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閒情絮語 (12) 賽馬與馬賽進行曲
2007/12/09 21:19:38瀏覽1151|回應0|推薦0

                                        閒情絮語  12 賽馬與馬賽進行曲      俗子

墨爾本杯是全國賽馬的日子

澳洲〝墨爾本杯〞鬧得舉國瘋狂,即使不去看賽馬;每天電視新聞都是緊鑼密鼓不停播報,唯恐市民錯過此一嘉年華會。

可不是嗎? 當天在Flemington Race Course現場人山人海,估計約十五萬人,門票早就預先售罄,當天跑去買票的人只好吃閉門羹。 我四周的鄰居有不少是退休者,每年的這一天子女一定來接他們,帶著預先準備好的豐盛野餐,坐在賽馬場旁草地上,鋪上格子桌布;汽水、啤酒、果汁、三明治、沙拉等等。 Grace每次回來都賽得脫皮,嘴裏抱怨,第二年又興沖沖準備各種吃食,好像不這麼鬧一次就不像過中國人中秋佳節。

「那你買馬票了嗎?」

「不可說!」當然是輸多贏少!這次跑贏的馬根本就是爆冷門,十多年前這家養馬者贏過又怎能料到他們每十年就培養出一匹冠軍馬?照這麼說?還得研究馬主人的獲獎背景才能猜出該誰獲獎了?

也許真的有人像集郵迷一般去研究〝馬經〞〝馬史〞樂此不乏,總歸是一種嗜好,不會像賭搏傾家蕩產,能怡情悅性、歡歡喜喜,就像鄰居老太太每年盼望著這一天和兒女、孫兒相聚,享受團聚的時光。

馬賽進行曲

看過「北非諜影」一片,不僅是為了銀壇鐵漢亨佛萊鮑嘉,還有正青春美麗的殷格麗葆曼,更主要的這是描寫二戰時法國人在納粹黨控制下的一段故事。為了逃亡諸如:通行證、機票、等等,故事編導是好來塢希區考克,不愧是緊張大師,將故事帶到最高潮是全體夜總會的客人站起來高唱:

〝馬賽進行曲〞眾人唱到激昂時,站在一旁監視他們的警衛也忍不住跟著高歌起來。原來這就是法國國歌,創於1792424日,呼籲法國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紀念馬賽義勇軍的事蹟。

想到幾首抗戰愛國歌曲

 

早期的民國作曲家雖不多,但卻有幾首傳遍大街、小巷,鼓舞了軍民一心打倒日本軍閥。如天才黃自作曲的「熱血、抗敵歌、旗正飄飄等」,當時家喻戶曉連小學生都朗朗上口。

初中時音樂老師陳培武先生,在黑板上抄錄一首愛國革命黨人黃乃裳的〝賣花詞〞。曲調很悲切,希望街頭路過的先生淑女掏出微量的錢買一朵花,捐給革命黨人做經費。

事隔數十年往事歷歷如繪,最近遍查網上資訊;

〝賣花詞〞歌詞影印如下:

先生一朵花吧/先生一朵花吧/是自由之花呀/利之花呀/了花/救了家/先生一朵花吧/先生一朵花吧/不是要你花/不是要你赏花/了花/救了自家/先生一朵花吧/先生一朵花吧/

 

黃乃裳生於1849-1924,早歲在參加教會修習中文、英文,考中舉人,支持康梁變法,事發遠走福建,幫助窮困鄉民移民馬來西亞求生活,1900年向當局借了四萬圓給鄉民當路費,不料五年後當局向他討回,因無力還債又不願答應在農墾地建賭場賣鴉片,使得當地政府減少許多黑稅。他不堪挾迫離開苦心經營五年的新福州農場。 回到廈門後辦〝福建日報〞,又參加同盟會追隨國父革命,先後創辦“福建”、“福州日日新聞”及“申報”。1907年創建了閩清縣教育會,在各鄉辦高、初、小學34所,促進了全縣教育事業的發展。

曾有人作詩讚揚其一生如下

泱泱左海,天誕賢良。     清政窳敗,志切扶匡。
    奔走南北,辛苦備嘗。     國父為友,革命義彰。
    功成勇退,惠普梓桑。     岩岩道貌,高山仰望。


俗子的結語:黃乃裳先天是一位忙於做大事不急於做大官的愛國革命黨人。

Ps, 請查看參考資訊如下

http://mengleiwong.blogspot.com/2006/03/317.html

http://hk.geocities.com/fuzhou88hk/E/E15.htm

http://hk.geocities.com/fuzhou88hk/A/Aa1.htm

http://foochowgateway.com/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63

附註:

1866年在18歲時因接觸美國美以美教會(現稱衛理公會Methodist Church)宣教士薛承恩牧師(Rev Nathan Sites)的感召而受洗歸入教會,成為閩清縣第一批受洗的基督徒。    (2007/11/24)

                                            (本篇發表於同路人雜誌及澳洲新快報)

1920年12月,72歲的黄乃裳應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邀请,赴廣州任中華民國政府高等顧問,次年夏因病回鄉。    1922年任福建署高等顧問。
   
1924年9月22日,黄乃裳病逝于閩清梅城,年76歲結束了黄乃裳堅苦奮鬥的一生。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234890&aid=14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