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10 22:30:41瀏覽1194|回應0|推薦6 | |
關心國是、國際現勢必須有些歷史知識。 「迦太基VS羅馬」有些類似納粹德國VS英國、納粹德國VS蘇聯、日本VS中國;就「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理論來講,猶如美國VS中國,後文將提到。 地中海兩強羅馬與迦太基 迦太基(Carthage)是腓尼基(Phoenicia,自稱為迦南人)在非洲突尼斯北部的殖民地,公元前10-8世紀是腓尼基城邦最活耀的時期,西班牙和北非都遍布他們的殖民地,相當中國的商周時代。公元前814年迦太基獨立建國,疆土遼闊,勢力最大曾控制地中海地區,包括今天北非沿岸、西班牙中部、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和馬爾他島。 而羅馬共和國則在公元前509年建國,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統一義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強國。因此羅馬便把擴張矛頭轉向西地中海的迦太基。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匿克斯(punicus)。 迦太基太子漢尼拔(Hannibal Barca)年少時隨父進軍西班牙擴張領土,並向父親立下要終身與羅馬為敵的誓言。他自小接受嚴格和艱苦的軍事鍛鍊,在軍事及外交活動上表現卓越,現今仍為許多軍事專家研究的軍事戰略家之一。漢尼拔與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大帝和拿破崙並稱為西方四大名將。 他生長的時代正逢羅馬帝國國勢力的崛起,範圍遍及義大利、高蘆(今日法國和義大利北部)並向西班牙進軍。所謂一山難容二虎,當時歐非地區最強的兩國就是羅馬與迦太基;在相互爭取地中海霸權之際,終於發生激烈戰爭。 戰爭的導火線遠因是漢尼拔父親曾敗給羅馬,近因是希臘在義大利殖民城市敘拉古(Siracusa,近代被《米其林旅遊指南》評為「三星級旅遊推薦」)有一批義大利傭兵,強佔了西西里島的東北部,遭到敘拉古反擊。義大利軍隊分別向羅馬和迦太基求援,迦太基搶先擊敗敘拉古;羅馬不願坐視迦太基壯大得利,也出兵西西里島,雙方終於爆發了三次「布匿克戰爭」(Bella punica)。 第一次布匿克戰爭 第一次布匿克戰爭(公元前264-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的海戰。開始在西西里島交戰,由於迦太基是海權國家,羅馬擅於陸戰,於是羅馬在艦隊上裝有尖鉤的「接舷吊橋」(corvus),寬1.2公尺、長10.9公尺,兩側設有小欄杆,當敵艦駛近時迅速放下吊橋鉤住對方船艦,相當現代的艦橋,在甲板上展開陸戰而贏得勝利。接著在241年在西西里島北部的海戰中獲勝,連續23年的海陸戰爭使雙方都精疲力竭,迦太基求和賠款並割讓西西里島及其與義大利間所有島嶼,首次布匿克戰爭結束。 第二次布匿克戰爭 第二次布匿克戰爭(前218年-前201年)是三次中最著名的戰爭。因為從陸路進攻羅馬,長途跋涉很難對付以逸代勞的羅馬軍團,20多歲的漢尼拔認為亞歷山大以15,000名軍隊征服世界,他能做得更好。因此為了報仇雪恥,遠征前他和將士都留下最珍貴的東西給家人,因為他們認為可能戰死異鄉,一去不返。 於是漢尼拔率領9萬大軍,1萬2,000名騎兵和38頭大象克服人類極限和低溫惡劣的氣候,以急行軍方式穿過西班牙和法國,以羅馬料想不到的方式穿山越嶺經過海拔4,000多公尺的阿爾卑斯山脈,沿途至少7萬人死亡或逃走,大象不是凍死就是跌落懸崖,於是下山後沿途向憎恨羅馬的野蠻人和高蘆人募兵,並和義大利北部的部落結盟,使軍隊再增加到4萬多人。 公元前216年漢尼拔在義大利東南方的羅馬糧倉坎尼城發動「平原之戰」(Battle of Cannae),羅馬以8萬5,000人利用厚實的方陣戰術來突破漢尼拔的主力中軍。漢尼拔面對敵眾我寡的不利局勢,展現戰神智慧擺出奇招,中軍以弧形隊伍應戰,將素質較差的高蘆菜鳥放在第一線,威猛有經驗的西班牙重裝兵置於第二線發揮老兵帶新兵的功能做真正的攻擊。 至於兩側則是最精銳的北非正規軍步兵實行包夾,正規軍兩側安排大量精銳騎兵,先消滅人數較少的羅馬騎兵再從兩側及後方使用鉗形(口袋)戰術圍剿羅馬主力,羅馬方陣的中間部隊無法面對正前方的敵軍,又不能回防後方的攻擊,亂成一團,終於大敗;兩名統帥之一的執政官保盧斯與八十名元老院成員一同陣亡。 艾森豪曾這樣寫道:如果情況容許的話,每一位將軍都尋求在戰場上殲滅對方,漢尼拔在坎尼會戰的完勝使「坎尼」成為完勝的代名詞,在世界各軍事學院均被視為教科書。 但是漢尼拔在坎尼會戰後犯了大錯沒有直取羅馬,一方面羅馬城加強防禦,採取守勢;另一方面漢尼拔認為已戰勝羅馬攻陷其領土,同時缺乏補給只好採取焚燒羅馬周遭鄉鎮震懾羅馬人,原先他以為依附羅馬的盟邦會視其為解放者「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這正是他這支遠征僱傭軍最需要的。但實際上支持者少,反而招來羅馬盟友的攻擊。 而且他沒有足夠兵力守住已攻占的義大利城市,又得不到本國的援軍,只好長期停留在義大利和羅馬對峙,爭取義大利的控制權。 羅馬人觀察漢尼拔近十年,在戰力逐漸恢復之後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採取圍魏救趙策略,兵分兩路,鎮守羅馬城和派兵攻擊西班牙的漢尼拔大本營,引誘他們出兵然後予以伏擊。羅馬執政官說:We must always ourselves what does the enemy least expect. 這一招果然奏效,漢尼拔要回防保住大本營,可是迦太基元老院認為這場災難是漢尼拔引起的,拒絕他回國。結果迦太基在「大原之戰」大敗,漢尼拔在一年後被迦太基主戰派迎回重新擔任主帥對抗羅馬。 第三次布匿克戰爭 第三次布匿克戰爭(公元前149-146年)由羅馬主動進攻,在北非的札馬(Zama)展開終極決戰。漢尼拔軍隊超過羅馬3萬人,並由80頭戰象進行第一波攻擊。羅馬仍採方陣戰術,但象群部隊逼近敵軍時,方陣部隊突然分開成數列讓象群部隊進入,然後號角齊鳴驚嚇象群,再就近用長矛擊殺象群和象背上的敵人(那時弓箭還未發明,否則遠距離就能射殺象群),大象受創後瘋狂地回頭衝垮了自己的部隊,羅馬軍隊乘勢展開反擊。 漢尼拔當時留下一句名言:Each of my enemies were the other weakness that I could exploit by had outwitted outfought and outlasted all of them but they had imitated my strategy have copy my tactics and now I saw how well he understood me.(我遇見的每個羅馬人,都有可供我利用的弱點,我比他們精明、善戰、持久。可是敵人模仿我的戰術,學習我的戰略,現在我終於明白他們對我暸若指掌)。 漢尼拔在亂軍中戰敗而逃,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失敗。於是羅馬長期圍困迦太基城,最後迦太基戰敗慘遭屠城成為羅馬的一個省份,倖存的迦太基人被販賣為奴,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權。可是只要漢尼拔還活著,羅馬就寢食難安。19年後,羅馬在土耳其北部找到他的蹤跡,漢尼拔不願被俘虜,在羅馬部隊到達前飲毒自殺。 軍事戰略犯大錯終必失敗 在此解釋文首的比喻,迦太基VS羅馬的歷史有如現代的列強之爭,本文以德國、英國、蘇聯、日本和美國五強為例。 這五個國家在二戰時期俱屬強國,德國有優勢的陸軍和空軍,頻頻侵略擴張勢力,英國掌握海權,搶占了法、蘭、西班牙的許多屬地,19世紀對中國的侵略,一戰時奪取德國大部分海外殖民地,並在戰後以委任統治的名義納入帝國領域,是現代史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有日不落國之稱。 蘇聯在1922年併吞鄰邦形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雄霸歐亞。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陸續對朝鮮、中國、東南亞展開侵略,大有氣吞山河之勢,最後在原子彈下降伏。美國有最強大資源和實力,戰場又不在美國本土,結果五國在二次大戰中都受到重創。 其中漢尼拔和希特勒都曾盛極一時,不可一世,但都犯了大錯,最後都戰敗以自殺結束生命(漢尼拔的犯錯前文已提及)。 希特勒侵蘇斷定三個月後的秋季就能拿下史達林格勒,而在勝利之前抽調部分軍團去支援戰敗的墨索里尼軍隊,以致戰事拖延了七個月陷入寒冬,給予蘇軍展開「天王星反擊行動」;後備部隊更不斷的從西伯利亞等地趕來,採取消耗戰和游擊戰而讓50萬德軍投降,若非希特勒致命的錯誤,紅場早已淪陷而改變世界歷史。 日本在武漢大會戰之後,沒有揮兵北上直取中華民國陪都重慶,讓國府得到喘息機會而有反攻的機會。日本當時錯誤的決定是在局部戰場上消滅更多國軍,削弱國軍抵抗意志,迫使國府投降。 到了抗戰末期,日本在英美的壓迫下極需分散兵力來對付太平洋和東南亞的盟軍,因此他們一改對國政府的勸降政策,企圖通過佔領重慶來讓加入盟國的國府易幟。但此時,除了轟炸之外日本已經沒有攻佔重慶的實力了。 美中終極之戰誰是最後贏家 「修昔底德陷阱」意指「權力平衡面臨改變時,既有的統治強權為捍衛地位而出手訓誡、扼殺後起的挑戰者,挑戰者不甘屈居人下,試圖改變遊戲規則而問鼎中原」。美國見不得新崛起的中國,展開軍事、經濟圍堵和挑釁;雖然中國武力不如美國,但人口是美國的4倍,承受得起大量犧牲,軍事基地散佈極廣而隱密,而且是全球第三武力強權。 美國的核彈是中國的20倍,軍艦總噸數是2倍,有2,000架現代化戰機,中國大概只有600架,國防預算約2,000億美元,不及美國的三分之一。因此美國自認在軍事力量絕對贏過中國。 但是根據日、中、美媒體證實報導指出,一架美國最先進的RC-135U偵察機在7月2日從沖繩基地出發進入中國東海軍事敏感區域進行電子偵測時,遭到三架中國首次出動神秘的反電子偵察機「獵鷹一號」電子壓制與圍捕,美機的抗電子干擾和偵蒐系統事先居然沒有任何反應,整架飛機被鎖喉處於失控狀態,美機一再表達善意後才被放行。 韓國「首爾武器」網站表示,「獵鷹一號」除了電子對抗之外還能讓敵機進入盲區,所有雷達和導航系統都失靈。中國武力的突飛猛進引發各國極大震撼。 決戰是看實力、民族性、持久性和犧牲的決心,美中雖極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如果免不了要終極一戰,美國的養尊處優與自大和中國承受百年屈辱的民族主義爆發,結局誰是羅馬和迦太基還很難講。 歷史堪為借鏡!(圖片摘自英國BBC電影Hannibal截圖和網路)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