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0年兒子的國小畢業禮物-自行車環島
2010/06/19 16:00:02瀏覽1573|回應0|推薦7
期待已久的自行車環島計畫開始啟動。原先計畫邀約孩子同學一同經歷人生的旅程,過程中先在班上分享心歷路程,並導讀了盧蘇偉老師的著作(陪你去環島-送給孩子的國小畢業禮物)。課後有幾位孩子心動的表示躍躍欲試的感動。在與家長溝通的結果,有兩位同學可以加入,但也開出條件要孩子努力達成(畢業考平均90以上)。
過程中,孩子的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上課專心(我孩子的觀察),課後也較積極準備,但大人訂的目標畢竟與孩子的能力有一段距離,此劃大餅的結局可想而知,也因此退出了環島之旅。剩下溝通的部分則有待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了,而這部分也被兒子料中,以該同學過往的成績,要在短時間提升很多,困難度是很高的。而且考題難易度掌握在出題老師手中,這種以分數為前提的激勵方式是會抹煞掉孩子的熱誠,但我無能為力,無法介入別人家庭的管教模式與價值觀。
另一位同學則因為成為學伴關係,彼此環島行前訓練過程體能、騎乘技巧漸入佳境,自行車道騎乘已能達100KM實力,再者就經驗上的磨練了。家中媽媽是很放心讓孩子與我們同行,我們也預期應該沒問題,默契與相處時間也持續增加,孩子的懂事與期待也成正比例,但就在報名前夕告知他的爸爸不同意,而孩子的反應是會找機會與他爸爸溝通,但因對爸爸的威嚴態度卻步,將改為寫信表達方式讓爸爸同意他的想法。經此事件,我問我兒子有何想法?答:「並非每個家庭的父母都很容易溝通,能體諒、感受他的難處,而且環島又不是小事情。」聽到兒子的想法,覺得他成長很多,能為別人設身處地著想是很不容易的事!給予口頭上的稱讚與安慰,人生並非每件事都如預期般進展,重要的是如何面對!兒子反而對我說:「大不了我們自己去,順其自然。」
又過了幾天和同事聊起單車環島的計畫,她聽了很雀躍,希望她兒子也有此榮幸可以一同前往。後來又因與家人商討的結果認為孩子還太小,環島太危險,而且是家中獨子,萬一出事難交代等理由,當然又一個孩子的心落空了!我也有些失落。
後來想到在蘆洲國中聽盧蘇偉老師演講時認識的一位媽媽,很認同我對待孩子的方式,而且也有兒子同樣今年要升國一,希望有此機會共同參與,也希望我跟這孩子聊聊。後來與她的孩子述說後,他也決定要參加。但又隔了2天,那位媽媽來電說孩子無法同行,一方面認為孩子太小,另一方面孩子的父親反對,他必須尊重孩子父親的意見。我當然也能體會對方的想法,畢竟父親角色是無法越俎代庖的。什麼是他們真正想要的呢?我們無從替別人做主,也無意改變別人,一切尊重個人意願,忠於自己的選擇!
又過了幾天孩子的學伴打電話來說他爸爸同意了,完成了書信策略。過程中孩子很感謝她媽媽助他一臂之力,當然也很期待環島這一天的到來。
昨天到三重捐血站做定期的分離術捐血,護士詢問一些關於單車環島的事。閒聊中說到她兒子很想要參加單車環島活動,問有什麼相關的訊息嗎?我告知捷安特的自行車協會或美利達單車都有相關的帶團活動,而我今年也要再次帶孩子及他的同學去體驗,如果你的小孩想參加,目前還有名額,但安全風險要自己承擔。她聽了喜出望外,怎有這麼巧的事,只開口就有機會,直覺不可思議。當然對我她還算放心,而我就將環島相關注意事項及行程規劃e-mail一份資料給她。今天再確認時,她以行程與原先規劃時間相衝突為由婉拒了環島行。
環島對一般人的觀念裡是很困難的挑戰,而台灣的父母對子女的保護更是嚴謹,冒險犯難的事休想!當扣上有安全疑慮的大帽子時,所有抵觸者無效。當然不是說安全不重要,適度的放手或陪伴孩子共同經歷一段美好的回憶,讓在親子間有愛的流動與分享,這是金錢所買不到的。凡走過必留痕跡;凡經歷必留回憶,你要的是什麼,那是每個人的選擇自由,我們不能幫別人做主,更無意左右他人想法,一切尊重他人當下的決定。事情會過去,時間會流轉,我們是否因此一事件而有更深一層的體悟呢?待自己去體察了!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81943860&aid=414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