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0單車環島第四天(花東海岸線上)
2010/08/10 15:45:51瀏覽3485|回應0|推薦6

       2010單車環島第四天

   完成蘇花公路的挑戰後,往後的大挑戰將落在壽卡路段。今天的行程將是全新的體驗:11濱海路線,體驗當地人推薦的海岸之美。畢竟前兩次的環島路線都走花東縱谷,且南北向都經歷過了,換個新鮮的口味,來感受不同風光。

    來到台灣的後花園-花東地區,該是讓全身細胞感受「原味」的最佳時機,有好山、好水、好人情味的世外桃源,只有親自前來領受、品味,讓它的美好與獨特,永遠長駐於心海裡。

    其實要完成單車環島大業,在東部地區的選擇性較少,只有花東縱谷9海岸山脈193線道以及濱海公路11三種選擇。這次想要體驗11,有以下三點考量:第一、前兩條路線單車騎乘都有經驗,唯獨11的濱海公路是陌生的。第二、先前參加「洄瀾300K挑戰賽」時,當地餐飲店老闆建議若有機會該走走海岸線,風景美得沒話說,景點特殊、渾然天成。第三、孩子們覺得環島就是要挑戰最大圈才算厲害。

    其實出發前的行程規畫有包含轉進到8線中橫公路,體驗、親覽太魯閣的壯麗與鬼斧神工的大地之美。然則騎乘到第四天後,觀察孩子們的參與度,似乎只是想早點完成環島的「壯舉」。本想透過孩子的雙眼及相機來展現與大人不同視野與差異性,但幾天下來的表現顯得意興闌珊,激不起照相的慾望。我想,或許是屆臨青春期的孩子的特色!不想讓他人窺伺太多內心想法,就隨他去吧!

    前一天的行程中多了位共騎車友,她想於今天行程安排隨興遊覽中橫美景,能騎多遠就到多遠,沒有設限,一切隨心及當下意向。由於孩子一心想早點到雲林外婆家,為順應孩子的想法不得不改變行程往南下前進,中橫美景就留給Emma幫忙採集,我則為下次出遊留些伏筆。當時約下午610左右,於新城鄉崇德派出所完成飲水補給及話別後,展開了各自的行程。雖有點擔心她,考量環島的規畫各有自的想法,同行固然有相互照應的互動,但往後的路程已經沒有「很危險」的路段,因此較放心讓她單飛;另一方面她會選擇獨自環島,想必有她想要享受的步調。既然沒問起她,也沒邀約,當然就此還是要畫下句點。

    在人生的路上,人與人相遇的時間長短,並不能決定記憶的長短,有時不經意的邂逅,反而深植於潛意識中。在此先祝福她順利完成所要經歷的體驗,當然「一路順風」是一定要的啦!

    依經驗法則看待,環島出發時間越早,能趕的里程數越大。我想這趟旅程時間的掌控會落在我的身上,畢竟過程的辛苦是可預期,為達目的有所抉擇也是必然,此時規律的生活更形重要。因此不需鬧鐘提醒,每天5點不到我一定自動起床,先行梳洗準備早餐後再叫孩子們起床。或許是責任心使然,幾次的環島都是如此,都要等到行程結束後才會睡個好眠。雖也想放些責任給孩子承擔,這或許是身為父母者都有的想法:能讓孩子們多睡一會兒,體力復原好,也較有本事接受挑戰。反正能這樣心甘情願陪伴孩子經歷人生美好時光也是值得!或許再過幾年孩子長大了這種機會將不復見也說不定,因此就好好珍惜吧!

    花蓮市區的生活步調真的與台北不同,5點鐘外面街道一片寧靜,甚至早餐店都還沒開門,繞了好幾條街道都沒營業,最後還是回到旅館介紹的早餐店選擇蛋餅、三明治和奶茶。吃完早餐出發時已7點了,告別老闆娘後就此起程。去年與孩子環島時走花東縱谷,一口氣衝到台東知本住宿,今年走海岸線,是否能如願趕抵目的地,就看上路後的表現了。

    一早路上車子不多,很快就進入11,在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區看板前照相,回頭眺望花蓮大橋後,正式要告別花蓮往台東方向長征了。沒多久就到了花蓮遊客中心,此時遊客中心內部尚未對外開放,就先飽覽周遭景色。此處位在半山腰上,可遠眺花蓮港遠雄海洋世界,也能俯瞰太平洋及欣賞海天一色的景緻,視野遼闊景觀佳當然不在話下,能在休憩亭內休息享受海風徐徐吹來的滋味,尤其又在夏日艷陽高照、晴朗炎熱的時候,任誰都會想多待一會兒。要不是有行程要趕,真想就此小憩睡個覺呢!

    好!出發!殘酷的催促聲還是得由我發起,畢竟趁早上體力好時要多趕一些路,而且目前路況都很好,騎乘感受是舒服的,不一會兒就飆速到30公里/時,平均時速也到了22公里/時。哇!真暢快!若一路都能如此順暢應沒問題。一路上幾乎沒遇上什麼車,更不用說是單車環島人士了。騎在東海岸好像馬路是特別為你而開闢的,而且還有自行車專用道,那種尊榮受寵的禮遇真的很棒!

    約莫910經過連續三個隧道相連的水璉隧道,由於隧道又長又是上坡,體力消耗大,因此通過後就找有樹蔭的水溝旁休息,我則轉進隧道旁小徑(舊車道)尋幽探訪攬勝一番,前進不到500公尺就遇見道路坍方,整條馬路只剩不到1公尺寬,長約40公尺的地基完全流失,而且底下直達太平洋,看了兩腳都發軟,只好掉頭折返,還好路口已封起來,此處也非要道,沒有危險顧慮。

    沒多久騎到山頂後順勢下滑至山下水璉派出所補給水源,之後就要挑戰牛山了。

    牛山果如其名,騎得讓我們牛脾氣都被激出來了。一路上坡且幾乎沒有遮蔭處,時間又接近10點,在太陽熱力四射下,簡直在「烤」我們的體力與意志力。好不容易有個陰涼處,當然要稍做休息!此時孩子也累壞了,都累得癱坐在路邊,當然我也趁此時將身上防曬裝備取下,就地躺在馬路邊休息。然而你以為牛山就這樣草草結束沒事嗎?雖然此座山沒有很高,總覺得好像有騎不完的上坡一樣。好不容易看到下坡,以為可一路滑行,沒想到才一個轉彎,又要面對長串的爬升挑戰。途中經過路邊水果攤,老闆主動替我們加油打氣,在謝過老闆後繼續往上騎,約莫騎了100公尺,想想買點當地水果品嚐也不錯,就折返買了芭蕉和蓮霧。這都是當地當令水果,老闆自產自銷,一家和樂在擺攤位,看見我們騎車經過,並未主動叫賣水果,反而替我們加油打氣,很是感動!買了水果並和老闆閒聊幾句後就趕緊上路。其實老闆很認同我帶孩子出來接受大自然的考驗,尤其這一代的孩子物質條件太優渥,相對吃苦的受挫力降低。一方面父母生得少很寶貝;另一方面父母忙沒時間管這麼多,小孩除了安親班、補習就是看電視、打電腦。所以讓孩子出來騎單車環島,很不錯!

    我們到底要給孩子什麼東西才是一輩子受用的呢?我想還是成功的經驗!只要有努力付出,就可以達成。單車環島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一步一腳印,只要往前騎就離目標越近,很清楚我們要做什麼!

    追上孩子們後,我們選擇陰涼處就地享用「美食!」這芭蕉真是好吃,甜中帶有特別香味,雖外型較短胖,但果實是在樹上成熟後摘採的,因此吃起來特別不一樣。每個人一口氣吃完三根,可見得體力的消耗有多大了。而蓮霧則甜中帶酸,有點澀澀的,孩子們把它當喝水解渴,吃得津津有味。還好有這一攤水果攤,要不然一路上的補給還真不方便。

    到了蕃薯寮遊憩區,在此處就像啞口般,從海邊沿河岸灌進來的氣流上升至此,真是透心涼。而且這裡的廁所既乾淨,且水龍頭的水柱是霧狀的,當水柱強力噴濺至大理石洗臉槽而激起水霧瀰漫空氣中時,就如同對臉部做按摩般舒爽,除消暑之外,保濕性也佳,經過梳洗一番後也帶走身體熱氣,真是暢快!索性將頭巾、袖套都沾濕,哇!從頭沁涼到底。此處的第18號橋也是景點「遺勇成林」,據說是以前原住民為展現勇氣以竹竿撐竿跳方式跨越河岸,而此處的竹竿就是先人遺留至此後來長成的竹林。

    接下來繼續爬山吧!才剛出發沒幾百公尺道路正在施工-開鑿隧道,或許下次前來時可以少爬一座山。好不容易終於抵達至高點,一個髮夾彎後坡道順勢展開,就此一路下滑好不暢快!不一會兒功夫就到了芭崎遊憩區,由於孩子們先走,因此拍了幾張照片就趕著出發,免得孩子們走丟了。上坡的辛勞不一會兒功夫就被此御風而下的爽快心情所取代,就此也脫離了山區路線,再次展開與太平洋面對面接觸,有別於一早出門時的歡樂,迎面而來另一種艱難挑戰的開始-逆風。

    其實人生逆境、順境也是交替著,不可能永遠處於順境中,當然逆境也會過去結束。當經歷逆境時要告訴自己:迎接順境到來的日子不遠了!未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沒有上坡的努力,哪來下坡的快感?因此,雖我們無法改變事實,卻可決定看待事物的想法。

    下坡道溜完後,是否往後就一路平坦呢?其實也未必!東部與西部的最大差異就在於此-起伏較大。東部多為岩岸地形,可耕作面積狹小,因此常可看見人與天爭、地爭的景象,梯田是最佳代表。

    因為道路的起伏的關係,加上吹起的海風發威,體力流失更快;派出所補給站也不像先前那麼方便;接近中午的烈日促使汗水與體力加速流失,更顯得今日目標離我們越來越遠。好不容易經過路邊的檳榔攤,拿起冰箱中的舒跑,沒兩下子就灌完了,真是爽啊!

    由於今日非假日,路上小吃店營業的並不多,而孩子又堅持要到大城市吃飯,就此繼續趕路。1230左右到了新莊派出所裝水之後再往前騎,沒多久又受不了太陽的毒害,正好靠海邊處有一間恩主公廟,我們就此上廁所、休息,孩子們則望向海邊席地而坐,享受著海風的吹拂。時在是太累了,沒多久就打起盹,想當然爾,累是一定的!因不忍心叫醒他們,就讓他們休息半小時吧,我則四處拍照。東部海岸之美,是未經人工雕琢,就像寶石般,俯拾皆是。照片怎麼拍怎麼美!也美得很恬靜、自然。

    說也奇怪,從早上出發到現在,就連個環島騎士都沒遇見,反而搭載大陸觀光客的巴士遇到不少,若沒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11恐怕變成人煙罕至不毛之地了!此情景跟9形成很大的反差,也難怪人口外流嚴重了。

    再次趕路,不到3公里路程就到了豐濱市區,心想早知道先前就多撐一下,還可以在有冷氣的室內休息。此時約下午130左右,我們選擇了當地的池上飯包解決午餐問題。讚!有冷氣吹又有美食,這下要好好享受一下,管他趕不趕路,先解決民生問題最重要!光看店裡提供餐點的圖片就讓我們不知如何下手,在點好三個便當後就趕緊裝了湯,先充飢解渴一番。此湯有在地風味,是野菜蛋花味增湯外加小魚乾,料風味美,一口氣吞了兩碗,真像是哪邊來的難民一樣!反正無限供應我們就不客氣了。

    飽餐後,趕緊到對街7-11補給麵包及能量補給包,畢竟11的補給狀況不如台九線方便,且接下來要一路對抗逆風,說真的有夠累,還是準備些食物較保險。在豐濱派出所取水時,遇到北上環島人士也要補水,稍為哈啦一下,他是從台東市出發要到花蓮市過夜,當日行程已完成2/3,雖往後有芭崎牛山要挑戰,但至少是順風行。了解自己的處境後,匆匆地只相互照張相片就趕緊互道加油起程了。猶記得去年走花東縱谷的情景,當時在玉里7-11時是下午2點多,也是想趕到知本過夜,當時店內環島人士認為不可能,行程超過100公里,要我們中途就安排住宿點。但由於兒子執意要趕路,因此就拼命往前衝,約莫晚上9點才抵達,真是累斃了!難道今年還要在做這種傻事嗎?尤其現在又遇上大逆風?其實我心裡有譜,是不可能辦到的!但又不想掃孩子的興,先給孩子努力的機會,就算最後未能盡如人意,但至少有付出過,內心較踏實而無遺憾!

    一路上除了人煙稀少,連住家也很少見,車輛也少得可憐。後來經過一戶人家,聽到小孩熱切的加油聲,原本埋頭趕行程的我突然精神也振作起來,向他回以微笑,約騎行50公尺後又調頭與小孩打招呼,還拍下一張珍貴的照片,而他的家人則在一旁提醒:不要過去,有車危險!我想孩子只是真心想為我們加油,而且先前應該也有過此經驗才會如此做吧?不管怎樣還是謝謝他!

    台灣對單車環島路線的建設,在各縣市的推廣下有長足的進步,相信不久的將來真的能實現「單車國道」的理想,屆時將有自行車專屬的空間,不再是與大車爭道,對於推廣全民單車環島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尤其台灣的景觀、人文、地理的豐富性,路程兼具休閒與挑戰,能滿足不同人士的口味。期待夢想能早日的實現!

    由於逆風實在強勁,因此在走走停停下,感覺力不從心,大約下午440到了八仙洞,原本想說再趕些路到成功鎮上休息,但實在沒辦法,因此就往長濱市區找投宿點,就當今日早點休息好養足體力,反正明日是否遇上逆風還不得而知,而且說真的我自己也很累了,反正跟出發前規劃的東海岸行程需花兩天完成不謀而合,就不要太貪心了。休息是為走更長遠的路,不要把興致打壞了,反而得不償失就虧大了!

4 6/30  花蓮縣花蓮市~台東縣長濱鄉  騎乘90.96公里  累計397.47km  時間051025  均速17.6km/hr

花蓮市>鹽寮>水璉>牛山>蕃薯寮>芭崎>豐濱>石門>石梯>大港口>北回歸線標誌>八仙洞>長濱

花費:

早餐:蛋餅、三明治、奶茶75*3=225元。

水果:蓮霧、芭蕉共40元。

飲料:舒跑、木瓜牛奶共75元。

午餐:池上飯包60*2+80=200元。

7-11:麵包、能量補給80+88=168元。

晚餐:麵++小菜+水果60*2+50+100+50=320元。

住宿:建華旅社700元,3人房。

小計:1828元;平均609/人。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81943860&aid=430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