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所美國的實驗小學 ﹝一﹞
2008/10/05 02:46:39瀏覽873|回應1|推薦12

提到「實驗」二字,在台灣教育環境裡,我會聯想到三個名詞:實驗中小學、實驗班和實驗的白老鼠。「實驗中小學」和「實驗班」都很熱門,聽說為了進去,家長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搬家、寄戶口、補習等。「實驗的白老鼠」就不一樣了,受「教改白老鼠」的影響吧,「實驗」二字讓人聯想到的,是混亂與矛盾,可憐的學生像白老鼠群,兀自在設計不良的迷宮裡倉皇逃竄。

我兩個女兒都在美國唸同一所大學附屬的實驗小學。女兒放學回家後,有時候我會開玩笑問她們:「今天老師有沒有餵你們吃什麼藥啊?」,或者「有沒有在你們身上通電流啊?」因為他們這些學生,是學校「做實驗的白老鼠」嘛。

學校招生簡章中,開宗明義就說,這是一個「實驗學校」,舉凡教學方法、課程內容、學校組織、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樣樣都在實驗,隨時都在研考。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小孩「被實驗」,就請不要申請。

正因為標榜「實驗」的精神,所以學校常常有「研究」在進行,有許多大學生或研究生輪流在各教室觀察、做筆記;教室不僅對家長開放參觀,也歡迎家長在教室幫忙;再加上校長、駐校心理醫師,和不定期有校外人士參觀,「教室裡常常有人進進出出」,女兒們早已習以為常。

另一個實驗精神是「創新」。課程設計、教材使用和學生成績評鑑都不採用州政府的標準,不受州政府的限制。校長可以推動新校務,譬如在偏遠地方建立衛星學校,推廣實驗創新的教學理念;老師也有很大的教學自主權,可以推薦使用新教材。家長會更是一個強大的組織,隨時跟學校保持密切而暢通的聯繫管道,充份參與校務和課程的討論。

除了研究與創新兩個大方向,這個學校在經營上有幾個特色:

「多元」的招生標準與雙語教學:不是只收大學教職員的子女而已,而是對外公開招生,依照本州族裔比例、社經地位和性別三大平衡原則,隨機抽選學生。所以少數族裔,像西語裔、非裔和亞裔,比白人容易被選中。學校目前除了有英語班,還有為州內最大少數族裔開的西語班。

雖然一人被選中後,其他兄弟姊妹就比較容易進來,但這不是「掛保證」。去年有一位白人媽媽就很高興地到處嚷嚷,她的兩個女兒總算都進來唸了。她的小女兒已經進來唸了兩年,可是大女兒從學前班﹝相當於台灣的幼幼班﹞就開始申請,年年申請年年「槓龜」,申請了五年才被抽中。

富人幫窮人的收費理念:雖然學校掛著大學的名字,但是學校經費只有5%來自大學的補助,其他都要靠學費和捐款。學費雖然和其他私校一樣昂貴,但是學校提供社經弱勢的學生學費補助。學校目前大概有一半的學生,是仰賴學校的獎助學金。

啟發式教學: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強調快樂學習。沒有考試壓力,不排學業成績名次。一年一次的會考成績,只有在親師會談時才拿給家長,家長自己決定要不要讓學生本人知道。

老師非常鼓勵「動手做」和「問問題」,填鴨式教學在這裡是看不到的。學生分組討論、做報告,是例行的學習過程,所以合作與協調的能力很重要。

人本精神:不體罰、不處罰、不計獎懲,嚴格禁止語言和肢體暴力。學校有一套行之以年的行為規範「工具箱」,讓學生遇到衝突爭執時,知道用什麼「工具」去解決問題。

「學校即社區」的觀念:學校辦很多活動,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比賽,而是為了聯誼(Social),凝聚社區的向心力。另外,無垃圾午餐(Trash-free Lunch)、全面電子郵件化等節能環保運動、童書和舊衣、食物義捐等活動,都為了鼓勵家長和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回饋。(續)

延伸閱讀「一所美國的實驗小學﹝二﹞」http://blog.udn.com/AdEv3630/2272575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dEv3630&aid=2262265

 回應文章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大部份學校都是這樣
2008/10/18 11:22
美國大部份學校都是這樣,看不出來實驗了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