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很害怕國民黨分裂,不過,徵諸歷史,每回國民黨經分裂後重整組織,都會變得更壯大。當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失敗,他檢討失敗的原因,覺得國民黨已失去其前身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民國3年重組中華革命黨,終於使得袁世凱在民國5年被迫取消帝制,孫中山並開展護法運動,宣布誓師北伐。

民國14年,孫中山逝世,蔣中正領導黃埔軍校師生發動國民革命軍東征,並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民國1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國民黨內部蔣中正主張清共,汪精衛則主張容共,造成「寧漢分裂」,中間雖有周折,卻使得民國17年國民革命軍順利完成北伐工作,由國民政府統一全國。

民國26年發生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主張與日軍議和,並到南京建立傀儡政權,民國28年國民黨中央執委會臨時會議決議,開除汪精衛在國民黨的黨籍與全部公職,這對於團結國民黨內部抗日具有重大指標意義,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

國共內戰期間,國民黨左派與右派的鬥爭日漸激烈,民國37年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宣布成立,後來成為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五大政黨。

民國38年大陸易幟,中國國民黨黨中央跟著中華民國政府遷台,隔年並成立中國國民黨改造委員會,通過「黨員歸隊實施辦法」,有效重整黨內並保衛大台灣。

民國82年,不滿李登輝總統領導國民黨的非主流派人士離開,創立新黨,其秉持孫中山思想,關注中產階層的聲音,曾經成為中華民國第三大黨,有效牽制國民黨的路線不至於完全偏離中道,儘管期間國民黨又分裂出親民黨,後來再組國親聯盟,終於在民國97年再度讓國民黨取得政權。

從這些歷史經驗可茲證實,國民黨歷來都常有理想與現實的兩大路線爭論,每回都只有分裂才會有反省,經由反省,最終才能重新把握住自己的核心理念,恢復其黨魂並再創中興。分裂的過程誠然會有陣痛,但不經這番陣痛再整合,只圖謀一時的選舉勝利,國民黨政治人物只會持續活在苟且偷生的局面中。

此番國民黨選舉異常激烈,有識者都在討論國民黨是否會分裂。國民黨分裂對於想圖謀選舉利益的政客無益,卻對於支持國民黨的人民有利,只有分裂的陰霾再臨,才有機會重新聽見何謂國民黨的中心思想,當黨員有機會檢視哪位主席候選人真正理解並堅持孫中山的理念,國民黨才有機會中興。

因此,國民黨員無需擔憂分裂,大膽投給你衷心支持的主席候選人。國民黨未來即使分裂成「關注黨魂的國民黨」與「關注選舉的國民黨」,這對選舉本身而言都未必是壞事,讓理想與現實都有機會被大家關注與檢視,反而能共創雙贏。

(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