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佛說九色鹿經》CBETA 電子版&[語譯]~民國105年〈2016〉08.15
2016/08/15 00:23:12瀏覽2868|回應10|推薦150

轉貼《佛說九色鹿經》CBETA 電子版&[語譯]

 〈附[註解]〉

 版本記錄:1.1
 完成日期:2002/11/04
 發行單位: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3, No.181b

一、[語譯]本文轉自:顯密文庫,作者王亮居士。

 詳細出處請參考下列網址: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48325

二、《佛說九色鹿經》經文至少有二種,內文大同小異。以下取自經文原始版本之一。

三、《佛說九色鹿經》旨意,約略有三:

 ⑴、「知足與報恩」:能知足不貪婪,站在他人立場著想,才懂得凡事適可而止,懂得寬容與知恩、報恩。

  人不知足,乃生「貪、嗔、痴、慢、疑」,必然貪得無饜,以致墮落「成、住、壞、空」,斯害人害己矣。

 ⑵、「放下我執與自利」:因為我執,所以普世道理皆唯我獨尊,只有我能決定真理與義利在哪一方,他人不得置喙。

  夫人生無常,心念亦無常;我執徒生罣礙,自利皆是空相。何妨放下,澈悟實踐渡到彼岸的大智慧,以智慧妙覺洞見「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

 ⑶、「大悲心與捨身」:佛說九色鹿經》是哲理類寓言故事,是人生處世的智慧,也是無常生活轉境之圭臬。

  吾人當學九色鹿〈佛陀〉之具足大悲心,亦當學烏鴉〈阿難尊者〉之多聞與捨身護友;人生若此,夫復何憾!
= = = = = = = = = = = =
《佛說九色鹿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語譯]/附[註解]

 佛言。昔者菩薩身為九色鹿①。其毛九種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邊飲食水草。常與一烏為知識②。

 時水中有溺人隨流來下。或出或沒得著樹木。仰頭呼天。山神樹神諸天龍神何不愍傷③我也。

 鹿聞人喚聲。即走往水邊。語溺人言。汝可勿怖。汝可騎我背捉我角。我相負出上岸。

 鹿大疲極。溺人下地繞鹿三匝。向鹿叩頭乞為大家作奴。給其使令採取水草。

 鹿言。不用卿也。且各自去。欲報恩者莫得道我在此間。人貪我皮角必來殺我。於是溺者受教而去。

[語譯]~編撰:王亮居士

 佛說:從前有尊菩薩,在世間現身為一頭九色鹿。鹿毛,有九種顏色。鹿角,潔白如雪。此鹿常在恒河邊岸飲食水草,並與一隻烏鴉為伴,彼此間互相瞭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那時,在河中出現一個溺水之人,隨著水流沖刷了下來。其人時而掙扎著露出水面,時而又被淹沒在水流中。幸好那時遇到一根樹木,此人抱住樹木,仰頭向天呼喚道:“山神!樹神!一切的天龍!神啊!為何不憐憫我啊?”

 九色鹿聽聞此人呼喚後,立即趕往水邊,對溺水人說道:“不要害怕,你可以騎在我背上,抓住我的角。我背著你出離水流,到岸上來。”

 於是,九色鹿跳進了水流中,使出渾身力氣,精疲力竭得將溺水人救上了岸。溺水人從鹿身上下了地,繞鹿三圈,向鹿叩頭。並乞請九色鹿,同意讓他去作奴隸,以此代價換取水草來供養給九色鹿。

 九色鹿說道:“不用了,先生。就此告別,各自回去吧。如果你真想報恩的話,就不要對人提起我在這裡。人類貪戀我的皮毛和鹿角,知道後必來殺我。”於是溺水人,領受了囑咐而去。

《九色鹿經圖》01〈網路分享〉

[註解]:

①九色鹿:

 傳說昔佛陀修行菩薩道時,曾化身九色鹿示現。鹿毛九色,鹿角潔白如雪。一說,九色鹿即眾鹿之王〈鹿王〉,具神通力。

 山西省大同市雲岡石窟敦煌壁畫,第二五七窟西壁之浮雕,即繪演「九色鹿本生」故事。參閱《敦煌壁畫故事》~

 http://big5.china.com.cn/Dh/dunhuang/7-1.htm

②知識:此處「知識」,泛指志同道合之朋友或修行人。

 按,「善知識」則謂「信解佛法又學問淵博的人」〈見《佛學常用詞彙》〉。

③愍傷:猶言傷愍;謂哀痛,哀憐,憐憫之意。於佛家亦曰慈傷~「觀察一切有情,發起慈悲心。」〈見《維基百科》引錄〉。

 《中阿含經/卷二。七法品》:「我於爾時及諸弟子學道不虛,得大果報。我於爾時親行斯道,為自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爾時說法不至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訖,爾時不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慼,亦未能得脫一切苦。」

 《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經營宮室,傷愍舊京即詔京兆,迺命扶風,齋肅致敬,告覲園陵。悽然有懷祖之思,喟乎以思諸夏之隆。」
= = = = = =
 爾時國王夫人夜夢見九色鹿。意欲得其皮角。即託病不起。王問夫人言。何以不起。

 夫人答言。昨夜夢見非常鹿。其毛九種色其角白如雪。我思得其皮作衣裘,其角作拂柄。王當為我得之。王若不得,我當死矣。

 王告夫人。汝為且起。我作一國王何所不得。

 王即便募於國中。若有能得九色鹿者。當與分國治。賜其金鉢盛滿銀粟。賜其銀鉢盛滿金粟。

 溺人聞王募重。心生惡念④。我說此鹿可得富貴。鹿是畜生⑤死活何在。

[語譯]~編撰:王亮居士

 那時,國王的夫人,在夜裡夢見了九色鹿,就想得到這鹿皮和鹿角,於是便託病不起。國王問夫人道:“為何不起床呢?”

 夫人回答道:“昨天夜裡,我夢見了一頭非同尋常的鹿。這頭鹿,身上有九種毛色,鹿角潔白如雪。我想用這頭鹿的毛皮,來作皮衣,用鹿角來作拂柄。大王一定要為我,得到這鹿皮和鹿角啊。大王若是得不到的話,我肯定會死。”

 國王告訴夫人道:“你暫且起來。我身為一國之王,有什麼得不到的。”

 於是,國王便派人遍地告知國民,若有能得著九色鹿者,將分取部分國土給他,讓他治理。並另外賞賜,盛滿粟穀狀銀子的金缽一個,和滿粟谷狀的金子的銀缽一個。

 溺水人聽到國王的重賞後,心中生起了惡念道:“我就說這頭鹿,可讓我得著富貴吧。鹿是畜生,哪分什麼死活?”

[註解]:

④惡念:指心中若有我執,便易起「貪、嗔、痴、慢、疑」等罪孽不善之業念。

 惡念起則惡業生。佛家云「十惡業」,指「一殺生。二不與取。三欲邪行。四虛誑語。五離間語。六麁惡語。七雜穢語。八貪欲。九瞋恚。十邪見。」其中四、五、六、七等四業是謂「口業」。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應觀彼等業力若盡。未離三界煩惱尚存。宿殃未殄,惡念旋起。當後之時。沈淪苦海。」

 清。梁章鉅《退庵隨筆。躬行》:「才一善念動,則取白豆投其中;惡念動,則取黑豆投其中。」

⑤畜生:見《維基百科》~「畜生」條目。此處畜生,宜作不屬人類之飛禽走獸解,似非指負面意義之禽獸或畜生道。

 《維基百科》:畜生,又稱旁生、傍生、橫生、畜生道、傍生趣,與地獄道、餓鬼道合稱三惡道。六道之一,指的是飛禽走獸、蜎蠕蟲蟻等多種動物,在民間用語上主要是指禽、獸,或寫作畜牲。
= = = = = =
 便語募人言。我知有九色鹿處。募人便將至王所言。此人知有九色鹿處。

 王聞大歡喜。王言。汝得其皮角來。報之半國。

 於是溺人面上即生癩瘡。溺人言。此鹿雖是畜生。大有威神。王宜多將人兵乃可得耳。

 王即大出人兵往恒水邊。烏在樹上遙見王人眾來。疑當殺鹿。即呼鹿言。且起。王來取汝。

 鹿故熟臥不覺。烏復言。知識且起。王將兵至。鹿故復不覺。

 烏便下樹居其頭上啄其耳。知識且起。王兵圍汝數重。鹿方驚起。四顧望視無復走地⑥。

[語譯]~編撰:王亮居士

 於是,便對招募人說:“我知道九色鹿在哪裡。”招募人把帶帶到國王那裡:“這人知道九色鹿在哪裡。”

 國王聽聞後,大生歡喜。說道:“你得著那鹿皮和鹿角後,就拿過來。作為回報,我賜你半個國家。”

 正當說話時,溺水人的臉上,即時生出了癩瘡。溺水人說道:“這頭鹿雖然是畜生,卻大有威神力。大王應該多派些兵丁人手,才能捕捉到。”

 大王立即派出大量的兵丁人手,前往恒河邊岸。烏鴉在樹上,遠遠地看見國王和眾人前來,懷疑是為了殺九色鹿。便立即呼喊九色鹿道:“起來,九色鹿。國王派人來捉你了。”

 九色鹿由於正在熟睡中,所以沒有聽見。烏鴉再次喊道:“起來啊,好朋友!大王的兵丁快到了。”

 九色鹿還是沒有聽見。於是烏鴉飛下了樹,站在九色鹿頭上,啄其耳朵並喊道:“起來啊,好朋友!國王的兵丁,已經將你重重包圍起來了。”九色鹿,這時方才驚訝起身,環視眺望四周,知道已經無處可走了。

《九色鹿經圖》02〈網路分享〉

[註解]:

⑥無復走地:謂四面羅網,無路可逃脫也。猶成語「走投無路」。
= = = = = =
 便往趣王車邊。傍人引弓欲射之。王告莫射此鹿。此鹿非常。將是⑦天神耶。

 鹿即言。莫射殺我。假我須臾。我有恩於國。

 王問。有何恩。我曾活王國中一人。即長跪重問王。誰道我在此。

 王言。車邊癩面人也。鹿舉頭看此人。眼中淚出不能自勝。

 大王。此人本溺在水中。隨流來下或出或沒。得著樹木仰頭呼天。山神樹神諸天龍神何不愍傷我。

 我時不惜此命。自投水中負此人出。本要誓不相道。人無反覆。不如水中浮木也。

[語譯]~編撰:王亮居士

 於是,九色鹿向國王的車騎走去。當接近車騎邊時,國王身邊有人拉弓準備射殺九色鹿。

 國王告言道:“不要射殺此鹿,此鹿非同尋常,將來必是天神呀。”

 九色鹿即說道:“不要射殺我,請允許給我片刻時間,我曾有恩於這個國家。”

 國王問道:“你有何恩?”“我曾經救過大王國中一民的命。”九色鹿即說道:“不要射殺我,請允許給我片刻時間,我曾有恩於這個國家。”

 國王問道:“你有何恩?” “我曾經救過大王國中一民的命。”而後便跪在地上長久,方才開口問國王:“是誰,說我在這裡的?”

 國王說:“是車邊那個臉上生癩瘡的人。”九色鹿抬頭看此人,眼中忍不住地流出了眼淚。

 “大王,這人本來溺在水中,被水流沖了下來,時而掙扎露出水面,時而又被淹沒在水流中,幸好遇著一根樹木。便抱住樹木,仰頭向天呼喚道:‘山神!樹神!一切的天龍!神啊!為何不憐憫我啊?’

 正當那時,被我看見。我不惜生命,跳入水中,將此人救出。這人原本發誓,以後不再來此與我相見。人反覆無常,還不如水中漂浮的木頭啊!”

[註解]:

⑦將是:此處「將」,作「必」字解。將是,謂必定是也。
= = = = = =
 王聞鹿言有慙愧色。我民無義。

 王即三教其民。奈何奈何受恩反欲殺之。王即放鹿使去。

 下國中若有驅逐此鹿者當誅汝五屬⑧。於是王便還宮。鹿歸故處。

 是時國中眾鹿皆來依附數千為群。永不見害。共飲食水草不犯人菜穀。

 從是之後風雨以時。五穀豐熟。民無疾病。其時太平畢命化去。

[語譯]~編撰:王亮居士

 國王聽聞九色鹿所言後,面色帶有慚愧,心中暗道:“我國人民,沒有道義。”

 國王於是開口,三次教導隨身的民眾道:“怎能這樣啊?怎能這樣啊?受人之恩,卻反過去要殺害別人。”

 國王當即放了九色鹿,並下命令道:“國中民眾,若有人驅逐此鹿,必被誅殺五族。”於是國王回了宮,九色鹿返歸舊棲所。

 那時,國中有很多鹿都來依附,九色鹿曾經棲息之地,有數千頭之多。從此這些鹿在一起群居,永不見它們侵害國民的莊稼。它們共同飲食水草,不侵犯百姓種植的菜穀之類。

 從此以後,風雨應時而來,五穀豐熟,國民沒有疾病。那時,天下太平,眾生各自命終,化身而去。

《九色鹿經圖》03〈網路分享〉


[註解]:

⑧五屬:此處猶指五族〈族誅之一種〉。五族說法不一,或指「父、母、妻、子、孫」等五族。參閱《維基百科》~「族誅」條目。
= = = = = =
 佛告諸弟子。菩薩所行雖處畜生。不捨於慈。人獸竝度⑨。

 是時夫人者。孫陀利⑩是也。是時烏者。阿難⑪是也。是時溺人者。調達⑫是也。是時鹿者我身是也。

 調達與我世世有怨。阿難有至意得道。菩薩更勤苦行波羅蜜⑬。忍辱如是。

[語譯]~編撰:王亮居士

 佛告訴弟子們道:“菩薩雖然身為畜生,所行之事也不舍離慈悲心!人和獸類,要同等一起救度啊!

 那時的國王夫人,就是孫陀利的前身。那時的烏鴉,就是阿難的前身。那時的溺人者,就是調達的前身。那時的九色鹿,就是那時的我身。

 調達對我,世世不斷,存有仇恨。阿難,你不是有極大的心願,想得著正道嗎?菩薩要勤苦地歷經修行波羅蜜,就要像這般得忍辱。”

[註解]:   

⑨人獸竝度:竝,同並;謂一起、一塊兒。人獸竝度,謂人類與禽獸理應一視同仁,眾生都要一起來救度。

⑩孫陀利:為阿難之妻,佛駝修行菩薩道時曾經毀謗佛陀。欲強取九色鹿鹿茸、鹿皮之國王夫人為其前身。

⑪阿難:佛陀異母堂弟,為佛陀伴隨弟子。善記憶,對佛陀說法能朗朗記誦,稱多聞第一。烏鴉為其前身。

⑫調達:佛陀弟子,又名提婆達多之比丘。聰穎好學又自大無禮,在無量劫中常與佛作對,毀謗三寶出佛身血,後身墮地獄。溺人者為其前身。

⑬波羅蜜:佛教術語。又譯波羅密。謂能澈悟實踐菩薩善德,成就究竟菩提,使己身能到達彼岸之圓滿大智慧。

 《維基百科》:「波羅密〈波羅蜜〉,即波羅密多〈波羅蜜多〉。佛教術語,是所有菩薩行者必修的善德,是成就究竟菩提一切聖者的根本資糧。」

 又,「六波羅蜜,又名度波羅蜜:檀那、尸羅、羼提、毗梨耶、禪那、般若,漢譯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瑜伽師地論》:「復次菩薩次第圓滿六波羅蜜多已。能證無上正等菩提。謂施波羅蜜多。戒波羅蜜多。忍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靜慮波羅蜜多。慧波羅蜜多。」

 ~《佛說九色鹿經》一卷。
= = = = = = = = = = = =
《佛說九色鹿經》經文主旨:「心念無常」

 ~主講:悟因法師

 資訊來源:

 http://www.gaya.org.tw/spring/sutra1/sutra1_right_3.htm

 本文的主題其實很鮮明,說溺人溺水被救,溺人原來是很感激九色鹿的,後來被重賞的誘惑轉了心念,關鍵就在他爽約。

 本來約好不說鹿的藏身地的。所以這個故事是在說這溺人心境的轉折,在說心的無常變化。
 
 人在苦難的時候,內心無助、渴望有人來相助;有人在此時適時地給予援助,內心是很感激對方的。

 當遇到重賞之下時,又轉念想,這救命恩人只不過是一隻畜生。心念無常與生命抉擇心念的無常,意味著所有的決定是可以由個人抉擇的。

 在人生的路程一直面對抉擇、挑戰。一直是走在這個驚險的路上。心情也跟著起伏轉折。

 在文中可以回頭去挑出這些心情的語句來探究,會發現這篇的文學性非常地具足。

 佛經有很多的義理是透過文學的描述來完成的。
 
 本文在說「心念的無常」。而心念的變化無常、空性,隨著當下的情境轉,是每個人都需面對的,不是讀了本文就要去咒罵溺人的忘恩負義。

一、無常、空性

 心的空性,以瞋心來說,你來上課之前,在教室和同學說說笑笑很高興,沒有瞋心。

 可是來到教室聽演講,聽得不耐煩,想睡覺。很煩。

 我引竺老師在香刊登過的一句話:梁啟超說,佛教的核心是「無我」。

 大乘佛教用另 一角度說「空」,但是難以解讀。空性,在禪宗使用這樣的核心要義卻是非常活潑。

靜、悟、樂觀、惜福。〈網路分享〉

二、瞋心在那裡

 舉禪宗公案為例,有一位裴休宰相去看一位禪師,問修忍辱的人怎麼會生氣?

 禪師說:你把生氣拿出來我看看。裴休在自己身上找了找,回答說:遍尋不著。

 就像在座各位,在台下越聽越生氣,你不知道這生氣是從那裡來的?

 常常有人說:我今天沒有準備要生氣,是看你的臉色我才生氣。[眾笑]

 這句話常常有人說。的確,沒有準備要生氣的,是遇到什麼情境,看到你那張臉....。

 佛法對這現象的解釋,說這是心的無常變化。
 
 心念有善的、惡的、無記性的,但是為什麼此刻浮現這個?它是遇緣而生的法。

 因為是緣生的法,所以是空性的,沒有堅實性。心是映照著外在的情境而起伏變化。就像溺人的心境前後變化一樣。

 佛教有很多哲理、法義,是用這些故事來啟發、教導實踐。在人生的旅程常常會有很多考驗、抉擇。
 
 又有一個公案,有人問禪師:為何會有瞋怒?瞋怒從那裡生出來?

 禪師回答:我看你坐在那裡像一堆牛糞。那人聽了大為瞋怒。禪師說:你不是要問瞋怒從那裡來?

三、心是可以管理的
 
 這公案說的是心的無常、空性,同時也顯示著心是可以管理的。

 心,是可以管理的。教育的可能性在這裡。所以每天要清理自己的思緒,可以利用寫日記,給自己的思緒作一整理。

 寫日記不是要寫豐功偉業,重要的是整理自己。整理之後方向會更清楚。
 
 溺水者後來生了癩瘡。怎麼這麼快就生癩瘡呢?是現世報嗎?

 佛教的因果報應,是思考世間現象的一種方法,佛教觀察世間是相應法。

 〈溺水之人〉原來約定不說出鹿的藏身處,後來心念轉了,整個思緒轉了,他的世界也改觀了。

四、現實面的課題

 做一個實驗~閉上眼睛觀呼吸一分鐘。[一分鐘之後]

 一分鐘只有呼吸13~14次而已。有沒有發現呼吸從那一個鼻孔進出?有沒有覺得比較平靜?

 每天可以做觀呼吸練習,讓心沉淨。這是整理思緒的一種方法。
 
 這一篇文章在敦煌有壁畫,在現代也有人作為學校德化的教材。佛教受到重視,同時也受到考驗和面臨撞擊。

 有人曾質問我:「你們講九色鹿就講因果報應,可不可以進一步講一些佛法?國王只為了夫人要鹿皮,就要把半個國土奉送給別人,給別人這麼大的權限,佛教到底要說什麼?」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半個國土,代表的是土地、主權、人民、資源。這麼多的付出,這隻鹿豈不是太偉大了?

 好在國王沒把半個國土送給忘恩負義的人,因為他根本不懂得治理國家。他不會統治,也不會珍惜。

 這一隻鹿可說是臨危不亂。不只救了溺人,救了自己,還救了半個國土。

 故事的張力在這裡顯現出來。九色鹿做了該做的事。這叫菩薩道。
 
 平時用觀呼吸來收攝自己,清理自己。這是生命中的焦點。

 也許你現在關注的焦點在學問,學問的成就是知識性的。每個人都有他所追求的,學問的追求要問放在那裡用?

 呼吸是自始至終的,可以是修學的,也可以成為關懷的重點。

禪說〈臉書分享〉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xeman&aid=70496838

 回應文章

濃情~文章“下方”點開播放器聽音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21 14:01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Axeman) 於 2016-09-21 14:37 回覆:

午安~謝謝來訪問候。 (∩_∩)  謝謝

人生能「靜、悟、樂觀、惜福」,便無煩惱。〈修行中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6/09/01 00:05

雁兄一本初衷

最溫婉的社會教化助力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Axeman) 於 2016-09-01 00:27 回覆:

一本初衷?謝謝阿本兄謬獎。 謝謝

〈轉貼多篇醒世文章,只是借花獻佛求心安耳。〉

在臉書初看此圖,心想「神農初衷」是否別有涵義?哈哈。

最溫婉的社會教化助力~想來就是論孟老莊與佛學,認同。


濃情~文章“下方”點開播放器聽音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8/31 12:06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Axeman) 於 2016-08-31 16:32 回覆:

謝謝來訪與金玉良言。如同威廉。詹姆斯所言: 謝謝

「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藉由改變心中的態度來改變人生。」

威廉。詹姆斯的名言,只適用自己,不適用政客與名嘴。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6/08/27 21:18

故事精彩,此人見利忘義,許多人如是也。

做人一生一世夠辛苦了!生生世世,沒完沒了,豈不太可憐?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Axeman) 於 2016-08-27 22:26 回覆:

孤鴻格主說得在理~謝謝指教。 謝謝

人生短暫,如何及時行善才是王道。


清道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8/25 17:20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因果相報

時候已到

奸狡政客

牢獄報到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Axeman) 於 2016-08-25 22:35 回覆:

清道夫兄說的在理。至於翻雲覆雨政客下場,夫以天道有常,吾人何妨寬心順其自然也。 謝謝

按《荀子。天論》:「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以下係回覆多硯坊兄所作《贈袞袞諸公請以蒼生為念詩/七絕》:

 暮鼓晨鐘祈醒世,雷鳴瓦釜笑諸公。
 吳牛喘月忙清算,首鼠兩端轉眼空!


濃情~文章“下方”點開播放器聽音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8/23 11:32
問候

夏日安康

╲\╭┓ -.,,.-:**:-.,,.-:**:-.,,.-:**:-.,,.-:**:-.,,.-:**:-.,,.-┏╮/╱
╭★╯. . 吉. . 祥. . 如. . 意. . ╰★╮
━━━━◇◆◆◇━━━━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Axeman) 於 2016-08-23 13:16 回覆:
謝謝!輕颱送涼消暑,祝吉祥如意。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
2016/08/23 10:40
八二三勝利紀念~祝福中華民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Axeman) 於 2016-08-23 10:44 回覆: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01〈網路新聞分享〉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02〈網路新聞分享〉


Sien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8/20 14:47

來看雁大俠。

Siena 很小的時候也讀過一個「鹿王」的故事,很受到感動,應該是佛經上的,但長大後就再找不到出處。

有一群鹿,常年被獵人追殺,非常驚恐,不敢出門,面黃肌瘦,憂鬱度日,鹿王得到鹿民的同意,找到人類的國王商量:「以後我們每天自動送來一隻鹿,當你們的食物,請你們不要再任意獵殺我們」國王首肯。

鹿群得以休養生息,繁衍子孫。

日復一日,每一隻鹿都信守承諾,與自己的家人告別,依序前去赴死,以挽救保守全鹿群的性命。

有一日,一母鹿前去請求鹿王,希望可以延遲一天,她說:並非自己貪生怕死,而是因為她第二天就要生產,希望能產下小鹿後才輪到她....

鹿王要求「依次遞補」,遭到拒絕;再徵求自願軍,但大夥兒都不願意,誰不想和自己的家族多聚首,一天是一天。

後來鹿王決定自己去好了。當人類國王看到鹿王來時,覺得很詫異,他問:「難道你的王國裏沒有鹿了嗎?今天為何輪到你?」

鹿王說明原委....國王聽完覺得非常慚愧,也對鹿王的犧牲和慈悲非常感動,從此下令全國人民,再也不要獵殺鹿群了。

故事完.....

結論是:佛教徒很喜歡鹿,他們有一雙非常善意悲憫的眼睛。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Axeman) 於 2016-08-20 17:57 回覆:

「鹿王」的故事有聽過,似為依據佛經改編的少年寓言。Fox想

後來,鹿王決定奉獻自己當犧牲品,捨己為人立地成佛。讚

也許,鹿王若能以身作則親打頭陣供獻,這故事就要改寫了。


濃情~文章“下方”點開播放器聽音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8/19 13:12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Axeman) 於 2016-08-19 15:28 回覆:

謝謝指教。您說得也是真理~ 謝謝

九色鹿與烏鴉〈阿難〉的態度對了,福報就來了。


其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8/15 08:33
因果相報.善有善報.
雁~《諸神的戰車~地外飛行器?》(Axeman) 於 2016-08-15 12:51 回覆:

因果相報。善有善報~

其正兄這句話,說得在理。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