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氣候改變歷史、戰爭與政治
2021/07/05 02:48:13瀏覽700|回應0|推薦7

  我的老師陳長文先生今年五月寫了一篇《當台灣成為氣候變遷最危險的地區》,閱讀完感慨甚深。陳先生說破冰兩岸其實比解決氣候困境簡單,聯合國在1970年代曾發起「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環保運動,當時兩岸還在積極發展經濟,也未能體會地球暖化可能造成的災難。

   可是今非昔比,台灣卻仍然消極以對,積極反核能綠電,加重燃煤燃氣發電。陳先生擔憂的是政府的能源政策由於燃煤和燃氣發電的總和將近80%,會影響全球暖化現象,此乃不可承受之重。

   「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 2020)在西班牙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5)上發布全球煤炭消費量已下跌,共有31國繳出碳排量下降的成績單,但台灣卻是第59名,全球倒數第三。

   因為戰爭控制在於人,同樣是人類的行為,卻造成地球的反撲,溫室效應加劇,形成全球暖化的結果則極為恐怖。如好萊塢電影《明天過後》的極端氣候全面吞噬人類,將成為末日世界。

   氣候改變美國大選與歷史

   我舉1948年美國大選杜魯門奇蹟獲勝為例作說明。

   1948年11月美國大選前幾乎所有民調和輿論都預測杜魯門會大輸,《芝加哥論壇報》甚至連「杜威擊敗杜魯門」(Dewey Defeats Truman)的號外都已經印好。蔣介石派陳立夫赴美以鉅額現金給支持國府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杜威,結果被看衰的杜魯門居然「意外」贏杜威將近百分之五選票而蟬連總統。杜魯門對國府的腐化敗壞本已厭惡,蔣又金援其對手,因而更加深對蔣政權的反感。   1949年8月5日美國發佈《中美關係白皮書》,全面中止經濟與軍事援華。

   為何輿論、民調一面倒看好共和黨杜威穩當選,結果大爆冷門?

   當時贏得大選的杜魯門得意洋洋,手舉一份《芝加哥論壇報》副本,醒目的標題是「杜威擊敗杜魯門」,專門蒐集珍貴歷史報紙的人士花費高達900美元取得這份預測失敗的珍寶。這是美國政治史上最有名的照片之一(It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hotographs in American political history. The President-elect, Harry Truman, grins triumphantly as he holds up a copy of the Chicago Tribune with the blazing headline : DEWEY DEFEATS TRUMAN. Collectors of historic newspaper pay as much as nine hundred dollars for this gem of failed forecasting.)

   因為氣候改變了這次選舉的結果!                                                

   《芝加哥論壇報》相信民調資料,因為所有民調機構一面倒顯示杜魯門贏得選戰的勝算微乎其微(Polling data said there was little chance Truman could win.),民調錯得這麼離譜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天氣」。

   1948年民主黨分裂成左右兩派,左派是《民主進步黨》(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右派是《州權民主黨》(Dixiecrats)。民主黨的內亂分裂有利於共和黨的杜威,《紐約郵報》報導:「民主黨應立即承認敗選,並省下進行選戰活動的損耗」(The party might as well immediately concede the elect to Dewey and save the wear and tear of campaigning.)。      杜威更是信心滿滿以為一定會贏得大選,因此選戰活動變得溫和。杜魯門則進行絕地大反攻,展開全國31,000英里的小鎮火車之旅(embark on a thirty-one-thousand-mile ”whistle stop“ train trip across the nation.)。

   但老天不這麼想,1948年投票日當天,暴風雨擴展到整個伊利諾州,尤其南部更下著傾盆大雨。同一個時間太平洋風暴也為加州帶來豪雨,大雨落在共和黨佔優勢的北加州,民主黨佔優勢的南加州則陽光普照。

   伊利諾州和加州的雨產生決定性的作用,改變了大選結果。最後杜魯門贏得303張選舉人票,杜威獲得189張選舉人票。惡劣的天氣扮演關鍵性的角色,阻擾投票動機不夠強烈的共和黨選民去投票,某些認定杜威必定當選而決定不冒著惡劣天氣去投票的選民,改變了選舉結果。

拿破崙與希特勒忽視氣候遭劫難

   天氣和軍事政治長久以來一直有所關聯,1812年拿破崙集結60萬大軍攻打俄國,可是他沒想到軍隊帶著戰利品離開他們蹂躪過的莫斯科時,氣溫降到攝氏零下40度,士兵飽受凍傷和飢餓之苦,50,000匹戰馬在24小時內凍死,60萬大軍只剩15萬返回家鄉,這是拿破崙帝國結束的開始。

   1942年6月希特勒顯然沒有記取歷史教訓,大舉進攻史達林格勒,那正是希特勒勢力鼎盛時期,相信秋天就能攻克史達林格勒,接著進軍佔領莫斯科,許多部隊都帶著軍禮服準備參加在紅場舉行的戰勝遊行。未料遭到蘇軍頑強抵抗,戰事延長到12月,氣溫驟降到攝氏零下35度,德軍只著夏季軍服,作戰裝備並不是為寒冬設計的,槍砲凍結、坦克成了廢物、補給車故障、鐵道碎裂、飛機無法發動。而蘇軍一輩子都在這種天候下生活,軍服外套、坦克火砲都是為這種天氣而設計。

而寒冷開始減弱時又遭遇到俄國獨特的天候「大沼澤地」(Rasputitsa),道路會變成無法通行的沼澤地,結果納粹100萬大軍在1943年2月戰敗投降殘餘50萬人,蘇聯為了報復讓戰俘活活餓死凍死,只有5,000人到達西伯利亞監獄,這場戰爭是第三帝國滅亡的開端,成為二戰的轉捩點。

美國聲稱2025年將控制氣候

 早在1957年艾森豪的顧問團就提到天氣控制可能會變成「比原子彈更重要的武器」(The weather control could become a more important weapon than the atom bomb.),解密的美國防部報告更指出「天氣是戰力倍增器,在2025年將掌控天氣」(Weather as a Force Multiplier : Owning the Weather in2025)。如果這項科技成為事實,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將屹立不搖。

 四億五千萬年來不斷有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其中一次是位於印尼蘇門答臘的Toba火山爆發,岩石和火山灰遠及北極的格林蘭島,遮蔽了陽光,地球氣溫驟降攝氏12度,冬天持續了六年,這是千年冰河時期的開端。

諾亞方舟大洪水似屬事實

 諾亞方舟的故事出自聖經,世人都質疑諾亞方舟的存在。但是百年來根據無數專家的科學探勘、研究和推論,改變歷史的氣象浩劫,多認為諾亞的大洪水是主因,由於冰川末期因氣溫上升導致冰帽融化一發不可收拾所致。

 學者專家相信已找到完全符合歷史的事件,這災難大約發生在75,000年前的黑海周遭地區(It happened about seventy-five thousand years ago in the land surrounding the Black Sea.)。2010年四月由香港人和土耳其人組成的探險隊,宣佈他們在土耳其東部的亞拉拉特山(Mt. Ağrı Dağı)4,000多公尺處發現了諾亞方舟遺跡(土國北部就是黑海),探險隊還在方舟里發現了陶器,繩索以及類似種子的遺物。而聖經《創世紀》中的記載,諾亞方舟最後的停泊處即為亞拉拉特山。                                                

氣候改變歷史、戰爭與政治的例證多不勝數,包括三國時代的孔明借東風。氣候變遷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吾人豈能不重視和預先防範!(圖片摘自網路)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e8172be&aid=16476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