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0/12 09:42:19瀏覽526|回應0|推薦0 | |
《觀經四帖疏》註釋(象山慶’23.10.12) 近日細讀善導大師(613~681)《觀經四帖疏》,文句雖平易,內容頗深邃;可惜從唐武宗滅佛之後,此疏在中國不傳,卻流入日本,法然上人據此創立淨土宗,因此有許多註釋本。我從網路上只找到(鎮西派)良忠(1199~1287)《傳通記》,(西山派/深草流)顯意(1239-1304)《楷定記》,真宗(西本願寺/學林):義教 (1694~1768) 《講錄》,就先逐一披讀,並繼續蒐羅相關資料。各位大德若有這方面的資訊,請不吝於告知,謝謝。 「安史之亂」中,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基地——長安「香積寺」受大規模的戰爭破壞,寺院崩塌,僧人奔逃,經典註疏也隨之煙滅。「會昌法難(845年)」對佛教的打擊極其沉重,甚至是毀滅性的,而善導大師「開宗立教」的《五部九卷》不傳;此後,北方淨土宗一蹶不振,影響至今。清末民初,由楊仁山(1837-1911)從日本請回善導大師註疏,並在金陵刻經處重刻刊行,雖有印光大師(1861~1940)重校提倡,但響應者鮮,並未引起淨業學人的重視。印光大師推崇的註疏有三: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蕅益大師《彌陀要解》、徹悟大師《語錄》。這三部是淨業學人的「終南捷徑」與「司南針」。善導大師是「持名念佛」的首倡者,影響佛教的中國化、世俗化、生活化。《印光法師文鈔》<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善導疏》不用諦觀等深意,但直釋經文,俾中下根人,易於趣入,及其趣入,不言諦觀,而諦觀自然了了矣。可謂契理契機,善說法要。彌陀化身,殆非虛傳。」<與徐福賢女士書>:「善導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約事相發揮。台宗《觀經疏妙宗鈔》,諦理極圓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鈍均益也。」 8世紀,《觀經四帖疏》隨遣唐使傳至日本。12世紀,日僧法然上人(Genku 1133~1212),據善導大師思想,創立日本淨土宗。 《四帖疏》內容:一切善惡凡夫都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極樂淨土。《疏》以稱名念佛為正業,而讀經、禮拜、讚嘆、觀察為助業,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均可往生淨土。「他力、稱名」成了後世淨土宗的基本。 《疏》特點:①辨《觀經》的宗體:以觀佛三昧及念佛三昧為宗,一心回向發願往生淨土為體。②示往生的門路:前十三觀是韋提希啟請,為定善,後三觀是佛陀自說,為散善。③淨土的果體:眾生所生、所見,為是報身、報土,凡夫可帶業往生。④須發三種心:至誠(真實)心、深(信)心、回向發願心。⑤唯有念佛,蒙阿彌陀佛光明攝取。⑥二類淨業:正行為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嘆五行。稱名為正行中的正定業,其餘為助業。正助二行之外為諸善雜行。⑦善導大師據經文「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而註云:「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此書傳入日本後,註疏甚多。 淨土宗:1.良忠《傳通記》15卷,2.證空《他筆鈔》10卷,3.智圓《私聚鈔》16卷,4.顯意《楷定記》36卷、《疑端》4卷,5.南楚《重笠鈔》12卷,6.圓慈《西山康永鈔》3卷,7.了音《六角鈔》8卷,8.立信《深草鈔》10卷,9.貞準《新記》16卷; 淨土真宗:9.義教《講錄》14卷,10.慧然《顯彰記》11卷,11.嚴藏《證定訣》10卷,12.自牽《證定鈔》26卷,13.僧朗《記》10卷,14.普行《私記》7卷,15.了空《郢匠記》16卷,16.僧睿《義疏》4卷,17.月筌《會解》22卷,18.深勵《講義》20卷。 《觀無量壽經》研究書目
|
|
( 知識學習|其他 ) |