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終極博弈》前言與補充
2021/05/30 04:33:38瀏覽570|回應0|推薦7
    前言

兩岸對峙75年,從「血洗台灣」、「漢賊不兩立」演化到「和統、武統 VS獨台、台獨」,就政治體系、意識形態與國族認同而言,雙方均無是非對錯,從大歷史視野、分合利弊的角度觀之則是一場悲劇的演出。目前兩岸已走到決定歷史的十字路口,博弈賽局終有掀牌之日。

 親密戰友川普下台後,台灣處境開始步步驚魂。中共掌握武統主動權、民進黨繼續反中謀獨、國民黨「和中」維持偏安現狀、拜登政府表明不為台獨而戰、全球233國和地區只有6.4%國家承認台灣。台灣當局進退維谷步入「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執政者押注聯美謀獨而鐵了心、蒙蔽了雙眼,失去「戒慎恐懼」之心。

 回顧美國七十多年介入國際事務,除二戰之外多是成事不足虎頭蛇尾,只會干預他國內政,製造無數黯黑歷史與大量難民。而民進黨昔日有川普撐腰而與中國大陸切斷臍帶關係,以教育改變年輕人對國家歷史文化的真正認知,願作美國太平洋第一島鏈守護員(Watchmen)。但殘酷的現實顯示,兩岸實力已產生驚人落差,

台灣執政當局若自以為有美國老爹這靠山而無畏戰爭、視生民為草芥,以筆尖博大桌、小花貓對抗大老虎,下場不得而知。

《戰爭與和平》乙書指出「友善是相對的」,兩岸雙方呢?中共「一中」是終極不變的目標,但習近平捨「地動山搖」續採和統策略,因為他知道武統與和統的結局大不相同,因此中共對台灣各黨派持續喊話,也是武統前遞出的最後橄欖枝。台灣當局卻持續反中仇中;台獨沒有出頭天之前先從體制內改變政治環境、清除政治障礙,操控行政、司法、立法、監察與媒體,假話真說,謙卑執政變成朕說了算。台灣當局或許不敢走向觸發武統的極端,未來甚至主動重啟談判,然而兩岸前途絕不看好。

 川普以厭戰理由從阿富汗、敘利內戰和中東撤軍,讓民進黨覺悟兩情相悅實際上是一廂情願;因此在台美關係你儂我儂之際,外交部長卻違反常理表示無意與美建(復)交。蔡英文雖在2020國慶談話釋出策略性善意,大陸卻冷回應「不回到九二共識就沒有任何妥協餘地」;兩岸和平漏斗內的沙子正快速流失中。

 Daron和James Robinson在2013《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中旁徵博引,特別提到「當國家體系僵化或無能調整時,國家就會衰敗」,民進黨目前僵硬且難以實現的台獨黨綱就陷入上述囹圄,川普保護網已消失;中共在面臨對台終極抉擇考驗時,台灣可以明確認知其最終決定,卻無法獲知美國的最後底線。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在2021年全球各地發生潛在衝突的風險預測中,將美中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爆發嚴重危機列為最高風險,提醒拜登政府慎重處理兩岸問題。而民進黨宜記取台灣民謠「補破網」主動修復兩岸關係,重啟和平談判避戰趨吉。

 《資治通鑑》記載:平陽君對趙王說「弱國不可橫挑強鄰,以免遭致禍害」,趙王不信終遭致戰國時代最血腥的長平之戰幾近滅國。兩岸博弈若走向最後一戰,台灣無絲毫勝算。因此居高位者應為萬民和子孫後代福祉設想,而非固執不醒、沉迷權力慾望做出不可挽回的憾事,至深期盼台灣這班失速列車不要駛向絕命終結站!( P27-28 )

前言《補充》中共武統 美國是否伸援手 由疫苗事知微見著

 旅居日本近40年的台灣作家劉黎兒5月28日指出,台灣死後確診占死亡人數半數是世界之恥!重症者每天增加60人以上,比日本嚴重數倍,死亡人數也將跟著飆升,如此下去死亡人數也將不得不「校正回歸」。

 劉黎兒表示,死後確診人數比率占死亡人數的一半,在任何國家都前所未見,除了新冠肺炎初期發生在開發程度較落後的國家,居然台灣也是如此,顯見台灣的PCR數(病毒核酸檢測)是多麼不足,也暴露出台灣公布的確診人數完全沒有反應台灣感染散播的真相。

 她說台灣不僅PCR數不足,而且確診基準也是世界寬鬆,美日歐澳紐都是CT值40就算確診,台灣必須到34才算確診,40跟34是差了64倍,也因此台灣被宣告確診者其實都已屬「輕症以上」!「cycle threshold (CT) value」,中文稱為循環數閥值,是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在實驗室中,透過PCR之後所測出來的數值。

 台灣買了巨額美國軍火、吞下萊豬、做美國第一島鏈的守門員,5月26日離職的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卻表示,台灣確診人數相比全世界仍算低,他有信心台灣這次能再次控制疫情。還說「我也知道台灣正在研發疫苗,說不定在幾個月之後會出廠,美國會持續跟台灣在各個層級就疫苗密切討論。對美國是否提供台灣疫苗,酈英傑答非所問十分狡猾,標準的大政客。台灣的要求被公開打臉卻不敢有異議,只能默默接受;川普時代如此,拜登上台依舊吃癟。可憐的政府,可悲的台灣人!(圖案摘自網路)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e8172be&aid=163337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