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夏至,火宅,念佛涼
2024/06/20 17:51:27瀏覽51|回應0|推薦0

夏至,火宅,念佛自然涼(象山慶24.6.20)

    2024年立夏5/5(春盡)--夏至 6/21: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白晝15小時, 新麥收割,宜吃「麵」,當令的瓜果,白蘿蔔,小白菜等,是中醫「退火」的食物;隨天氣轉熱--年中最熱是小暑 (7/6) 、大暑(7/22)--要提前消暑,護心。每日補充2000c.c白開水,早睡早起7小時。「夏至一陰生」,睡「午」覺以陽養陰。民間的禁忌是:不剃頭,不粗口,不打雷。

據說,地球越來越熱,有人舉出四個原因:1.「太陽輻射量」增強,2.「永久凍土層」融化,3.「熱島」+4.「溫室」的效應更嚴重;這些外部的環境問題,大多是人類造成的,也就是地球眾生的共業。而器界(依報)與根身(正報)是互相影響,或一體的。

更根源的說,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因此,四季的寒暑,乃至如夏酷熱,也是人類共同的業因與果報,佛經中常說三界如「火宅」[1],尤其「欲界」眾生的五蘊熾盛[2],熊熊燃燒的生命之火,就是「無明火[3]、慾火[4]、瞋火[5]」三毒之火,讓人們一輩子心狂火熱,五欲焚身,向外攀緣,患得患失;內心的狂熱與環境的燥熱,互相加熱,最後是劫火「從地獄至初禪天」之間,燒盡了一切[6]

    有人說「心靜自然涼」,也有科學依據:內心平靜,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下降。代謝、心率減慢,體內減少產熱。人有四種散熱方式,體表熱輻射(傳冷物)、熱蒸發(大流汗)、傳導(洗冷水)及對流(吹冷氣)。前三種受皮表溫度的影響。人急躁,血管收縮,皮表血流減少,膚溫降低,不易散熱。情緒激惹,易放大外界的刺激,難以忍受。

     心靜身涼」有許多方式,其中最有效的是安心「念佛」--佛號出口,一片清涼 (佛水澆熄貪瞋癡)—佛號中自有彌陀淨土的寶樹流泉,寶池淨水,蓮花無染,清風演音……,在連續播放的「無常,苦,無我,空」的反覆薰習下,讓念佛人心灰意冷的淡出娑婆五欲而欣向極樂莊嚴,淨化其意根[7],而相應於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立夏清和念佛忙,彌陀句句自承當。一年瑞氣從今去,九十春光隔歲彰。東土國中時有變,西方蓮界壽無量。始知妄念輪迴苦,誓願今生歸故鄉。

念佛生活化,雖是世間人的「老生常談」,而現實上執行,字字出口,聲聲入耳,在一切情境中往來,隨緣而不攀緣,自在而不相在,逐漸熟習於動靜閒忙的相續念佛,類似於禪家的「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外境(溫度)雖熱,心境(體感)堪忍。

    明.三山來禪師語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現成公案莫思量,……眼前錯過,何處可承當。」一年365日,日日念佛日,從早到晚,佛號在心,想到就念,乃至於心口之間,自然相續,環繞於個人的生活空間,也洋溢於人際的情意往來。

    在此娑婆火宅中安分做人、守愚念佛,不只心清身安,且因信佛稱名而得以乘佛願,生淨土,更是何等的慶幸歡喜,如〈源信念佛法語〉

      離三惡道,生於人間,應大慶喜:自身雖賤,不劣於畜生,吾家雖貧,猶勝 於餓鬼,事雖不如人意,難比地獄之苦,世間之難住多憂,即是出世間之緣,身雖卑賤不高貴,亦是入菩提之導,故生人間,應該慶喜,信心雖淺,本願深故,任憑必往生,念佛雖倦,功德大故,稱念定來迎,故遇本願,更應慶喜,妄念原是凡夫本體,妄念之外,別無心也,直至臨終,猶是一向妄念凡夫,知此念佛,即蒙來迎,乘蓮台時,能翻妄念,成為覺心,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華,不染污泥,決定往生,不可有疑,莫厭妄念多,應嘆信心淺,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名。

就這樣,春天本是念佛天,夏至炎炎正好念;處閒無事擾,處忙可偷閒,一年四季,二六時中,心念不空過,身口稱佛名: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1] 《法華經.譬喻品》曰: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太虛師<三寶歌>:「人天長夜,宇宙黮闇,誰啟以光明?三界火宅,眾苦煎迫,誰濟以安寧?

[2] 色界及無色界,能感受(五陰盛)的行、識兩蘊所招之苦。無休止的攀緣內境外塵,忙碌、緊張,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身心煎熬,種種衝突、矛盾、不安全、不滿足。

[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55:無明如火無邊際,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如火無邊際。

[4] 《楞嚴經》八: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行婬,同名慾火。菩薩見欲,如避火坑。」《大集經》38:「慾火入心,猶如鬼著。凡夫以淫為樂,而不顧然燒之苦,以淫即火故。十方如來,以色目觀眾生行淫,並非行樂,縱行欲火,投火自燒也。諸佛皆同此說。

[5]《集異門論》五卷:「於有情,欲為損害;內懷栽杌,欲為擾惱;……由此瞋恚所蔽伏者,發生種種身熱,心熱,身心俱熱,身燒,心燒,身心俱燒,身惱,心惱,身心俱惱。又由瞋恚纏為緣故,長夜領受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欣,不可意異熟果。是謂瞋火。」瞋恚之熱惱如火,《萬善同歸集》五:「慈雲既潤,瞋火潛消。」《眾經撰雜譬喻》卷上「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寒山大士詩》:「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瞋恚心在菩薩道是大忌,《瑜伽師地論》卷79:【(菩薩以)眾生損惱為苦,……(以)眾生饒益為樂。……悟入所知境界邊際,及作一切利眾生事以為作意。】對眾生起瞋就讓眾生不喜、恐懼,與眾生結惡緣,損減了一分佛土。

6] 世紀經(長阿含卷18-22)三災品世間有三種災難:1.火災生起,燒到光音天(二禪)下,地獄至初禪天之間燒盡。2.水災生起,淹到遍淨天(三禪)下,地獄至二禪天淹盡。3.風災生起,吹到果實天(四禪)下,地獄至三禪天之間吹盡。世界到了劫末期,大火燒毀了地獄、地球及其他的星球及欲界諸天;燒到色界的初禪天之前,下界的天人、菩薩、聖賢與因行大善的眾生,早已到光音天上,享受天福。火災始之時,世間人行正法,不顛倒,修十善業。有人證得二禪,就躍身虛空,住於聖人道、天道、梵道,高唱:『無覺、無觀,是二禪天的快樂!』此世間的人類、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梵天(初禪天)等眾生,聽空中的人講說,就修習第二禪;身壞命終,往生光音天。因為這樣,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阿修羅道、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滅盡之後,人類才滅盡,而沒遺餘,世間就敗壞,災難,百穀草木枯死。也有人說:初禪(鄰欲)火災,二禪(住定)水災,三禪(氣息)風災,四禪無災(息脈俱斷)。

[7]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80736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