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06 00:13:17瀏覽2625|回應30|推薦135 |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說》第廿九至第卅二分 ~民國106年〈2017〉07.06: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報佛恩網》譯述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03〈網路分享〉
一、參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說》: http://book.bfnn.org/books/0613.htm 二、參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分段注解》: http://book.bfnn.org/books2/1736.htm 三、併參《實用佛學辭典》~高觀廬居士編纂: http://ftp.budaedu.org/fo-dict/CH030-07.pdf 四、併參《唯識名詞白話新解》: http://book.bfnn.org/books3/2085.htm [本文]: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①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①如來: ~佛家語。引《佛學大辭典》: http://www.buddha-hi.net/re/thread-8351-1-1.html 梵語曰多陀阿伽陀Tathāgata,譯言如來,佛十號之一。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之故,名為如來。是真身如來也。 又乘真如之道來三界垂化之故,謂之如來。是應身如來也。又,如諸佛而來,故名如來。此釋通於二身。 ㈠Tathāgata,音譯多陀阿伽陀,乃佛十大稱號之一。 按tatha意為「如」,agata意為「來」。如來,簡義曰乘如實道而來成正覺。 ㈡引《維基百科》~如指「真如」,含兩層意思: ⑴憑藉真如之道,通過努力,不斷累積善因,最後終於成佛,故名如來,也就是真身如來。 ⑵通過介紹真如之道,使眾生增長智慧、消除煩惱、獲取利益,故名如來,也就是應身如來。 ~引《大日經疏》:「梵本怛他揭多。怛他是如義,揭多是來義,知解義、說義、去義,諸佛乘如實道來成正覺,今佛亦如是來,故名如來。」 又《大智度論》:「等心一切眾生故,名大慈悲人;有大慈悲故,名為世救;如實道來,故名為如來。」 ~佛十大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或分作①無上士、②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人說我如來有行、住、坐、臥四種威儀,也就以為我也著於相,是不了解我所說的道理。 因為如來的本性,是真性自如,充滿法界,隨感而發,來固非來,去亦非去。就因為無去無來,所以稱之為如來。」 [本文]: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①;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②;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①微塵: ~於佛經中,常用「微塵」形容極致細小;亦以「微塵數」形容極致巨大或極大數量。 引《實用佛學辭典》:「術語。色體之極少為極微;七倍極微為微塵;七倍微塵為金塵。金塵者,得遊履金中之間隙也。」 ~又《大毘婆沙論。卷一三六》:「問:彼極微量,復云何知?答:應知『極微是最細色』。.... 無有細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見,不可聽聞。不可嗅甞,不可摩觸。故說極微。」 ②一合相: ~本義指執著一合是實有的。引 TwWiki《佛學用語》:「一合相者,蓋言眾塵和合而為一世界也。」 又:「世界本空。微塵不有。但眾生不了。妄執為實。若是實有。即應世界不可分為微塵。若是實無。不應微塵合為世界。是知執有執無。皆不當理。」 ~按,鳩摩羅什大師於《金剛經》所譯「一合相」,猶同玄奘大師譯為「一合執」,笈多大師譯為「摶取說」,義凈大師譯為「聚執」。 http://www.twwiki.com/wiki/%E4%B8%80%E5%90%88%E7%9B%B8 佛說:「須菩提!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將三千大千世界,搗碎成為微塵,你以為這些微塵難道不多嗎?」 須菩提回答說:「非常多。世尊!為什麼呢?因為微塵雖多,但它的緣起是無性,絕不會執著它實有的自體。如果這些微塵是有實體的,那您就不會稱它們為微塵眾了。 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您所說的微塵眾,也是緣起非真實的,只是假藉一個名,稱之為微塵眾而已。 世尊!您所稱的三千大千世界,同樣也是緣起的假象,也是非真實性,也只是假藉一個名,稱之為世界而已。 為什麼呢?如果有一真實性的世界,即是一合相,渾然成一體。不能被碎為微塵的。所以您說一合相亦非實有,只是假藉一個名,稱之為一合相而已。」 佛說:「須菩提!一合相之理,空而不空,妙不可言喻。但凡夫蔽塞不明本性,依戀眼前幻境。六根著各相而不能了悟。」 [本文]: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 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須菩提!所言法相①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①法相: ~指諸法之相狀,包含體相〈本質〉與義相〈意義〉二者。引 TwWiki《佛學用語》: 「法相」與「法身」的區別在於,法相是一個包含外延與內涵的,是法的象;法身好比道的法則,法身法相包含分身,分身也反包含之。 ~又《解深密經。卷二〈一切法相品〉》︰「諸法相略有三種。何等為三?〈一〉遍計所執相、〈二〉依他起相、〈三〉圓成實相。」 按熟語有「法相莊嚴」一詞,則泛指諸菩薩之外貌形相與精神內涵莊重嚴正;亦用來形容德行高超之法師威儀。 佛說:「須菩提!若有人說:『佛說過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種話。須菩提!你認為這個人是否了解我所說的意思?」 須菩提回答說:「沒有,世尊!」這個人並不了解您所說的意思。為什麼呢? 因為您所說的這四見,只是為了凡夫便於了解佛的深意而說,事實上應該要超乎此四見之外,並非耍拘泥於其中而存此四見,所以只是為了便於說明,而假借一個名,稱之為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而已。」 佛又說:「須菩提!凡是發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心的,應如此認知,應如此為見,了悟無相妙理,自然行無相妙行,則知無所蔽,見無所障,如此信解。即為妙悟,而不生法相,至此才得真空無相之妙。 須菩提!法相本是虛空的,即非法相;虛空中有幻相,所以才稱之為法相。」 [本文]: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①;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金剛經》四句偈〈網路分享〉 = = = = = = ①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佛家語。夢、幻、泡、影、露、電,是六種修行佛「無為」境界之比喻。 簡言之,即譬喻萬法皆空,修行者須不執著於凡世因緣所造作而產生之虛妄事物,始能證得真果。 詳《佛學常識》~「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http://ctusti0100.blogspot.tw/2014/11/blog-post_49.html ~又見《金剛經。如理實見分第五》: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佛說:「須菩提!若有人以充滿了無窮世界的七寶來行布施。 此外,如果另有善男子或善女人,發了無上菩提心,受持讀誦此經,甚至少至以其中的四句偈、四句等,為人演說,使人悟性,那麼此人因此所得的福德勝過前面以七寶布施的人甚多。 而受持此經要如何為人演說呢?必須要不著相,不動心。為什麼呢? 因為世間,凡是有所為而成的法,都是生滅無常,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亦如電,凡屬有所為,終究是虛幻的,應該都視為有如此六種一般。」 佛反覆闡明般若之法,至此已說解完畢。長老須菩提,與同時在法會聽經的諸僧人、女尼、善男、信女、及一切世間的天人鬼神等,聽完佛所說的般若大法,無不歡喜感化,信受其言,奉行其教。 ①《金剛經講義》~佛教基金會/江味農居士編著。 ②《金剛經五十二家〈或作五十三家〉集註》~明。永樂皇帝御作。 ③《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分段注解》~黃昆山居士著。 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說》~報佛恩網註譯。 ⑤《金剛經要義句解》~靜寰筆記/孟穎居士編著。 ⑥《金剛經今譯》~陳高昂居士編著。 ⑦《金剛決疑》~德清法師著/憨山大師講釋。 ⑧《金剛經淺易》~釋淨空講/聖一老法師述。 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果逸居士記錄/廣超法師主講。 ⑩《金剛經講義節要》~淨空法師節錄/江味農居士校勘。 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羅時憲〈孔章〉著。 ⑫《金剛經的研究》~沈家楨居士於紐約大覺寺講述。 ⑬《金剛經百家集註大成》~佛陀教育基金會編著。 ⑭《金剛經講錄》~佛陀教育基金會/道源法師講述。 ⑮《金剛經註解》~佛教基金會印行/鳩摩羅什譯註。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