然⑧獨以其形立。紛而封⑨哉,一以是終。 ①杜權: ~權,機也。杜權即閉塞之生機。或曰閉塞之權變生機。 ②機發於踵: ~言閉塞之生機忽自腳後跟發至全身。喻生機復萌。 ③太沖莫勝: ~太沖,太虛。莫勝,未偏勝也;引喻趨於平衡狀態,未有偏頗失衡。 ④鯢桓之審: ~鯢,本作雌鯨或鯨魚解。此處泛指巨魚。桓有多義,此處作盤桓、逗留解。 審有多義,此處作水回流所聚積之處解。鯢桓之審,即巨魚所盤桓之水域形成了深淵。 ⑤自失而走: ~自失,此處作茫然身不由己解。走,此處作避走解。自失而走,猶言身不由己地拔腿開溜。 ⑥虛而委蛇: ~委蛇〈讀音ㄨㄟ ㄧˊ〉,敷衍應付也。虛而委蛇,即成語「虛以委蛇」之典源。 ⑦雕琢復樸: ~雕琢有多義,此處原作華麗修飾解。復樸,猶成語「返璞歸真」。 ⑧塊然: ~塊然,孑然;大地孤挺獨立貌。引喻如同大地般木然忘情;有遺世獨立之風。 ⑨紛而封: ~紛,紛擾之世間俗務。封,堅守也;此處作堅守本真解。 第二天,列子又約季咸來觀察壺子。這次季咸出來告訴列子說:「幸運呀!你先生見了我後病徵已大有好轉,完全有痊癒的希望。我觀測到他閉塞的微弱生機又有了生氣。」 列子進了屋子,再將季咸的話告訴壺子。壺子說:「我剛才展示的是天地間之蓬勃生氣,形體虛與實皆不放心上,所以生機自腳後跟發至全身。他大概是窺見了我有一線生機。你再請他來看一次吧。」 又第二天,列子再約季咸一起來看壺子。季咸出來困惑地對列子說:「你的先生啊神情陰晴不定,我沒法子再替他看相。試著讓他身心穩定後,再來仔細看相。」 列子進了屋子,告訴壺子。壺子笑稱:「我剛才又將陰陽兩氣虛靜和諧之平衡狀態展示出來,他或許窺見了我均衡和平之兆象。 猶如巨魚所盤桓之水域形成了深淵,靜止聚積河水之處形成了深淵,流動大水所滯留之處形成了深淵。故淵有九種,我已展露示人者僅三種。你再請他過來看一次吧。」 又第二天,列子再約困惑的季咸一起來見壺子。話說季咸的腳跟尚未站穩,就身不由己開溜了。壺子喊:「快追回他!」 列子沒能追上那神巫,返回壺子居處,稟報說:「已經跑了沒影兒,我來不及追上了。」 壺子笑說:「以往我所展示的兆象,其實從未脫離本身道術的根源。我隨心所欲輕鬆應付他,使他無法洞悉我的內涵份量,因能順應外物之變化,隨波逐流順其自然,所以他沒法解相,只好開溜了。」 此後,列子自慚沒學到壺子的道術真本領,便返家面壁自省,三年不出門。幫其妻燒爨做飯,像侍奉人般餵豬,對事物不分親疏,革除夸飾虛榮,返璞歸真,怡然忘情遺世獨立,處於塵囂之世而堅守本真,從此終身不渝。 無為名尸①,無為謀府②,無為事任,無為知主。 體盡無窮,而遊無朕③。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④,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①無為名尸: ~不淪為名聲之附庸;猶言不沽名釣譽也。 ②無為謀府: ~不甘作謀策之機關;猶言不汲汲權謀也。 ③無朕: ~朕有多義,此處作跡象、痕跡解。無朕,謂毫無跡象可尋。 ④不將不迎: ~將有多義,此處作送往解。迎有多義,此處作迎來解。 不將不迎,引喻明鏡映影,來者即照,去者不留痕跡。 純真之人不淪為名聲之附庸;不甘作謀策之機關;不強攬世間事物之負擔,不崇尚機巧奸詐之主宰。 潛心學道之本體無窮盡,邀遊穹蒼無蹤無跡;發揮所稟受之自然無為天性,不炫露誇耀而怡然自得,此謂淡泊虛無境界而已。 至人深不可測,其用心像明鏡,對外物聽任自映,來者即照,去者也不留痕跡。故能順應自然不隱藏真相,駕馭外物而不受損傷。 南海之帝為儵①,北海之帝為忽①,中央之帝為渾沌②。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③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①儵,忽: ~儵,或作「倏」;假託南海之帝虛擬神名。忽,假託北海之帝虛擬神名。 ②渾沌: ~渾沌,或作「混沌」;此處假託中央之帝虛擬神名。本意指聚合不分;哲學或謂虛空貌。 引《維基百科》:「非線性科學中的混沌現象,指的是一種確定的但不可預測的運動狀態。」 ③七竅: ~七竅,指顏面上眼二〈看〉、耳二〈聽〉、鼻孔二〈呼吸〉、口一〈飲食;言語〉,計七個孔穴。 按,成與有⑴「七竅玲瓏」~聰明靈巧貌;⑵「七竅生煙」~氣急敗壞貌。 ~參閱《中醫教你觀七竅知疾病》: 2016-07-08/環球網/發表於kknews.cc健康欄 南海之帝王名為儵,北海之帝王名為忽,中央之帝王名為渾沌。儵與忽兩帝常在渾沌之地界聚會,渾沌款待他們十分豐盛。 儵與忽很感動,一塊兒商量如何報答渾沌之厚誼。說:「凡人們都有七個竅孔,可用來聽看、吃喝和呼吸,唯獨渾沌老哥沒有,我們試著幫他鑿開七竅吧。」 於是一天鑿開一竅,鑿到第七天通了七竅,渾沌就嗚呼哀哉了。 莊周〈網路分享〉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